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优势,助推精准扶贫
——徽县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青泥黑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2020-12-21 05:58杨志兰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黑猪贫困户养殖

杨志兰

中共徽县委党校,甘肃 徽县 742300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一带一路”,地处陕甘川毗邻的陇南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把脱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打绿色生态牌,发展特色农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子。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青泥黑猪养殖合作社创办发展模式,为陇南加快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基本情况

火石村位于大河店镇西南部青泥岭山脚下,与陕西省略阳县的白水江镇交界,距离县城13km。境内植被覆盖率高,险峰林立,山高坡陡,路窄弯急,交通环境十分恶劣,气候温差较大。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61户、2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64人。耕地面积1 277亩,人均5.6亩。林多、地多、粮多是火石村的三大天然优势。多年以来,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小麦、油菜为主,未形成优势产业。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群众增收致富比较困难。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村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面对火石村根深蒂固的贫困现状,如何引导贫困户转变传统观念走向发展经济之路?帮扶单位徽县委组织部领导和帮扶干部多次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访和调研,发现火石村留守的长寿老人多,而且老人们除了耕种,还放养一两头黑猪供自家食用。这种土生土养的黑猪肉口感非常的鲜嫩醇香,制作的腊肉好吃还能经久存放,火石村的黑猪引起其高度关注。经过和农业农村局等专家的多方论证,发现徽县历史记载的黑猪养殖,主要散养在火石村周边的荒坡和山林之间。黑猪常在青泥中拱食、打滚,有食青泥的习性。青泥中富含多种有机物质和硒、钾、铁、锌、钙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其肉质细腻营养价值丰富,有着味道鲜美、汤汁浓郁、绕齿留香的独特风味。猪肉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猪种,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延缓机体衰老和细胞老化,对人体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由于火石村的马鞍梁气候温润,植被茂盛,远离城镇喧嚣和工业污染,临近金徽酒业窖泥取土点,土壤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物质和十多种微量元素。扶贫队员经过多次调研,反复和村社干部、群众探讨沟通,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决定立足火石村优势发展黑猪生态养殖产业,在马鞍梁建立黑猪养殖基地,并引用李白诗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青泥”二字,将这种常年在青泥中打滚拱食的黑猪取名为“青泥黑猪”。再从青泥岭山区周边的乡村搜集现有的黑猪30头,建立了繁育、养殖、发展示范基地。黑猪的喂养采用当地出产的麸皮、玉米等杂粮和青草、大豆叶、大豆秸秆等天然草料,饲养的青泥黑猪,肉质优异,填补了市场对高品质生态猪肉需求的空白。

2016年11月14日,召开了合作社设立大会。2016年11月24日,马鞍梁原生态青泥黑猪养殖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2017年,在国家工商总局认证了“青泥黑猪”绿色食品品牌。

合作社占地140亩,注册资金89.5万元,股东33人。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支持建成母猪繁育圈舍、散养棚、养殖围网等设施;县委组织部帮助购置繁育母猪10头,为火石村注入资金20万元,给14户贫困户和1户返贫家庭共配股1.5万元,每户1 000元;村集体控股18.5万元,群众入股30万元、固定资产折股3.5万元。村集体控股的18.5万元,其中5万元股金产生的红利作为村集体积累,剩余的13.5万元股金所产生的红利平均分配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后,13.5万元股金按照每户1 000元的标准配股给46户非贫困户,剩余8.9万元股金产生的红利,用于返贫人员救助和村上基础设施、老幼家园建设等公益事业。

2017年,合作社青泥黑猪养殖规模达到了200头以上,经济效益达到60多万元。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利用大河镇植被浓厚、山花烂漫的自然优势,在同一时间段,用同样的思路,在大河镇政府、硬弯村委共同帮扶下,创建了原生态土蜂蜜养殖合作社和散养黄乌鸡合作社。2018年,青泥黑猪养殖规模将达到500多头,散养黄乌鸡达到2 000羽,中蜂养殖达到500箱,经济效益达到了100余万元。实现了土猪、土鸡、土蜂蜜“三土”产品齐全,集繁育、散养、销售为一体的原生态综合养殖示范基地。养殖过程中,合作社向当地群众收购粮食、青草,有效帮助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山东省胶州市给合作社送来了价值30多万元的两头里岔公猪,“上门女婿”和青泥黑猪喜结连理,准备培育出高品质的新的生态黑猪。

二、经验做法

纵观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青泥黑猪养殖合作社发展,其中有以下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合作社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内部建立党小组,选举党员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引领合作社发展。党支部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监督,依据章程和协议充分保障村集体和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通过“三个整合三个分离”,即整合帮扶资金和群众的分散资金,整合党组织、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和农户四种力量,整合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合作社的导向和经营分离,监督和经营分离,财务管理和使用分离。

(二)依靠科技促进持续发展

针对贫困户不懂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中、抱团发展,由懂养殖、兽医等技术的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为合作社和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并在合作社建立党小组,每名党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学习和掌握发展产业必需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方法,在生产和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依托电商搞好市场营销

针对合作社产品销售渠道不宽、群众文化水平低、不懂销售等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懂电脑等优势,鼓励支持任职大学生“村官”开办网店,动员回乡未就业大学生、优秀青年农民和当地电视台等人员组成宣传营销团队,邀请每日农经、舌尖上的中国等记者来现场拍摄,在中央电视台和网上大力宣传合作社的优势产业,通过实体店和网上直销,提升了青泥黑猪的知名度,拓宽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

(四)最大限度让贫困户受益

针对贫困户自身能力的差异,把具有传统养殖经验的老年人吸纳到喂养黑猪的岗位上,把青壮年妇女吸纳到放养黑猪和种植草料的岗位上,把懂电脑的年轻人吸纳到网络销售岗位上,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合作社提供分门别类的技术指导。贫困群众跟着合作社共同发展优势产业,既挣了工资还分得了红利,这样就大大激发其外在动力。兼并发展其他优势产业,合作社利用网店帮助其拓宽销售渠道,激发其内在动力。

三、初步成效

合作社建立运行不仅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稳定增加了群众收入,助推了精准扶贫,同时还通过合作社的科学运营管理,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

党支部领导合作社的发展,明确乡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职责,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合作社中各显其能,全方位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

(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将群众聚在一起,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和肯定,提升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效的降低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率,维护了村民生活的和谐稳定。

(三)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村集体作为最大的股东,股金产生的经济效益,一部分通过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的方式分给贫困户,另一部分,作为村级积累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村落里的新楼房和新广场为火石村带来了新气象。

(四)促进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得原本的经济组织变成了“社会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五)保持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村集体控股下的合作社,其实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成份的企业。党支部对合作社具有领导权,避免了股份制企业中容易出现的因为大股东撤资或企业法人变更而导致的企业解体,保证了合作社的稳定性。

(六)探索了精准扶贫中技术和资金帮扶的经验

有了强有力的党支部,便于争取更丰富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党支部在获取信息、反映实际问题、争取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优势远远超出一般合作组织。合作社从开始规划、建设,到后来的管理、营销、防疫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县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党组织的集思广益,合理规划,能够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源分配的效率,使得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发挥。

(七)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

除监事会以外多了一层党组织的监督,从饲养源头上彻底杜绝了化学饲料的添加,保证了产品的纯天然、绿色健康,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八)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

通过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保护了濒临灭绝的徽县青泥黑猪品种,形成了规模养殖,繁育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县青泥黑猪资源品牌,对于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合作社创建了一种模式,即“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集体和个体”混合型,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模式;拓宽了一条渠道,即实行网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网上认购与现场销售相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树立一个综合示范典型,即将合作社建成党建示范点、支部引领产业示范点、电商示范点、林下经济示范点、产业扶贫示范点、徽县青泥黑猪养殖繁育示范点;走出了一条路子,即探索一条立足资源优势,党建引领延长农产品链条,品牌化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小康路子。

目前,马鞍梁原生态“青泥黑猪”通过每日农经、舌尖上的中国、致富网等多种媒体的多次实地走访宣传报道,再通过实体店销售和网络直销,已经成为供不应求的绿色食品,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农业专家和企业来火石村考察调研。马鞍梁青泥黑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黑猪养殖产业,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思路创新“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持股、群众参与、贫困户配股”的新型股份制混合经济产业发展带贫模式,创出了养殖青泥黑猪为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率先走出了农村“三变”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黑猪贫困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黑猪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