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2020-12-23 04:24李琼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他们日后考入什么样的大学,甚至能够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化学教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教育职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原则,通过科学的提问,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进而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41-02

引 言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进行科学的提问,力求使每个问题都能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和探究,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1]。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化学提问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问题缺乏层次感

教师在教学“蔗糖的物理性质”这一内容时,一般会讲解与蔗糖有关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该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具体流程如下。

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们要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首先就要按时为自己的身体补充营养,那么同学们知道人体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但是其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都有哪些呢?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

师:对,有糖类,那么糖类都是甜的吗?

……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借助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提问一些层次模糊的问题,否则会使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层次感,或者不存在递进的关系,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2]。

2.教师提问的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有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应变能力不足、提问不够灵活的问题,这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学习化学知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问,还要将问题变得更加灵活,要结合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表现来提问,这样才能够达到用问题引导知识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演示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学生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之后,教师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证,发现释放的气体是氧气。最后,教师在发生反应之后的液体中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为红色。教师乘机提问:“酚酞溶剂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学生回答:“有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2Na2O2+2H2O=4NaOH+O2↑。但是,为何在教師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烧杯中的红色又变成了原来的颜色,学生又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红色会消失?”这时,教师可能会停止教学活动来寻找原因,甚至会重新做实验,这样,教师的教学节奏就会变得混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并且将化学实验品都检查清楚,确保没有任何差错再开始讲课,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节奏不被打乱[3]。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

1.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使问题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在开展“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向FeSO4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来制取Fe(OH)2沉淀物的实验过程,如果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NaOH溶液和FeSO4的溶液在开始时颜色是怎样的?将NaOH溶液滴入FeSO4的溶液后出现了怎样的颜色变化?如何改进化学实验呢?”教师可以根据Fe(OH)2的不稳定性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实验过程。学生想到,可以在FeSO4溶液中加入一层密度比水小与水不相容的有机层,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这样就能够改进和优化实验,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4]。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提问前一定要找准时机,在学生对某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相应的提问,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在学生学习的关键时刻进行提问和点拨,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此外,当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提问的难度,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5]。

例如,在教学“金属与水反应”这一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K、Na、Mg和水发生反应之后的一些现象,之后提问学生:“铝是否会与水发生反应?”大多数学生认为铝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这时,教师可以给出铝和水反应的化学式2Al+6H20==2Al(OH)3+3H2↑,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化学式成立。于是学生认为铝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但将铝罐打磨之后直接装入沸水,没有产生任何现象,学生们很不解。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点拨,因为在铝罐打磨过程中,会使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所以倒入沸水中的铝并没有直接和水接触,也就不会发生反应。这时教师再提问:“怎样做才能让其不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于是学生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因为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通过及时提问和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体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6]。

3.基于多媒体创设提问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提出情境,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深入而透彻的理解。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围绕授课内容来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然后做出合理的分类整理,通过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课件过程中,围绕授课内容来提出问题,以便从不同层面激活、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例如,教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引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指出的浓度、温度、压强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来收集、整理课件资源,并围绕这些教学资源来精心设计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基于实践情境提问,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热情

从核心素养这一层面来讲,高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有效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还能够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可以更顺利地完成学習任务,更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教师结合实践教学情境进行提问,有助于学生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具象化,增强学生对问题情境的体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演示情境中,教师可以围绕操作流程,或者是各个环节涉及的知识点来提出问题,借助严谨且具有一定逻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化学思维,并通过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以蒸馏实验为例,在组装蒸馏烧瓶、牛角管、酒精灯等多种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装置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如“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为什么需要与支管口下缘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学生便会联系实验流程对其应用原理进行推断。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更准确地开展实验探究提供有力指导,又能够为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结 语

课堂提问是教活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也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还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一些化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刘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化学课堂提问艺术[J].江西化工,2020(02):165-166.

马月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96-197.

李军成,张星.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01):79.

黄恭福,邹海龙,黄利华.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5):7-11.

许玉明.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与启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2):122-125.

王鹏飞,刘存芳.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9(04):44-47.

作者简介:李琼(1968.4—),女,云南昭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