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爬山虎的脚》浅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0-12-23 05:45张先锋
新一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张先锋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实施后,我校开展了积极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执教人前后多次修改下,基本构建起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对语文教学堂奥之深,感悟越发深切。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40分钟的时间,要把一篇文章入情入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度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调度学生的语文素养,像江流上行船,如平原上跑马,期间各种语文知识常识、关键句段、朗读技巧、情感体验、语言实践、写作方法还要都融入进来。亦或是更高一个层次,左拉一把,右拽一下,拔出萝卜带出泥,营造有机的语言环境,展现广阔的语文场景,能入其里,又能踞其外。如此看来,一节好的语文课,静如一张网,需从四面八方编织;动若万马奔腾,从来齐头并进。教师可谓真的是毕其所有,倾其所能,真可谓“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带着这些构思和对语文课堂的憧憬,让我们一起走进《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来探究如何充分实现语文教学。

一、一节好的语文课要从理解挖掘文本、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

你会发现很多语文课执教人很难准确说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果太大太泛,就完全失去了指导课堂教学的效力。老师弄不明白一节语文课要带着学生去哪里。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一节好语文课的前提和关键。《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一篇经典文章。文章不足600字,脉络清晰,文笔利索,细节突出,功力不凡,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引人入胜,是启发写作的一篇好文。那么这样一篇好文章的语文要素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个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厘清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我们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我们要去哪里。第二个层次,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从哪里入手?切入点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第三个层次,我们应该如何入手?怎么切入?怎样突破?学生应该怎么学?这两个层次是弄清楚如何去那里的问题。第三单元的人文要素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的核心就指向了体会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会持续细致观察。

二、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一)丰富有效体会关键词句。关键词是文章的眼睛。好文章的关键词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显而易见。本文则要通过关键动词“铺”“漾”“巴”,来体会用词的准确和学会准确用词。目标中提到用“丰富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就要从“丰富有效”上下功夫。先看“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铺”的意义,学生会说出“多、满、厚、平整、整齐、匀称”,教师引入“草铺横野六七里”,对比联想,引申理解;再来探究“漾”:学生想象画面畅谈理解——其间教师点拨:漾是动,但不同于“动”,动体现不出规律;漾是摇但不同于“摇”,摇感受不到波动浮动;漾不是随便地动,有规律,整齐划一,漾不是随便的摇,她有起伏,犹如波浪;“巴”则先引导学生换一换,学生会举出“贴”“挨”“粘”“抓”,在换词中比较感受“巴”的主动、不轻松和力量,。此时教师可以再做渲染,主动抠住墙,一个“巴”字,展示了生长的力量,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展示了努力的力量!

(二)善于提炼和彰显写作特点。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爬山虎的叶子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颜色、样子,静态和动态。为了彰显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采用师生对读、师生接读的一些多样的读法,老师读静的部分文字,学生读动的部分文字;老师起头读前半部分,学生接读后半部分。

(三)细处着手大处着眼推进核心问题。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句子的理解、朗读,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意识和体会到作者的细致、持续观察。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能以教师的讲替代学生的学,而要依托愉快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的设置就成了关键,为什么呢?因为问题如果设置太细,如张老师在第一次教学设计中的三个问题——问题1找出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问题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找出相关动词;问题3爬山虎的脚处着墙和没触着墙分别是什么樣的情形?无疑是想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体会细致持续观察的重要性。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学生会就问题而找答案,钻进问题钻进文本,无暇体会写作方法,师生往往逐句讲解、随文理解,把有语文课变成处处都讲的无趣语文,这样的语文课似乎什么都讲了,但教学目标往往难以有效达成。问题的设置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即找出对爬山虎的脚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细致观察;二是要有层次性,不能东问一句,西问一句,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联系,几个问题要指向一个核心——细致观察的写作。

(四)以文带文类比感悟。要“呼朋引伴”旁征博引学语文。通过以文带文,联系对比,充分感悟细心观察和持续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树立持续细致观察的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钻之弥坚,仰之弥高,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对语文素养和教学艺术的一次挑战。统编版语文教材已经全面实施,如何把握好教材,调度好语文素材,统整好教学环节,牢抓人文和语文两个要素,最大限度彰显语文魅力,落实好语言实践任务,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探究中的永恒话题。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实践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融入高校古筝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