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头企业助推精准扶贫经验做法
——以天水森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2020-12-21 05:58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菌棒木耳绿色食品

赵 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天水森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突出秦岭山脉特有的自然条件,注重特色农产品食用菌香菇、木耳的发展,以培育绿色食品品牌农产品为中心,发展效益农业带,建立驰名农产品品牌,以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天水森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发展重点转移,由单一的设施食用菌研发和工厂化种植转型升级为食用菌香菇、木耳的产业园规模化生产,并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链生产、销售发展模式,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4年,公司经多方考察论证,在利桥镇百花村投资1 000多万元,建成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袋料种植、研发、生产、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同时配套冷藏、加工、包装等车间。公司年生产菌棒能力已达700万段,自建和合作生产大棚已达300多个,产值达1 600多万元。在发展香菇、木耳规模生产的基础上,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同年9月,天水森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食品香菇产品,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截至目前,食用菌产业已被麦积区政府评为重点扶贫产业,菌业基地被麦积区社保局认定为“扶贫车间”和精准扶贫培训基地认证,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360人次,带动全区210户(其中贫困户110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2.4万元,助推利桥、党川、麦积、东岔、三岔5镇110多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一、发展现状

一是突出绿色生态发展。公司经过多年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实践,深刻认识到未来农业必须生产“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产品,着力在“利桥”牌打造成绿色食品品牌,坚持质量标准,有效防范,充分利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严抓好产品质量;组织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参加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增加企业内检人员数量和提高内检人员业务能力,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想办法、下功夫。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液态菌生产为核心技术,力争保持菌棒符合绿色食品安全标准,并将保持菌棒价格合理;与科研院校保持长期合作,攻克生产难题;以高薪聘请人才,有效指导生产管理技术,并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田秀才和土专家,真正使“利桥”牌食用菌袋料栽培技术人员都能会种会管会经营。三是努力打造产业扶贫脱贫基地。以适宜的模式带动,实现集体积累和贫困户增收致富;以资源的互惠互利集体打造产业园,实现跨村跨区域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实现无条件制约的产业发展态势,让更多的贫困户依托产业致富。

二、具体做法

公司推行引进消化、试点推广的办法,让群众多受益少亏损。2015年以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利桥镇百花、魏家等村庄流转土地建棚进行不同形式的种植模式试种,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种植的袋料栽培技术,紧紧围绕麦积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利桥镇70户贫困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无偿提供菌棒80 000多个,并和种植户签订收购食用菌香菇、木耳的收购合同,重点扶持带动本镇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实现精准脱贫,并为当地群众在种植加工环节提供稳定的务工就业岗位,确保常年稳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2016年,公司向利桥镇有条件种植的贫困户推广以“强化培训、赊销菌棒、跟踪服务、回购产品”等一系列惠农增收措施,指导利桥镇秦岭村建设50个木耳大棚,带动20多户贫困农户,以优惠的价格供应20多万个菌棒,辐射带动百花、三岔等村村民120多户贫困户发展木耳产业。2017年,在秦岭进行带动模式创新试点,以优惠的价格赊欠菌棒11.5万个发展秦岭木耳种植基地,免费提供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带动秦岭村57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户均得到1 200元的分红。2018年9月份,利桥镇与公司合作,在秦岭建设全镇木耳扶贫产业园,吸纳全镇8个合作社的500多户贫困户入股参与产业园发展。投放50万段菌棒扩大基地规模,以公司独立经营,村集体和村民代表监督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基地运作,并在新阳镇坚家山村进行黑木耳种植试点,推行全区内插花布点试种,使以集体带动为方式的扶贫模式能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模式选择

变的是机制,不变的是初心,机制再变,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初心不能变,这是发展产业的初衷,也是谋求产业富民的决心。2016年,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公司以全部风险独自承担推行“公司+农户”的带动模式;2017年,公司积极探索和尝试“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集体经济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生产模式,健全完善政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村级组织、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原则,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在产业覆盖的贫困村,鼓励贫困户利用土地、劳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通过公司帮扶合作社运作的运营模式,建设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2018年,公司实施基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让利26%的股权,在利桥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三变”改革,使贫困户和村集体获得75%以上的效益分成。

四、思考与建议

后期,公司将在区政府产业政策性支持下,积极争取项目发展资金及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公司80%的财力进行食用菌产业发展,扩大养菌室以满足菌棒生产的需要,改善基地条件以抵抗自然灾害,扩建市场以满足产品促销,组织服务公司以适应产前、产中、产后的发展。

(一)基地打造

一是利桥镇木耳种植全覆盖。对适宜办点的利桥、杨河及百花扩大基地规模,使三村的大棚数量总数达100个;对不能单独办点的三岔、墁坪、吴河及蔚明四村,以资源互惠互利为出发点,在秦岭新建150至200个大棚进行综合办点尝试。对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基地如秦岭基地进行综合升级改造,把利桥镇全镇打造成“木耳之乡”。

(二)麦积区部分镇进行插花试点

充分发挥利桥木耳的示范作用,在麦积区新阳、元龙、吴砦、东岔、党川、麦积等镇的适宜村庄进行插花布点,示范引导。

(三)综合观光农业

美化基地,开发观光农业。打造木耳种植基地观光园,吸引游客旅游观光。新基地建设进行绿化、美化,并开辟出适当的体验片区,进行休闲采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四)完善功能,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在利桥适宜片区建设集贮藏与销售一体的木耳交易市场,力争创建成西部食用菌交易平台;二是组织技术服务公司,为产业群内种植户、贫困户提供规范的服务,确保脱贫户增收,脱贫不反弹;三是建立绿色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猜你喜欢
菌棒木耳绿色食品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什么是绿色食品
巧洗木耳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发现木耳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