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2020-12-22 13:30朱宏财薛辉薛玲王莹庞琼侯新丽岳丽娟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羟基标志物直肠癌

朱宏财 薛辉 薛玲 王莹 庞琼 侯新丽 岳丽娟

(汉中市中心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约有11.0%的恶性肿瘤为结直肠癌,死亡率约占恶性肿瘤的8.0%,是各种恶性肿瘤第五位死因。结直肠癌的高发群体为40岁中老年男性,直肠癌更常见[1]。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佝偻病、维持骨稳态、对钙磷代谢调节中发挥主要功能,是固醇类衍生物。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肿瘤、心血管病变、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同时与结直肠癌的生存期密切相关[2]。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临床诊断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就诊的结直肠癌病人100例,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3];经手术或肠镜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排除标准:炎性反应感染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多发性结直肠息肉、肛管癌。其中56例直肠癌,44例结肠癌,年龄40~73岁,平均(56.3±2.1)岁,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淋巴结转移52例,无淋巴结转移48例,肿瘤直径3~8 cm,平均(5.2±0.5)cm;临床分期:Ⅰ~Ⅱ期54例,Ⅲ~Ⅳ期46例;病理类型:隆起型40例,溃疡型52例,其他8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照,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40~73岁,平均(56.4±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病晨起采集全部受试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机离心10 min,3 000 r/min,采集上清液,置存于-80°C低温环境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根据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比较两组血清CA19-9、CEA、25(OH)D表达水平;评估CRC患者的肿瘤病理特点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1.3仪器与试剂 雅培公司生产的血清CA19-9、CEA试剂盒,英国艾迪斯公司生产的血清25(OH)D试剂盒。

2 结 果

2.1CRC组与正常对照组CA19-9、CEA、25(OH)D水平比较 CRC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CR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见表1。

表1 CRC组与正常对照组CA19-9、CEA、25(OH)D水平比较

2.2CRC患者的肿瘤病理特点与血清25(OH)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评估 CRC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RC患者的肿瘤病理特点与血清25(OH)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评估

3 讨 论

遗传、农药等环境污染,常年食用低纤维、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绒毛状腺瘤等均是结直肠癌的诱发因素[4-6]。结直肠癌临床可分为胶样型、浸润型、肿块型、溃疡型,其中大部分为溃疡型,转移较早,可出现出血、极易感染;而肿块型则预后较佳[7-10]。结直肠癌的病死率、发病率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五位,仅次于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特征,随着病灶组织的增大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晚期可发生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性临床特征[11-12]。结直肠癌可进行早期结肠纤维镜、乙状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等检查,但诊断准确性较低。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已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查评估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13]。目前,对于结直肠癌进行肿瘤标志物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已成为医学热点研究课题[14]。

本研究观察结直肠癌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显示:CRC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小勇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维生素D缺失会引发成人软骨病、儿童佝偻病发生,主要具有维持骨稳态、机体钙磷浓度的功能,同时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检测机体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呈现低表达状态。机体所需维生素D主要源于天然食物供给,另外当紫外线或阳光照射皮肤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原)经光化学作用向维生素D3转化,同时结合维生素D结合蛋白,机体肝脏的25-羟化酶刺激下生成25-羟胆钙化醇,第二次在肾脏1α-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1,25(OH)2D,其合成前体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血液中稳定性较高,浓度较高,是维生素D的重要循环形式,可提示维生素D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16-17];研究发现,机体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呈现高水平状态,可减低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癌胚抗原(CEA)是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细胞膜的结构蛋白,主要由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是机体特异性胚胎抗原酸性糖蛋白,在细胞浆内存活,可经细胞膜向细胞外分泌,进入机体周围体液内,临床检测CEA值可提示恶性肿瘤的病情进展程度、组织学分型、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等。而癌抗原19-9(CA19-9)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是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CA19-9的特异性、灵敏度均较强[18-19]。本研究发现随着结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处于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溃疡型病理类型时,25(OH)D水平呈现低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OH)D等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羟基标志物直肠癌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N,N’-二(2-羟基苯)-2-羟基苯二胺的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两种形貌的羟基锡酸锌对聚氯乙烯的阻燃作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