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0-12-21 03:43李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措施情境

李芳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意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现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在本文中,编者将从现阶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本人具体的教学实践,简要探析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措施;情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一般会采用问题教学法训练学生应对问题的反映,而高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对于学生个人数学学习力的提升也是极其有效的。此外,当学生具备高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时,学生能够快速地将课本知识真正转换为自身能力,以较短的时间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或者是社会问题。然而,由于问题解决策略推出时间尚短,一些教学弊端开始涌现,使得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远低于预期目标。在本文中,编者将从问题解决策略下出现的错误状况出发,提出自己关于改善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一、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错误状况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解决策略下的教学时,错误地将指导变成了主导。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學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因此教师会习惯性主导问题解决策略,导致学生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无法获得及时的提升。其次,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兴趣不高。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受到兴趣的推动,而问题解决策略下小学数学由于课堂缺乏新意及活力,导致部分对于课堂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最后,教师为及时帮助学生巩固问题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通过问题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教学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很好地转移到学生身上。

二、问题解决策略下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1.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不应成为教师一人的舞台,而学生也不能一直被教师主导完成课程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在问题解决策略下,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倾向,创设合理的情境展开教学,通过情境的相似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

2.通过积极的指引,鼓励学生自行提问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给予学生一点方向指引,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师指引提出相应问题,以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制定课后问题实践,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问题解决策略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解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自行参与具体的问题实践,让学生综合运用自身所学解决学习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制定问题实践时,需要考虑小学年级学生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制定难度过大的问题实践。当然,教师可以借助集体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问题实践,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夏建红.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

[2]田秀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34).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学措施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