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2020-12-21 03:46杨文胜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杨文胜

[摘要]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24-02

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数学复习课中,如何才能够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呢?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较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严重影响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复习课的内容合理划分、科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课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复习的兴趣,获得好的复习效果。

一、引导自主梳理,促进知识贯通

数学复习课的日的之一是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迁移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整合,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常见的量》这一复习课时,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师:经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同学们是否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量?

生1:我们经常看到的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都是常见量。

生2:还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它们应该也属于常见量。

师: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常见量基本都认识,那是否可以尝试将这些常见量进行分类?

生3:如果根据空间形态来分的话,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可归为同一类别。

生4:还可以根据性质来分类,只是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之间好像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应该将它们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

生5:看来,常见量的分类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所以我们要深入思考,也许会有更多的可能。

这样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厘清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轻松地解决问题。

二、基于重点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启蒙学科,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将教材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难度上逐层深入、由表及里,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构建联系紧密的知识框架。

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复习课时,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各类常见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归纳。在总结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学生观察发现:在2的倍数里,其个位数字都是呈现0、2、4、8这样的排列规律;在3的倍数里,各位数字之和也是3的倍数;在5的倍数里,个位数字都是0和5。然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总结。学生经过思考后不难发现,在奇数和偶数中存在以下规律:两个偶数之和是偶数,两个奇数之和还是偶数,偶数与奇数之和却是奇数……上述教学,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一日了然,容易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可见,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有效构建知识框架,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借助错误资源,引导知识辨析

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少,生活阅历不多,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出发点,是宝贵的教学契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切忌对学生的错误过分指责,应耐心引导,使学生真正习得知识和本领。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提出饶有趣味的问题:“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慎将一个长方形木架摔到了地上,木架发生变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时,教师让学生对课后一道相似的习题进行思考与解决,或出示自己设计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如“将一个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如何变化”等。在充分思考与分析后,虽然大多数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明晰周长的特殊性。错误暴露出来的可能是学生知识的漏洞或短板,从而为教师进行复习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出错的原因。教师可让学生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探究与思考分析,再次得出结论。学生实践操作后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并没有增减,可面积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于是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从而真正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在错误中不断辨析,才能向真理一步步逼近。在复习课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通过错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优化习题设计,培养多向思维

数学复习课,优化习题设计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

1.培养思维能力

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出示习题后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拓展延伸,不断深入探究与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比和比值》这一复习课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A数为B数的3.5倍,那么这两个数的比值为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多種解题思路:(1)先把倍数3.5进行转化,将它变为假分数,再求比值;(2)根据A数和B数的倍数关系,通过除法求解,然后化简得出正确的比值形式,最后以整数比呈现;(3)先将B数假设为一个不为零的数,根据倍数关系求出A数,再求比值;(4)先将A数假设为一个不为零的数,根据倍数关系求出B数,最后求出比值。设计这样的习题,旨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指人们在重复性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它具有强大的阻力,会造成严重的思维障碍。因此,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化习题设计等策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探究出新的解题思路。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复习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对已知的不规则物体,如何求出它的体积?”同时,教师讲解道:“不规则物体与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最大区别就是不能直接进行计算,因此要拓展思维,采取有效的解题思路。”学生思考后会依照“曹冲称象”的方法,将这一数学问题进行合理转化,即把不规则物体完全没入水中,通过测量水的体积变化来求出物体的体积。可见,教师可通过优化习题设计,让学生迸发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另外,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达到优化复习教学效果的日的。

总之,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复习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