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碌曲县尕秀村精准脱贫的经验分析

2020-12-21 05:58李洋洋刘婧一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乐牧民贫困户

李洋洋,刘婧一

1.兰州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2.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河南 郑州 450000

尕秀村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乡的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以来,在各级干部和广大农牧民努力奋斗下,尕秀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已经成为一个生态优美的旅游示范村。课题组先后4次实地考察调研,尕秀村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实践经验值得总结分析。

一、尕秀村的发展与变化

传说故事增添了尕秀村的神奇色彩。在格萨尔王统治时期,尕秀地域辽阔空旷,人迹罕至。传说大将军嘉察夏噶尔北征时,路过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尕秀,就让人堆了一座甘珠尔石堆,并留下一些战士开垦戍边。尕秀村人过去一直自称“尕秀部落”,意为“甘珠尔石堆后的部落”。“随军战士”的基因、“开垦戍边”的斗志,就形成了尕秀村人脱贫攻坚的精神。

(一)尕秀村的基本情况

民族和人口构成。尕秀村中藏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现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391户1 845人,村组干部9人,党员60人,人大代表11人。2016年,全村五保户一户1人,孤儿6人,医疗参保率为98.3%,新农保参保率为97.4%。

地理生态环境。尕秀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县城南部23km处,平均海拔3 300m,属于高原湿润气候区。高海拔、寒冷、温差大和雪多风大等自然生态因素,构成了尕秀村的高原生态环境。年平均降水量781mm,平均气温1℃,7月最高温12℃,1月最低温-9℃,全年无霜期165d。

自然人文资源。尕秀村及周边的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深厚,集雪山、草地、森林、石林、河流等自然景观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真正是一处“宜游宜业宜居”的藏族生态旅游村庄。

特色土特产品。尕秀村主要特产有酥油、糌粑、曲拉、牛羊肉(干)、酸奶、蕨麻、虫草等。国道213线穿村而过,区位明显、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过去一直是高原纯牧业村庄。

(二)精准扶贫脱贫带来的变化

一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变化。在县乡两级政府领导下和各方力量帮助下,尕秀村统筹规划,大胆投资建设了游牧民定居新村,244户住房,并对先前搬迁到213国道两边的定居户进行改造提升,先后配套建成了尕秀小学、尕秀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文化体育场等一系列公共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尕秀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村容村貌。

二是贫困人口的变化。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使尕秀村贫困户数量、贫困率逐年下降。2013年,尕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贫困人口369人。2015年,全村有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29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余16户,贫困人口55人。2018年,尕秀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数量进一步下降,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

三是人均收入的变化。近年来,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努力下,尕秀村的脱贫产业迅速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为4 580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 700元,2017年增长到了9 192元,2018年超过12 500元。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尕秀村建成了建筑标准统一的房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2017年发起的“环境革命”,使尕秀村的生活条件更加舒适,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尕秀村还创新搭建全景VR、微信公众平台和电子商务三大平台,使游客更方便地利用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尕秀的生态美景。

(三)尕秀村贫困户的脱贫收入构成

扶贫措施要因地制宜,脱贫方式要积极创新。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指导下,乡村干部的大胆探索下,尕秀村构建起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六大收入支撑。

一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把生态保护政策转化为生态扶贫措施,通过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尕秀村根据草原生态保护要求,合理利用和规划区域内的草场,按照草畜平衡区3.35元/亩、禁牧区21.27元/亩,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奖金955.53万元,户均年获得收益8 726.3元。

二是光伏发电项目收入。开创光伏发电脱贫产业,收入分配向贫困户倾斜。2017年,尕秀村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在254户定居牧民(覆盖所有贫困户)房屋上安装了3 000瓦的光伏发电设备,使每个贫困户每年可获光伏发电收益3 100元。

三是旅游帐蓬收入。借着“三变”改革的春风,尕秀村以集体土地入股帐篷城,参与经营贫困户42户,并且投入29.7万元现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帐篷城公共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最终分红比例按“334”模式,即集体经济分红30%,一般户分红30%,贫困户分红40%。贫困户一年可获得2 000元至3 000元的收入。

四是牧家乐收入。2017年6月,贡保加和周围几户村民利用天津的帮扶资金,开设了牧家乐——德乐牧家乐,旅游季一天的收入最多可达到2 700元。26岁的桑吉才旦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系大学毕业之后,借着县里打造牧家乐的东风,在自家院子里建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牧家乐,旅游旺季一天的收入有1 000多元。

五是青年人参加歌舞艺术团收入。民间艺术团以村里无畜无草场且能歌善舞的人员组成,覆盖贫困户中贫困人口72人,通过演出场次给予分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

六是特色生态产品电商销售收入。建成的电子商务中心自运营以来,实现网上销售畜产品、藏区特色手工制品营业额达20余万元;积极吸引康辉旅行社等省内外企业长期运营合作,优先吸纳贫困户家庭青年人参与,解决就业岗位70余个,预计实现工资性收入105万元左右。

(四)尕秀村脱贫致富的动能因素

一是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的扶贫专项资金大量投入是尕秀村脱贫的主要动因。2005年,政府投入7 000余万元,完善村里基础硬件设施。至今,对尕秀村的建设资金已经累计投资1.75亿元,升级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旅游厕所、帐篷营地等配套设施,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奠定了硬件基础。

二是生态保护、生态扶贫的力度加大。为了实施天然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国家每年对两江河上游流域投入大量资金。尕秀村将10万亩退化较严重的草场划定为禁牧区,其余44.38万亩划定为草畜平衡区,共核减超载牲畜16 465个羊单位。补播改良草场3万亩,灭鼠3万亩,虫害及毒草治理3万亩,新建围栏13 760 m。从而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国家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三是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支持。天津市扶贫资金一直是尕秀村脱贫的重要财力。自对口援建开始以来,天津市从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对碌曲县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2016年,天津市投入200万元,对村广场完成提升改造。2017年,扶持390万元,分别助建垃圾处理站、电子商务服务点、村生态环境、旅游设施。

四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选择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并大获成功,这是尕秀村脱贫的主要动因。尕秀村2017年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旅游专业村,到尕秀村的游客数量迅速增长,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5.46万人次,推动着尕秀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二、尕秀村脱贫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尕秀村畜牧业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实践探索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目前,尕秀村扶贫脱贫产业由现代畜牧养殖业、牧区乡村生态旅游业、特色生态产品电商销售业、光伏发电产业构成。四大脱贫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着尕秀村脱贫攻坚进程。

(一)尕秀村脱贫产业的探索

2004年,尕秀村102户牧民告别了游牧生活,搬进由政府资助建设的牧民定居点。实现游牧民定居后,村干部开始为尕秀村找路子、谋发展。那时,尕秀村是一个高原牧业村,全村300多户村民都以牧业为生,当时人均年收入只有2 000余元。

推广暖棚养殖。为使村民脱贫致富,尕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方面引导牧民优化草场,修建草场围栏;一方面着手推广暖棚养殖,引进牦牛进行畜种改良,提高牧业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一直自由放牧的牧民们对暖棚养殖难以理解,村支书拉毛加就带头建造暖棚,给牧民群众讲暖棚养殖的好处。“修建暖棚,可以降低牛羊的死亡率、增加育肥率,还能有效保护草场,实现草场永续利用”。在村干部带动下,牧民开始建起了暖棚。2014年,尕秀村有60%的牧民修建牲畜暖棚,使全村各类牲畜存栏达5万多头(只)。

开发运输业。尕秀村位于国道213线边上,拥有一定的地域优势。2010年,村“两委会”讨论决定,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组织村民投资购买运输车辆,成立尕秀村运输队,专门从事畜产品和南北货物的拉运生意。这一决策,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和响应。随后,村里的运输队规模越来越大,拥有“东风天龙”“兰拖”等各类机动车辆40多辆。发展运输业,使一些村民的收入快速增加。[1]

鼓励发展二三产业。为进一步壮大尕秀村经济,村“两委会”要求党员、村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在乡村两级组织支持下,卓玛草、索南贡布等干部党员筹资修建了集“吃、住、购、游”为一体的高原“香巴拉”旅馆和商铺,在群众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2014年,尕秀村全村人均纯收入4 500余元,位居碌曲全县前列。

(二)选择发展牧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尕秀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与天津援甘干部王军峰的出谋划策有关。从天津市来的王军峰,一到尕秀村,就被尕秀村的美景惊呆了。秀美辽阔的游牧大草原,又紧邻213国道,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发展条件。于是,在天津市旅游局工作多年的王军峰,向尕秀村提出发展生态旅游业。2017年3月,尕秀村被确定为“全州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2017年7月,被认定为“甘南第一生态藏寨”。

1.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尕秀村借助兰郎旅游线、兰州九寨沟黄金旅游线的区位优势,依托优美的草原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大好。2017年,尕秀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2018年1月至10月,尕秀村累计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万元。

在实施牧民定点定居之后,逐渐远离游牧生活,一些牧民在自家院子里升级改造房屋,开设牧家乐、农家乐。这样,既有了基本的定居生活条件,又有了生活收入。在县乡两级政府大力扶持下,2017年,尕秀村开办了17家牧家乐,仅德乐牧家乐收入就达到11万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017年4月,尕秀村成立东喀尔集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以生态旅游业开发经营为主业,下辖晒银滩帐篷城、尕秀电子商务扶贫中心和春光光伏发电产业公司等6家下属机构。目前,东喀尔公司有员工110人,对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每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 000到15 000元。

晒银滩帐篷城距离牧家乐100m左右,共有108顶帐篷,按莲花的造型排列,整个帐篷城宛如一朵纯净美丽的白莲花,村里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帐篷”入股晒银滩帐篷城,每户一股,每股15 000元。借着“三变”改革的春风,催生了帐篷城,尕秀村以集体土地入股帐篷城,并投入29.7万元现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帐篷城公共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2]

2. 生态旅游产业的积极效应。首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尕秀村周边有10万亩的草场属于严重退化草场,牧民定点定居后,有了其他收入,就会改变收入的方向,加上对草场的保护,草场会逐渐恢复绿色,周边的生态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好了,被风景吸引的游客也就多了,进而牧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

其次,经营成本较低。开办牧家乐,牧民可以利用自有土地、房屋和劳动力,省去了房屋的租金、雇佣厨师和劳动力等成本,甚至蔬菜和肉食的购买成本都可以省去。对于东喀尔公司来说,牧民在家门口上班工作,省去了外地务工租房子、交通和餐食等成本。晒银滩帐篷城的公共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牧民只投入入股股东资金,用作帐篷城的经营和维护,省去了硬件设施的费用。

最后,带动牧民增收。尕秀村的生态旅游产业属于聚集效应的发展,对于贫困户来说,如果家庭劳动力多了,可以有多种渠道的收入,牧家乐的经营、股金分红等都是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加速了贫困户的脱贫进度。

三、 选择开发特色生态产品电商销售业

构建电商销售平台,推销生态产品,实现传统农牧产业与现代新兴营销形态的有效融合。尕秀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展示、销售特色产品,这是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脱贫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电商销售的发展

尕秀村的电子商务是集线下展示体验、网络销售、青年电商创业基地、电商技能培训、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商服务平台,展示销售商品种类近100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017年4月,尕秀村成立了旅游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并在1年后更名为集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包装了包括牦牛肉干、冬虫夏草、藏式点心、酥油、青稞花、牦牛酸奶、藏红花等在内的14种特色生态产品,以及其他30多种产品。

2017年6月,24岁的扎西东智辞职回家创业,在天津援甘干部的帮助下,利用政府扶持和银行贷款,短短几个月时间成立了一家注册资金400万元的传媒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藏族的特色农牧产品和尕秀村旅游项目进行推介。

(二)电商销售业的积极效应

尕秀村对牧区特色生态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于面对更多更大的消费群体,并省去很多中间销售环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尕秀村的脱贫致富来说会起到长久的积极效应。

首先,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脱贫攻坚,最怕脱贫产业项目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要想帮助牧民拥有持续收益,拥有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是最为重要的,而电商销售却能够实现脱贫产业项目与市场消费的有效衔接,形成产销聚集效应,并且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面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使脱贫产业项目效益具有可持续性。

其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销售的牦牛肉干、冬虫夏草和青稞花等特色产品,都需要进行加工,比如牦牛的养殖宰杀、冬虫夏草以及青稞的种植和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电商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就为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四、 光伏发电产业

选择光伏发电项目,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藏区扶贫脱贫的诸多举措中,光伏发电项目是唯一的非农牧产业,在甘南州扶贫办的认可和支持下,尕秀村全面落实和积极应用光伏扶贫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益。

光能资源丰富。尕秀村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是51 983.9J/cm2,年总日照时数2 357h左右,属于国家电网划分的Ⅱ类太阳能资源区。这使尕秀村拥有了开发光伏发电脱贫项目的自然条件。尕秀村开发光伏发电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本村的日常用电需求,而且可以向国家电网输送一定的电能,使光伏发电成为贫困户脱贫和牧民家庭增收的渠道之一。

在州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尕秀村先后投资651.6万元,给254户牧民房屋上安装了电容量为3kw的光伏发电设备,并实现了就近并网。尕秀村注册成立了光伏发电投资公司,通过“公司+牧户”的经营模式,确保贫困户装得上、能发电、收入有保证,带动了劳动力少、缺少草场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增收脱贫。2017年,光伏发电脱贫项目年发电量达到8.763万度,实现年收益65.7万元,惠及受益农牧户254户,每年户均增收约3 000元。目前,尕秀村已经成为碌曲县光伏扶贫的重点村。

五、 现代生态畜牧产业

畜牧业一直是尕秀村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2017年,尕秀村有草场面积60.57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54.38万亩,牲畜存栏数5万多(头、只、匹)。为了降低草场的载畜量,尕秀村不再以游牧为主,将传统的粗放型放牧过渡到现代的集约型畜牧养殖。合作化、生态化、现代化是尕秀村畜牧业的发展道路。

1. 畜牧业发展的合作化。尕秀村作为高原牧业村,畜牧业是大多数农牧民的主要经营产业。为了提高畜牧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在村干部和牧业能人带领下,尕秀村较早走向了畜牧业合作化经营道路。

2011年5月,在村支书拉毛加带领下,9户牧民成立“尕秀村雪域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牦牛养殖育肥、畜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2013年,尕秀村畜牧业合作化经营进入发展高潮。7月,8户牧民在一起成立尕秀旺琴牦牛繁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末12月,阿桑等5户牧民设立尕秀兴盛牦牛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让加等9户牧民注册资本320万元,成立尕秀村昌盛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扩展为牦牛饲养、销售、为本社成员提供畜禽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市场咨询、技术指导及饲料、兽药产品。2014年10月,完欠加等6户牧民成立了尕秀村折合龙贡玛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有牦牛养殖、畜产品收购销售、引进新技术;同时,拉毛加等6户牧民投入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尕秀察希多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尕秀村已经拥有6家农民牧业专业合作社,畜牧业经营由单纯的放牧养殖扩展到放养、圈养、饲料销售、技术引进、收购、技术指导等多种经营形态。

2. 畜牧业养殖的现代化。利用高新技术,推进生态畜牧业养殖现代化。目前,对60.57万亩草场,5万多牦牛藏羊,尕秀村通过放养牲畜定位追踪管理、圈养牲畜环境管理、生产中心资源管理三个信息系统构建新型畜牧业平台,实现生态畜牧养殖现代化管理。牧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放牧,利用GPS卫星定位、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手段对牛羊实时追踪定位管理,防丢防盗。并且还可对每只牛羊建立档案,随时采集监控健康生长、卫生检疫、屠宰加工、市场流转等关键数据。

开创“宠物牧场”,推动畜牧业形态多样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们喜好宠物心态,尕秀村在微商平台上推出了“牛羊宠物”认购活动,称为“宠物牧场”。在网上或牧场,客户以成年牛羊的价格认养幼畜之后,可通过远程视频关注其成长状况。至今已有30多只被认养。认领者来自全国各地,有广东、北京的,也有东北的,而他们大多数人的目的不是成年之后宰杀,而是放生,让其终老天年。

3. 现代养殖业的潜在问题。近十年来,在县乡政府指导下,尕秀村畜牧业逐渐实现合作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但是,牧业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关注。如畜牧业的经营规模问题、产业链的深加工问题、现代技术设备的投资问题等。

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对尕秀村个体畜牧业经营户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即使进行借贷投资,到期还本付息之后,牧民可获得的收益也极为有限。加上GPS、互联网和监控设备如果面临更新,是否还愿意投入手上的仅有资金去更新换代。

猜你喜欢
家乐牧民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牧民歌唱冬奥会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甘南牧民 赵云雁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商人买马
体育小能人
你知道吗?
失忆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