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2020-12-20 10:54朱悦悦颜时姣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教育

朱悦悦,陈 娇,颜时姣

(海南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为了加快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诉求,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也正在加速发展且逐渐体系化和规模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高校新增的第五大职能,国际教育合作也随之呈现出常态化与一体化趋势。然而,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针对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及深入的学术研究。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但其中未提出具体操作措施,而各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研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意义及实现途径,探索中国文化传播的渠道,推进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不断完善和规范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引导高校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及提高留学生在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在华生存技能,以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爱华的优秀国际人才。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全局性。留学生因文化差异和环境差异,其在校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或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其学习和生活受到巨大影响,甚者可能产生自闭心理,或斗殴酗酒、寻衅滋事,挑战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等。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基本教育要求大都限于汉语知识和中国概况的学习,文化交流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相对较少,此弊端实质上不利于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与学习,从而导致留学生学风散漫、考风不良、学术诚信缺乏等问题。

学术界早有研究表明文化休克与文化理解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文化之间越融合,文化休克的可能、程度、长短就会越小(1)Furnham,A.&Bochner,S.Culture shock: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unfamiliar environment,London:Methuen,1986:78.。因此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识教育有助于其整体文化适应,从而改变其自身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并促使其成长为能灵活横跨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新人(2)Kim,Y.Y.,Lujan,P., Dixon, L.D..“I Can Walk Both Ways”identity integration of American Indian in Oklahoma,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1995,25(2):252-274.。这种文化适应显然与来华留学生努力自觉的认识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并能正确理解两者间的关系直接相关。所以,对高校来华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来华留学生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

当下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来华留学生是传播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最好介体。留学生作为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大使,是维系中国对外关系以及加强政策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对高校来华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关系到中国对外政策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的有效实施,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全局性发展中的影响力,关系到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观中的有利贡献。

因此,对来华留学生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既是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外文化互动交流的过程。国际理解教育是联通中外的关键渠道,是促进不同文化彼此间理解与融合的重要手段。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着中国友好形象,也传递着中国和合声音,对维护中国国际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吕娜:《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22期,第98-104页。。也将会在世界文明多样性基础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开展高校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校留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就本质而言,是“文化理解工作”,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为价值取向,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具,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创造良好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理解教育是高校国际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另一方面是基于新时代高校国际理解教育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工作是提升来华留学生主体文化精神与道德情操的重要方式,是引领社会价值的主要媒介与贯通多样文化的主要平台。它不但帮助来华留学生奠定了科学的文化理念基础,建立了正确的价值指引,还发挥了人文关怀的桥梁作用,引导留学生自觉树立和合包容的心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使其了解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下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状况,让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与生活期间,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中,自觉自发地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与中国人民互相了解和沟通,和平相处,加深友谊,不会对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构成不稳定因素;加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在中国就业,对此类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团结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实联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添砖加瓦。

(三)提升来华留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手段

来华留学生主要为青少年年龄层,高校对这一类青年学生群体适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心智尚未成熟、思想观念暂未定性的留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义理观。让留学生群体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价值体系衍生的中国本土文化环境和话语体系中,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内生增长,从而在根源上有效化解和规避因文化价值理解偏差而引发的文化休克,以及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隔阂与误解。另一方面,对留学生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促使他们自觉提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为他们顺利在华学习和生活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提供保障,同时促使其主动提升个人素养并践行自身行为规范,完善自我形象。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境况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心理等内涵的健康教育。留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异文化理解教育。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导致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冲突,因此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既敏感又复杂,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各国之间社会文化形态的差异性

来华留学生因为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对我国文化产生偏见,进而会影响其对中国的国家体制和制度的理解。因此,如何在尊重留学生现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提下,正确引导其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从而培养出知华、亲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是我们对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信仰、不同宗教的留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宗教和文化差异而导致价值观不合,或对异文化产生偏见,亦或是个人行为表现失范。因此,如何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立场,从留学生道德品质、社会公德、知华亲华友华爱华教育等方面整体把握,从服务于国家大外交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以人为本,推进国际化教育工程,创造性地进行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工作,是当前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不同地域气候环境与人文氛围差异而引发的身心不适

地域是一个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言语行为的集合体。在一定地域生长的个体,必定是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反之则不然。来华留学生身处地域环境差异中,高校需做好主流价值引导工作,以及实施相关有效的管理制度。然而留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加之专职辅导员数量增加和素质养成的速度与高速增长的留学生人数发展不匹配,使得辅导员身上往往出现合理角色的缺位。辅导员无法适时处理日常事务和应对危机事件,会影响来华留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生活与新环境。目前,大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未能深入了解留学生群体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性,还有原生国家制度法规所带来的异质性。从这种偏差中可以看出,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依旧存在很大阻力。

(四)学历结构不一而产生的差异

各国来华留学生,因自身学历结构多样,知识层次各异而产生了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与知识才能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为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层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招收来华留学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规范要求及资格审核制度,从而保证留学生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学历层次的合理性。此外,还要注重对留学生心理成熟机制的要求和培养,及应对能力的培养。鉴此,高校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规章制度教导以及优秀文化熏陶。然而我国当前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匮乏,课程内容零散单一,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与亲近性,使留学生难以在形式化课程与碎片式学习过程中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

由于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影响,世界教育格局呈现出多变复杂局面,不同教育流派和社会思潮交锋、教育体系和模式处于转型与变革中。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遭遇困境的同时,也获得了国家战略政策的倾斜支持。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指出,汉语和中国文化概况应当作为学历教育留学生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迎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强国的时代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凝气铸魂。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建设应当顺应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凭借以教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坚持改进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法与模式,从课程理解教育、管理理解教育、生活理解教育这3个向度,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理解,在理解教育过程中推动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体系构建。

(一)完善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以讲堂主渠道增进理解与认同

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教师以留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遵循,通过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对留学生实施理解教育塑造,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具体的教学对象相结合,让“人”和“课”同向互化。在国际理解教育讲堂上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激发留学生主动求知,从而自觉将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按照课程方案指导标准,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厚植树德立人的育人理念,培育独特的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将课程内容和目标,融入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4)王瑞:《构建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3期,第122-126页。。课程理解教育应把握3点原则:

1.传达正确的文化观

在教学中向留学生展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共同文明,如举办书法、绘画、诗歌传唱、茶艺沙龙等趣味课堂,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增进文化双向交流,帮助留学生深入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拉近文化融合,从而引导留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强化多国文明交流共存。讲授是对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而教学活动与学习、实践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把教、学、实践割裂开,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和实践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知识的传授与理解教育的影响有机结合起来,寓文化交流与理解教育于教学中,促使留学生自觉认识到不能因肤色和语言的差异而排斥他国文化形态,更不能因文明差异而互不接纳垒砌交流屏障。

2.课程理解教育应融入以共同思想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

从历史唯物主义统一性理论视域,结合世界历史文化同一发展研究成果,让留学生自发深刻认识“人类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地域、种族、肤色、宗教的环境里,但世界人民依旧共享着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5)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年第6期,第89-93页。”让留学生转变狭隘的思维与空间认知。

3.课程理解教育应紧抓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4个方面

从中外社会现象中对是非真假、善恶美丑进行分析和思辨。理解教育以社会公德为先,爱护公物等为基本要求,禁止在公共场合喧闹、抽烟酗酒、乱闯红绿灯等;以职业道德为重,引导留学生践行诚实守信,扮演好学生角色,切忌违背科学研究道德底线,践踏学术权威出现学术造假等失范行为。以家庭美德为基,教育留学生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立场和原则;以个人品德为本,教导留学生吸取榜样的力量,戒骄戒躁,始终以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内涵修养为终身学习目标;将独立自强、正直善良等品格融入到个人行为之中。

(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搭建学生管理平台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要求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遵循法律约束与国际理解教育并重发展,强化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在遵守国家和学校相关法律制度和校纪校规基础上,不断推进来华留学生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制度。

1.做好入学法制和文化理解教育由于中外法律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学生进行入学普法教育。一是强化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守法意识;二是增强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自我保护能力。

2.各高校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由于我国各地区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殊性,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建立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常规体系,制定符合本区域留学生思想情感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工作。

3.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理解教育机制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要求“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从学校层面出发,高校需完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从事留学生辅导员工作。从教师层面出发,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修养,日常中为留学生做出表率。从学生层面出发,可采取学生互助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来自相同或相似文化背景生源国,在学生群体中威信高,年龄长,活动能力强,留学经验较丰富的留学生,为新生进行入学宣讲工作。

4.创建高校留学生心理咨询室或配备心理咨询教师新时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已从单纯的学籍、生活管理延伸到心理指导、环境适应和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例如,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入校后留学生存在一个跨文化适应与身份转换的关键期,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关键期。

(三)丰富生活国际理解教育,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生活国际理解教育即强化留学生管理人员在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其作用。

1.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丰富留学生日常生活以文化体验方式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增进留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认知,从而拉近中外文化距离。例如:1.开展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参观活动、举办中外文化交流节,包括文体赛事联谊活动等,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2.组织中外学生互助式交流,开展中外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摄影,美食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留学生扩大交际圈,融入校园生活。

2.留学生管理人员需对学生做好实时情况把控、及时进行问题分析、讯息反馈等相关工作主动关心学生动态,了解学生需求和困惑,帮助留学生跨越文化屏障和思想误区,从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同时,留学生管理人员还需加强对学生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的关注与监测,掌握学生情绪变化能够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安抚学生情绪,切实做到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在整个生活理解教育过程中,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始终扮演好“生活导师”和“文化导师”角色,帮助学生及时应对各种困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文化沟通能力,真正发挥在留学生成长过程中“引路人”的作用。

四、结 语

留学生在异文化环境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是留学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是高校落实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每个国家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以人才强国为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高校来华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深入了解其国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有理有据有节地对高校留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从而保证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化解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所面临的学习与生活困境,为提升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服务,顺应当下中国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

猜你喜欢
留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