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普查结果分析的高职新生教育对策研究
——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21 02:32畅相韦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普查新生

畅相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速发展与转型、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扩招与生源类型的差异化、就业形势的日趋激烈、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等对高职大学生的冲击,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1]。

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懒散、学习兴趣缺乏、自我认同感普遍较低[2]。大一新生正处于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心理冲突明显[3]。

为了筛选、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我校每年组织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有效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本文基于我校2019届新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和日常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普查对象为学校2019级全体新生,由各院(系)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指导,通过手机端平台进行测试。此次普查共分配试卷6776人,其中男生4695人,女生2081人。参与测评6632人,未参与测评144人,完成测评的6628人,未完成测评的148人,实测率97.82%(完成测评人数/分配试卷人数)。

(二)研究工具

本次心理普查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有效反映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筛选心理危机学生,目前在全国高校中推广使用。

测试结果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严重性心理问题,包括幻觉、妄想等重性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为一般性心理问题,介于严重性心理问题与发展性心理问题之间;三级为发展性心理问题,共有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及来源。本文主要以一级、二级心理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三、结果分析

(一)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我校一级心理问题学生612人(占比9.23%),远高于全国常模5.4%的标准,这也与平时工作经验相吻合。日常咨询中发现,我校严重性心理问题、甚至需要转介的学生人数较多,说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

各院(系)一级、二级心理问题学生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各院(系)生源结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等相关,总体呈现出心理问题学生数量与其参测人数成正比。

表1 各院(系)新生心理测评结果统计表

(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由表2、表3可以看出,男、女大一新生在一级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与以往有些研究不同。陈庆红(2003)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困惑、焦虑情绪、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4]。尹立颖(2016)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被测试大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5]。但李金德(2013)运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至2013年间139篇采用SCL-90测量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男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6]。高秋爽,张琳,张思凡,陈亮(2019)通过研究发现中职女生的内化问题比男生更严重,但在外化问题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造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由于样本量选择的不同,被试数量越多,男女心理问题差别越小;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比较分析,而本量表是按照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还存在分歧。

表2 一级心理问题学生的性别差异

表3 二级心理问题学生的性别差异

四、对策建议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我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但就个体而言,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精神障碍学生的危机预防、转介机制

根据心理普查结果显示,我校重性精神障碍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精神疾病不同于一般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自制力,存在自杀自残及伤人隐患,需要家人的长期陪伴,依赖药物治疗。因此,妥善处理精神疾病学生事关人身安全和学校稳定大局,应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精神卫生法中对心理咨询的服务范畴做出了限制,要求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等工作,如发现来访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症的,应当转介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地区精神卫生机构的有效合作,畅通学生心理疾病转诊及就医渠道。及时将疑似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优先进行会诊、检查、治疗与办理住院等事项,使危机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保证其生命安全。

(二)关注转专业学生宿舍调整导致的不适应现象

人际交往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面临困难、挫折时,能够为其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维护心理平衡。大一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对新环境比较陌生,通过一周的军训过渡,初步呈现出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可以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获得集体归属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转专业新生由于调换宿舍,则面临着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的困扰。我校转专业新生调整宿舍时间一般安排在军训结束后、十一放假前夕,学生面临着刚刚调整完宿舍,甚至还没有和新室友尝试进行交流沟通就放假了。经历十一假期的间隔,学生再次回到宿舍倍感陌生,加上个别宿舍小团体的排斥,转专业学生一方面对已建立的原宿舍关系充满留恋(主要交际圈仍为原宿舍同学),一方面因迫切要融入新宿舍而产生焦虑感,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严重时产生身体上的不适。在与心理普查出的需关注学生进行约谈时,也证实了这个结论,部分转专业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抱怨宿舍调整时间安排在放假前一天使他们错失了融入新宿舍的时机,国庆假期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建议学校在进行宿舍调整时考虑转专业学生的心理适应性,给他们足够的连续时间融入新的宿舍环境,同时班主任老师应多关心转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适应情况,为其排忧解难,提供及时的疏导与帮助。

(三)进一步发挥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职能

近年来,随着我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心理困扰学生不断增多,专职心理咨询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已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激励措施,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丰富活动形式,完善监督考评制度,激发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积极性,真正形成覆盖全体学生,关注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数量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避免事态严重化。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每年设置专项经费,用于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化培训,既有长训又有短训、既有理论培训又有案例研讨,既有培训数量又有培训质量。除了专业培训之外,还需为心理咨询教师定期提供专业督导,多措并举地强化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实效,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普查新生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重获新生 庇佑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新生娃萌萌哒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