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2020-12-18 16:06寿丹凤
好家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小班指南

文 寿丹凤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提出:“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指南》的指引下,家园应共同配合,让小班幼儿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因素

(一)家长的饮食习惯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

铭铭每到午餐时间就愁眉苦脸,有几次还忍不住哭了起来,即便是保育老师喂他,他都要吃好久才能吃完午餐。问其原因,他总说自己胃口不好。可是,如果中餐的菜有五花肉、烧油豆腐等,他就胃口大开,很快能吃完。我们本以为铭铭只是挑食,后来却发现他喜欢偏咸的菜。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得知,原来铭铭平时跟爷爷奶奶生活,奶奶认为多吃咸的才有力气,所以他们家的饮食都是偏咸的。

分析:幼儿模仿能力强,他们对食物的接触和喜好往往趋向于家人,饮食口味和习惯与家人也极其相似。有的幼儿受家长的影响,有偏食、挑食、贪吃的习惯;还有的家庭膳食搭配不科学,口味偏淡或偏咸,这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饮食行为。家长们的饮食习惯是影响幼儿饮食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

思涵在幼儿园是个特别乖巧可爱的孩子,可是她奶奶告诉我思涵在家特别喜欢看电视,每次吃饭总爱端着饭碗到电视机前吃,爷爷多番说教都没有效果,很是无奈。

分析:我了解到,很多家庭都对幼儿进行过饭桌教育,通常采取提示、劝说、批评甚至是强迫的方法,对饮食行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趋于消极、负面。

长此以往,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或许就因家长们一次次的批评而走向瓦解,这样家长的任何教育可能都只会让幼儿反感,进而恶性循环。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家长要重视幼儿的生理需求信号,进行合理引导,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二、改变幼儿饮食习惯的措施

(一)学会使用勺子吃饭

《指南》中明确指出:“3~4 岁幼儿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在实践中,我发现只要老师适当引导,小班幼儿很快就可以自己独立吃饭。同时,老师要建议家长在家也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让幼儿享有自主吃饭的权利,并享受自主吃饭带来的快乐。

(二)老师介绍当日菜谱

就餐前,小班幼儿对当天的美食很是憧憬,总是好奇地问老师今天吃什么。因此,当保育老师把饭菜送到班级后,老师可以先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介绍当日的菜谱,让幼儿了解每样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用积极性的语言鼓励幼儿,使他们在就餐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对于吃饭存在挑食问题的幼儿,老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三)用榜样力量加以引导

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幼儿把吃饭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吃饭自然就不成问题了。有一天吃午餐,甜甜表现特别突出,老师在全班幼儿面前对她进行了表扬:“甜甜今天吃饭表现很好,饭菜吃得真干净,桌子也很干净,值得表扬。”小班下学期,老师还可以尝试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由小组长监督,吃得又快又干净的那一组可以得到老师的印章,从而巩固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家园密切合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做到家园同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健康教育,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对幼儿来说,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是靠吃各种食物来获得的。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应在《指南》的指引下,家园共同配合,让幼儿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为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小班指南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