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学习,智慧化教育

2020-12-18 19:47张剑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游戏

张剑梅

摘 要: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启蒙摇篮。喜欢做游戲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种游戏元素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从游游戏环境、常规活动以及课程教学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旨在探寻出一条符合幼儿课程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9-0052-02

【Abstract】Kindergarten is the cradl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It is childrens nature to like playing games,Therefore,integrating various game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key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refore,as a qualified kindergarten teacher,should be based on age children characteristics,cognitive rule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game environment,regular activities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e aim is to find out a way that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words】The kindergarten;The game;Gamification of curriculum

实现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更是指出了“兴趣化、具体化、生动化”课程游戏化的原则与要求,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全面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和进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并非就是指纯解放天性的游戏,而是有前提要求的,即“寓教于乐”,让儿童在玩闹的同时,也能深受文化知识的熏陶。下文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打造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创建满足儿童内在需求的环境

想要有效实现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就必须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以及整体环境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完善和修正。如果把课程游戏化教学比作一个宏伟的阁楼,那么符合儿童内在需求的环境就是那不可动摇的地基。游戏环境的设定决定了接下来教学的走势,决定了幼儿发展的轨迹。

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应当以幼儿的心理以及要实现的目标为基准点,全面统筹和协调场地、器材以及道具等等,从而构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教学活动开始时,为了维护好课堂秩序,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加入其中,以防幼儿发生矛盾,适当的维持活动秩序。另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评价职能,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且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从而加强他们的活动体验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传球”这一游戏活动的时候。笔者认为开展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路应当如下:

以幼儿的个性需求为中心,在传球过程中渗透多样增益的内容,如团队协作、体能训练、肢体协调训练、智能开发、数字感知等等。

如可以将幼儿进行简单的编号,如01-09,可以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当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如2,由第一个幼儿传球开始,后面编号是2的倍数的幼儿就要做一个拍球的动作,再进行传球。

从场地、器材以及道具和规则,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构建符合幼儿内在需求的游戏活动环境,既要让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获得知识,也要让他们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全面满足和成就他们的参与心理,这自然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

2.让游戏化教学全面融入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本源所在,知识自然也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这一概念近几年尤为盛行,其含义是指让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来滋养学子内心。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除了要兼顾课程本身的全面性和规律性,还应巧妙挖掘其内在的生活特性。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更多地熟悉感、归属感,从而有效协调课程、游戏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享有更多地主动权、话语权、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围绕“生活化”一词进行深究,多引入一些儿童喜欢的生活话题、生活场景、生活趣事等等。

例如,在教学“交通常识课程”时,倘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强调和引导,势必很难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若引入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如过马路,引入一些他们日常见到的人物如,老人、小孩、交警、司机等等,那么就会给予他们强烈的代入感和探究兴趣。

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一是适当布置一下课堂环境;二是随机在班级中邀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儿童、成人、老人、司机以及交警等角色;三是将课前准备的领带、警棍、拐杖、胡子、白手套等等道具分发下去,让幼儿在扮演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四是游戏场景设定: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慢慢走在人行道上,由于走得太慢,红灯亮起,轿车司机为了避让老人,造成多车追尾,造成不同人群(成人、儿童)受伤,交警上前维持秩序。

以上述场景、角色以及道具为基础,将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再现,直观、生动的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增加游戏的生活特性,全面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在角色扮演中幼儿轻松就能学到交通安全的知识,自然也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3.系统整合课程中的游戏元素

幼儿园的课程较为丰富,有愉悦身心的音乐课程,有协调身体的舞蹈课程,有启发思维的绘画课程,有实践创造的手工课程,系统整合这些课程,不难发现各课程都具有其一定的特点,也都含有一定的游戏因素,将这些学科特性和游戏元素进行深度整合,对于实现课程游戏化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对各科课程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找准游戏的切入点。其次,在设计课程游戏活动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心理,保证他们能快速融入游戏活动当中去;最后,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活动的推进进行一定的评估和整改。

以中班音乐课为例,教师说:春天来了,燕子又来到了我家,它给我带了一封信,是一则谜语,请大家帮我猜一猜谜语:妈妈有腿无尾,孩子有尾无腿,孩子长成妈妈样,断掉尾巴化成腿,大家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呀?”

在音乐教学中,突发性地引入谜语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和猜测,这无疑提升了幼儿的参与性,当谜底(青蛙),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青蛙东面”这一游戏活动了。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按顺序依次躺在地上,教师担任青蛙妈妈的角色 “小青蛙们要跟着妈妈学本领,如果妈妈叫到谁的名字,谁就乖乖闭上眼发出咕呱的声音”;随后,教师就可以点名,使全班学生都能安静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去,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加快了游戏的进度,使幼儿在加深对音乐课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一举两得。

4.升级和优化游戏资源

对原有游戏活动进行一定的升级和优化,来让游戏持续保鲜,是提高幼儿参与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地重要方式。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阅读浅,他们对于周边的一些事物和事件并不能有效的掌握和认知。而道具以及相关游戏资源的引入,就恰好弥补了幼儿这一认知缺陷,所以,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及时的更换和改善相关游戏道具和资源是相当有必要的。

如幼儿印象较深的打预防针环节,他们对于针管有着强烈的恐惧感。若只是利用一些道具来代替“针管”“白衣大褂”等具有情感标识的道具,很难調动他们的参与感,无法全面激发他们的参与性。若将针管(无针头)、小白衣、白帽、听诊器、吊瓶等道具引入游戏中,那幼儿的游戏体验自然是不一样的。

全面升级了道具和游戏资源,不需要教师设计复杂的台词和对话,幼儿自身就能完成自我角色的定位、语言的包装,这也是锻炼他们语言表达、思维创造、团队协作能力的宝贵机会。

综上所述,构建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立足课程特点,将多样化的游戏元素融入课程当中,积极构建优质的游戏环境,优化课程展现形式和内容,注重升级游戏道具和相关游戏资源,让课程游戏化、生动化、具体化,全力突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本质,从而不断提升幼儿课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爽.多媒体走进幼儿文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

[2]王涛,张学新.运用对分课堂模式对学前教育本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以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7)

[3]高玉梅.牧区幼儿园课堂教学新策略[J].学周刊,2018(31)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