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2020-12-22 13:23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529200方池送黄泳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4期
关键词:麦芽单胞菌皮质激素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529200)方池送 黄泳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卫生院、疗养院等特殊环境中广泛存在。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普及以及侵入性手术操作的开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感染率逐年攀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不强,但常引发免疫力弱、病情危重的患者感染,多见于下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由于该菌对临床普遍应用的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感染后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为实验组,共70例,规定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多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计入内。同期送检无菌体液标本,培养细菌阴性病例,以随机序列的方式抽取同期70例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标本的采集、鉴定及药敏试验 临床科室将病原学标本采集后送至医院微生物室进行检测,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将病原菌初步分离后,采用全自动细菌检定仪(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选择合适的药敏纸片。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铅黄肠球菌(ATCC700327)、阴沟肠杆菌(ATCC700323)。药敏结果评判标准采用CLSI2016指南。

1.3 无菌体液感染诊断标准 感染的全身反应(如发热),相应部位的感染表现(腹痛,黄疸,头痛,关节红、肿、热、痛等),实验室检查有PCT、血白细胞升高或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浆膜腔积液为渗出液的表现。具有以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者,且无菌体液中至少有1次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即可诊断为无菌体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2]。

1.4 分析内容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总住院天数、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外科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引流管、留置尿管和行气管插管等。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情况 70例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感染情况如下:血液46例(65.7%)、胆汁4例(5.7%)、腹水4例(5.7%)、脑脊液6例(8.6%)、胸水6例(8.6%)、关节液1例(1.4%)、胃液3例(4.3%)。在临床科室分布情况中,以ICU(44.3%)为主,其次是血液病区(12.9%)和呼吸内科病区(5.7%)。

2.2 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超过30天、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超过14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病前曾行外科手术、留置引流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等因素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详见附表1、2。

2.3 体外药敏实验结果(K-B法)实验组7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1%、6.4%、3.8%和0%。详见附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ICU、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一般而言,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院内时间较长,加上部分患者经历气管插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人群[3][4];此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过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免疫力低下而导致极易感染,而对于呼吸内科的患者,大部分患者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侵袭性操作而导致的细菌感染[5]。因此,相对而言,ICU、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的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风险更大。

附表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单因素分析[n(%)]

附表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

附表3 7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实验结果

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30天,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超过14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病前曾行外科手术,留置引流管,留置尿管等均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关(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①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说明与院内医疗用品、空气、其他患者、医护人员等接触的时间也越长,而这均可能成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传播媒介;②近年来,临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同时也使部分患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增加了院内感染风险[6];④侵入性操作可导致机体内部结构与外界直接接触,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的风险;⑤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由于基础疾病严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又常伴有机械通气等侵袭性操作,且大都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风险大幅增加[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应当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中国CHINET监测网2015年度耐药监测数据表明[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2.1%;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7.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3.7%,与本研究检测数据相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但临床较少将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感染的治疗,因为在四种敏感药物中,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不良反应要比左氧氟沙星和舒普深严重,容易导致肾功能、肝功能、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严重损害。因此,本文认为,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应以预防为主,勿滥用抗生素,一旦怀疑感染,应立即采样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

综上所述,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病前行外科手术和行侵袭性治疗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针对此,临床应当在诊治原发病的同时,积极识别和控制易感因素,同时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麦芽单胞菌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张云鸿:对待麦芽,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