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观察

2020-12-22 13:31袁媛吕敏魏小利隋莹于文静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康复发生率差异

袁媛 吕敏 魏小利 隋莹 于文静

(宝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宝鸡 721008)

脑卒中是脑血管循环障碍的突然发作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症状,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对于老年人而言,其本身的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在发生脑卒中后,往往会对肢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脑卒中患者因经历了巨大的生理危机,导致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其中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对生活与未来丧失希望,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抑郁症已成为当前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1],如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成为临床关注重点。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40~89岁,平均(64.51±3.28)岁,病程1~3年,平均(2.03±0.24)年,受教育年限6~18年,平均(13.78±3.44)年;观察组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41~90岁,平均(64.89±3.36)岁,病程0.6~3.5年,平均(2.21±0.20)年,受教育年限4~15年,平均(11.68±2.75)年。纳入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2];治疗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自愿参与,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住院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包括对清醒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安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1)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其病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抑郁程度,并重点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为患者解疑答惑,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并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以缓解其抑郁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顺应其情绪与意愿,并对其不良情绪表示充分理解,尽可能满足其身心需求,引导患者通过倾诉发泄心理压力,缓解其悲郁情绪。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并借机向患者传输有益信息,并告知其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有效性,介绍相关治愈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为患者赢得社会支持,让其尽早与家属接触,稳定患者情绪,让亲属陪护的同时参与患者简单的生活护理,指导亲属通过解释、安慰、激励、暗示等方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亲情引导;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放松疗法的技巧,在患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使用这方法进行放松。(2)早期康复: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使用易化和促通技术,如卧位训练、下床非稳定性支撑条件下训练来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可配合一些运动器械协助,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针对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的协调性与手部精细活动开展的康复治疗,对于注意力集中的患者可选择和设计,让其享受创作乐趣的作业活动,旨在恢复患者的社会活动。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后4周及8周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自我感受负担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参考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总分<8分为正常,包括可能有抑郁症、肯定有抑郁症、严重抑郁症。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进行评测,共10个条目。各条目得分相加为SPB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负担越重。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表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评定结果用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同时期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抑郁发生率 入组4周时,观察组无抑郁症发生,对照组为6.67%(3例);进组8周时,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2.22%(1例),对照组的2.22%(1例),观察组入组4,8周的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9.422、7.512,P<0.05)。

2.2抑郁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明显降低(t=5.193、7.21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比较分]

2.3自我感受负担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量表指标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HAMD、HAMA、SPB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6.784、10.23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变化的比较分]

2.4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

3 讨 论

近年来在临床医技水平的拓展与提高下,关于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升级,使大多数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存在后遗症的情况,同时伴有心理活动失调,据统计,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约占其所有并发症的20%~60%[3]。此类患者往往无法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其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积极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抑郁心理并早期干预。

过去卒中的治疗主要以修复神经功能缺损为目标,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干预。尽管早期康复干预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但早期康复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影响如何尚缺乏对照性研究[4-5]。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90例脑卒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入组4周及8周时,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数据护理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就好转程度相对来说观察组患者HAMD、SPB评分更低,BI指数更高,各项分值均接近正常指标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与自我感受负担,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全身心的康复[6]。考虑到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而观察组患者得到明显好转可能是由于实施了社会支持,根据疾病不同采取针对性陪护方法,既能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变化,使患者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康复[7-8]。配合生理康复方法,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康复发生率差异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相似与差异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