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

2020-12-22 13:30李建伟郭小博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巩膜小梁

李建伟 郭小博

(1.洛南县华阳眼科医院,陕西 商洛 726100;2.华州瑞视眼科医院,陕西 渭南 714100)

老年青光眼分为急性青光眼及慢性青光眼,其中急性闭角青光眼起病急,病患眼部可出现明显疼痛感,发病后短时间内病患视力快速下降,视神经乳头严重充血水肿,眼内压显著升高;开角型青光眼起病缓慢,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程增加逐渐出现进行性视力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失明[1]。抗青光眼滤过术是临床常用的青光眼治疗方法,但是当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并形成滤过泡瘢痕化时,会导致手术失败,增加病患痛苦性[2]。本文主要探讨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手术后药物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老年青光眼病患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68.9±65.71)岁,患眼:左侧18例、右侧7例;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9.22±5.98)岁,患眼:左侧17例、右侧8例。纳入患者均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3];年龄均>60岁。已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配合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小梁切除手术,利用显微镜实施手术操作,球结膜下麻醉复合表面麻醉。将穹隆部位作为手术基底,结膜瓣面积是4 mm×5 mm,巩膜瓣厚度在1/4~1/3之间。切除面积为1 mm×2 mm的小梁组织,同时将与其对应的四周虹膜切除,使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实验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将穹隆部位作为手术基底并做结膜瓣,再将角膜缘作为手术基底,切割一面积是5 mm×4 mm、厚度在1/4~1/3之间的巩膜瓣。巩膜瓣向角膜方向分离,在进入角膜缘内0.5 mm左右时,将中层1/4厚度且面积是5 mm×4 mm的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正中线后切除。将氟尿嘧啶棉片放置在结膜瓣和巩膜瓣下,氟尿嘧啶浓度是25 mg/mL,置入时间为3 min,使用250 mL林格液对手术区域实施冲洗,在角膜缘正中位置切开前房约3 mm,使用小梁剪切开虹膜根,并将2 mm×2 mm小梁切除,最后将巩膜瓣对角缝合,同时缝合球结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病患眼内压<16 mmHg,视力水平超过3.0,且无视盘受损以及视野损害为效果优异;治疗后病患眼内压在16~21 mmHg之间,视力水平在0.10~0.25之间,未发生视盘受损以及视野损害为效果一般;治疗后病患眼内压和视力水平无变化为效果差。本次研究将优异、一般归纳为治疗总有效。采用Kronfeld分型,根据文献[4]中的标准将滤泡分为Ⅰ~Ⅳ型。分别于治疗后1,2周时检测每组病患眼内压水平。对比每组病患各时期眼内压水平差异。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的比较 常规组中,优异9例、一般10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中,优异18例、一般6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

验组(χ2=16.611,P<0.05)。

2.2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比较 常规组中,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5例,形成率为52.00%;实验组中,Ⅰ型9例、Ⅱ型11例、Ⅲ型4例、Ⅳ型1例,形成率为80.00%。常规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低于实验组(χ2=17.469,P<0.05)。

2.3各时期眼内压情况 每组病患组内手术后2周时眼内压水平均低于手术后1周,手术后2周常规组眼内压高于实验组(t=8.6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期眼内压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老年青光眼主要是因房水循环受阻,使得眼内压水平升高,进而对病患眼组织以及视神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小梁切除手术通过在角膜边缘构建新的房水循环通道,从而保障病患眼内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控制病患眼内压,进而避免其视力水平进一步受到损伤,改善疾病预后[5-6]。有研究[7]认为,对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小梁切除手术以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可降低病患眼内压,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以及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眼内压水平均低于手术后1周,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单纯实施小梁切除手术后,容易出现滤过泡瘢痕,因此,同时使用抗瘢痕药物对提升手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氟尿嘧啶属于抗代谢药物,当其进入细胞后可形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阻碍脱氧尿苷酸转变为氧胸苷酸,进而抑制细胞增生[8]。将其应用于小梁切除手术后,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避免瘢痕组织生成,从而保障滤过通畅。将氟尿嘧啶棉片放置在接近结膜瓣以及巩膜瓣部位,并且在手术后使用无菌溶液对手术区域进行全面冲洗,手术后及时进行缝合,从而保障病患眼内压水平稳定[9]。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巩膜小梁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小梁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