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0-12-18 06:35丁海燕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教师

丁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21)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目前仍有较多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不足,他们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应摈弃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难度明显降低,而且还呈现出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但目前仍有较多的教师遵循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样做忽视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不利于他们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前提与核心,教师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用全面、综合的观点解决问题,从而深入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地理是一门文理参半的学科,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如地理位置、地形及地图等。这些地理表象均体现出较高的形象性,理解地理表象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观察地理表象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此获得地理知识。以“地球和地图”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地图”这一内容时发现,班级里总会有些学生方向感不强,区分不了东南西北在哪四个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各种地理材料,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做到直观与抽象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现地理形象,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或规律等,从而进一步直观认识地图。例如,教师准备好一张学校的地图,然后选出一名方向感较差的学生,让他看地图分析、判断学校的东西南北。教师指导该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熟悉的某建筑物,然后在其站立点上转动地图,使地图上该建筑的标志与相对应实物的方向相同,学生再根据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便可判断出方向。这样的教学方式比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地理知识更有意义。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知识的表象,再通过地理表象知识讲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应从设计地理问题开始,初中地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思维层次,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设计地理问题,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地球的运动”一课为例,在讲解“地方时和区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导入问题背景:2004 年11 月4 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透露北京奥运会的具体开幕时间为2008 年8 月8 日晚上8 时8 分。此时教师则抛出问题:“如果住在伦敦(经度0度)和纽约(西经74度)的华人想在当地观看电视直播,他们能否和我们一样刚好吃完晚饭就可以坐下慢慢观看?如果不能,那他们几点能够看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例如:“为什么会产生时差?在同样的情况下东边的人会比西边的人先看到日出吗?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推理与分析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本课时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地理感性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地理教学离不开学生对地理现象及事物的感性认识,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历史、数学、语文及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烦琐,但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点——感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导入相关联的感性案例,让学生能够从案例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和探索地理现象。以“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为例,在讲解其中“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试着导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做准备。突然,周瑜突然想到一件大事,急出病来。诸葛亮前来探病,告知周瑜其大病的原因主要是“欠东风”,因此需要“借东风”。诸葛亮如此故弄玄虚,其实是他早就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的天气反常现象。而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该地区那时应该盛行西北风。然而大气运动是复杂多变的,赤壁东边很可能出现一个小高压,并逐渐向东移动,当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因此,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若当时盛行西北风,反而会烧了自家。教师在讲述该案例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描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充分认识到案例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其中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合日常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地理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各种地理现象,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为生产与生活服务,并指导生活行为。地理现象总是不断处于变化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对原本的工作计划做出改变,并重新提出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以“天气和气候”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这一内容时,可以导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丽是一个广西人,在北京读大学,她每次暑假或寒假回老家都感受到广西与北京不同的温度;我们爬山的时候,爬到山顶感觉比在山脚时凉爽;夏天,大家纷纷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通过这些生活例子,学生可以得出,地球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维度、海陆分布及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当出游时,学生就能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出游地气温的昼夜变化规律,从而做好充分的出游准备。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合理地运用地理知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也在无形中得到了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