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精准脱贫中更好发挥作用

2020-12-21 05:58石娟娟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甘味定西精品

石娟娟

甘肃省定西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甘肃 定西 743000

定西市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中心“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抓手,塑造“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品牌形象,建立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为引导,以拓宽知名农产品营销推介渠道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建设一批“三品一标”示范区,塑造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诚信经营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该市农业品牌建设向更高品质、更高水平迈进,助力推进精准脱贫。

一、主要目标

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其他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农产品,开展“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等农业品牌培育和品牌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1],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业品牌,整合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到2020年,申报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争创一批品牌农产品,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三品一标”达到180个,品牌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农业品牌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品牌质量显著提升。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逐步提升

进一步落实《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使用国际标准,基本实现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

(二) “三品一标”示范区高质量建成

集聚马铃薯、中药材、果蔬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优势,在全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一批品种优良、产品优质、品牌知名、生产规范标准、认证规模集中、龙头企业带动明显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走上品种、品质,品牌“三品”齐抓,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三化”共创的发展路子。

(三)知名农产品品牌体系基本建立

围绕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主导地标产业和草牧、畜禽等区域性优势地标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3],基本建立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品牌体系[4]。

(四)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拓宽

充分发挥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组织特色品牌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绿博会、有机博览会、文博会、农民丰收节及国内外产销对接会,推动本地品牌走出去。借助省级“甘味”品牌推介平台,构建国内展销与国外展示相结合、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型媒体广告相结合、线上推介与线下促销相结合的营销推广体系,持续拓宽定西知名农产品销售渠道[5]。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示范区建设,夯实农业品牌培育基础

1.加强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产业,紧抓“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核心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农业品牌建设夯实基础。到2020年,建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现代种业成为第四大优势产业。每年扶持企业、合作社建立高标准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0万亩、高标准商品薯、加工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30万亩、高标准优质牧草生产基地50万亩。

2.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紧抓“特色、质量、品牌、电商、双创”关键点,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围绕马铃薯、中药材、草牧、果蔬、畜禽等特色地标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特优区”,促进马铃薯、中药材、草牧、果蔬和特色养殖产业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提档升级。安定区定西马铃薯和岷县当归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被评定为“特优区”,要紧抓两个地标产品的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特优区公用品牌下创响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二)开展特色品牌认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1.开展品牌认证。围绕定西市马铃薯、中药材、草牧、果蔬、畜禽等特色地理标志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深入推进名牌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注册,积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稳步推进规模化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特色农业品牌认证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以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的农特精品擦亮打响“甘味”“陇货”“定西精品”品牌。争取到2020年,新增名牌产品20个、“三品一标”40个,新注册著名商标15个、驰名商标3个,建成省级以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名牌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检测覆盖率达到100%,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推选特色精品。围绕“三品一标”[6]、名牌产品、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及其他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开展“甘味”“陇货”“定西精品”评选活动,设计推出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着力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定西马铃薯”“定西种薯”“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岷县蜂蜜”“通渭苹果”“漳县紫斑牡丹”等特色品牌及定西名牌产品。

3.建立奖补机制。将农业品牌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三品一标”进行奖励;对在省部级主办的展会上新获得“金奖”的农产品进行奖励;对“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品牌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其他补贴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品牌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7][8]。

(三)强化特色品牌宣传,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1.积极参加省内外展会。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中国西部草都”“全国特色种子基地”机遇,集聚马铃薯、中药材、草牧、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优势,包装打造富有定西特色的“甘味”“陇货”“定西精品”,充分利用农博会、绿博会、有机博览会、敦煌文博会、农民丰收节、产销对接会及定西马铃薯进高校活动等平台,加大定西农业品牌展示展销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美誉度。

2.鼓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一是发起“我为定西代言”品牌宣传活动,鼓励定西企业及广大群众利用抖音、火山、西瓜等新媒体平台拍摄家乡“名特优”农产品,宣传推介定西特色品牌,并进行评优活动,设立不同奖项,对影响力大、宣传效果好的营销主体进行奖励。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中央主流媒体、大型网络平台和国内外城市交通枢纽、高速路服务区、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开展高层次、大平台广告投放和不同形式的宣传,根据品牌带动效应给予一定的企业广告投入补助。三是支持品牌农业企业利用京东、淘宝及其他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9],设立“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岷县蜂蜜”“通渭苹果”“漳县紫斑牡丹”等地理标志品牌销售专区及名牌产品、绿色有机食品专卖店,做优做响“甘味”“陇货”“定西精品”品牌。四是鼓励品牌创建主体在国内大中城市或大型批发市场、超市、机场、车站等固定场所,建立“直营店、专卖店、连锁店,进行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并衔接铁路部门,遴选定西农业品牌产品在列车售卖,常年展示和销售定西品牌农产品,把定西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内在质量优、外观形象好、市场反应响、消费者信赖的金字招牌。

3.组织拓展国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引导企业“走出去”[10]推介,重点推动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等大宗农产品出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长效机制。市上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林草局、市供销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席推进机制,将“三品一标”示范区和“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协调推动“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机制,统筹协调推进“甘味”“陇货”“定西精品”品牌建设行动。要结合实际,做好安排培育实施方案和推进举措,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品牌布局和“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产品优势,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做到全市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二)加强政策支持

各县区要用好省上下达的品牌奖补资金,扶持企业开展品牌认证,加大对培育农业品牌,打造“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农业品牌建设经费,市上每年列入不少于200万的品牌发展预算,县区每年列入不少于100万的品牌发展预算,重点支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三品一标”的申报创建及宣传推广[6],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开展辖区内特色农业品牌推选、评比活动,遴选品质好、名气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参加定西“十大精品”评选,市上对获得十大“定西精品”的产品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农业品牌建设合力。

(三)强化监管保护

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三品一标”和“甘味”“陇货”“定西精品”知名农产品的管理保护,市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林草、供销等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严厉打击仿冒和伪劣产品,严肃查处商标侵权、虚假注册、囤积居奇、恶意抢注、非法使用标识等违法行为。

(四)完善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为“三品一标”认定、商标注册等提供服务。要健全农业农村部门品牌推广机构,鼓励协会、中介组织开展认证咨询、品牌推介和商标代理等服务。充分发挥贸促会等社团组织的专业优势,协助定西知名农产品企业向海外推广品牌。

(五)开展宣传培训

各县区要注重发挥市场、企业、社会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借助省内产销对接活动及“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甘味”“陇货”“定西精品”品牌推介活动,研讨品牌热点问题,讲好定西知名农产品品牌故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1]。

四、成效机制

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是推动该市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定西市地理标志农产品马铃薯认证以来,其价格从1.6元/kg上升至2.0元/kg,增长率为25%。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0万亩,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总产量在130万t以上,微型薯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粒以上,马铃薯产业总产值接近3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 000元。定西蓝天淀粉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定西市安定区,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还具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定西马铃薯,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生产的马铃薯精淀粉由定西市马铃薯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之前的12 000t/年提高到现在20 000t/年。

猜你喜欢
甘味定西精品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厚道甘肃 味甘道地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洋芋”成定西农民脱贫致富“金蛋蛋”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定西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