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观小学”衍展“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

2020-12-23 04:42徐静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9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徐静

摘 要:参观小学对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参观小学存在参观前无计划、参观中无互动、参观后无生成等现象。基于此,聚焦参观小学教育价值缺失现象,从改变教师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提出以儿童为本,全面做好参观小学的准备工作,参观小学过程中和小学生、小学教师的互动,及参观后的交流、分享、衍生出系列关于入小学的生发课程,形成幼儿园和小学、家庭互相协同,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参观小学;科学准备

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指出“做好入学准备不仅是幼儿园的工作,还需要小学的积极参与配合。幼儿园和小学要广泛参与,同步开展宣传活动,促进幼小协同,双向衔接”。幼儿园克服小学化倾向是迫在眉睫的,需要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特别要把大班下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小学一年级的互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幼儿对小学学习活动的了解和认识,萌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因此,我们基于“参观小学”,生发系列主题活动,为幼儿步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聚焦:参观小学教育价值缺失

回顾以往的参观小学,幼儿园领导和小学的领导打个电话,提前约好,然后幼儿园老师就带着孩子向小学出发。可见,参观小学无预设、无互动、无生成。

(一)活动无预设,使参观无目的

参观小学活动是大班孩子自然而然萌发的活动,通过多次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孩子对小学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的心里有好多疑问需要弄明白。但是,有许多幼儿园还不重视参观小学的作用,走形式主义。没有从幼儿立场出发的准备工作导致参观无目的,更没有深入到幼小衔接活动课程中。

(二)活动无互动,使参观虚假

孩子到了小学,心里有好多问题,他们迫切地想问一问大哥哥大姐姐或者小学老师。但是,有的老师带领孩子参观小学,从教室外面走一圈,只是遠远地看着小学生上课。这种只允许幼儿观看的参观活动是虚假的,达不到参观小学的目的,激发不了幼儿对小学的美好向往。

(三)活动无生成,使参观肤浅

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只是带领孩子拍一些照片,发到微信群给家长看看就完成了这个活动。没有组织幼儿之间分享和交流参观小学后的感想,没有要求幼儿向家长讲述自己的见闻。不关注延伸活动,没有探究孩子参观小学后的想法,没有实施参观小学的幼小衔接相关课程,影响了参观小学的价值。

二、误区分析:参观小学教育缺失成因

在大家普遍的意识里,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让幼儿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造成参观小学走形式主义。

(一)虚假教育观,压抑儿童天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而获得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丰富的感知需要。孩子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能只看而不做,教师在参观之前,要和小学教师提前沟通,做好幼儿和小学生的互动教育。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就不能把孩子的心理需求放在主要地位,满足不了幼儿学习的生活性、游戏性和情境性。

(二)单一课程观,忽视教育内容

“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教师都已经熟记于心。但是,大家只是知道这个理念,没有落到实处。在幼儿参观小学的半天活动中,只要教师仔细观察、仔细倾听,就一定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课程。可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儿在参观小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和疑问也是课程。没有正确的“一日生活”课程观,参观小学同样只是纸上谈兵。

(三)错位儿童观,压抑儿童天性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活动的主人,幼儿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决定者。教师要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去引导幼儿思考、探索和发现。在参观小学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去询问幼儿对参观小学有哪些疑问,没有把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活动无法实现教育的价值。

三、寻觅对策:憧憬小学参观的解决措施

科学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应该全面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参观前:谈话导引,制订方案

每个幼儿对小学的生活都是好奇和向往的,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参观前的准备活动,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参观小学之前,教师和孩子应有相关谈话活动,围绕参观小学做出活动方案和主题网络图。

1.互相沟通,相约参观

教师和班级幼儿宣布要参观实验小学了,小朋友就开始讨论“参观小学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幼儿自然而然地讨论出:“参观小学了,我们要征得小学校长的同意,我们要把参观小学这件事情反映给园长,园长再和校长联系。商量好时间,我们才能去哟。”在这个课程里,幼儿了解到要去参观,需要领导同意,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商量制定参观方案,定好时间,了解参观内容,清楚应该做哪些准备,知道必须事先商量好才能进行。

2.准备物品,满足需要

幼儿对参观小学这个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谈到需要准备的物品,幼儿欢呼雀跃地说:“我要准备太阳帽戴在头上,每个人带不同的帽子不好看,我们制作颜色统一的太阳帽吧。”又有的孩子说:“要带水杯,小书包里放本子和铅笔,方便记录我们的发现。”还有的幼儿要给学校的老师、小学生哥哥姐姐带礼物。幼儿从各人不同的经验出发,想出合理的物品,并画出来做好准备。

3.记录问题,解决疑问

幼儿知道要参观小学后,他们对小学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平时,走到小学大门口,都要伸头望一望。而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小学的疑问也不相同。所以,幼儿都在寻找和记录自己的问题。参观的过程中,对着问题,找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幼儿画出自己想看看学校的厕所,有的想看看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有的还想看看小学的体育馆……所有的问题来源于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参观过程中:亲身体验,找寻答案

经过前期准备活动,幼儿心里已经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答案。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答案。

1.仔细观察,寻找答案

幼儿满怀期待地去参观小学,走在路上就和同伴说:“我今天带了手机,可以拍学校里好看的地方。”到了小学,幼儿就像来到了百花园,发现了许多奥秘,互相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刚走到大门口,有的幼儿就说:“小学的大门口,有线路图,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嗯嗯,我先记下来,等会儿问问大哥哥大姐姐。”“小学还真有男女厕所呀!他们厕所在教室外面,没有幼儿园的干净、漂亮。”幼儿边看边说,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本子上;还有的用手机拍照或录像,寻找答案。

2.做中体验,探究答案

幼儿看到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上课时每人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且整齐地排在教室里,就对哥哥姐姐说:“你们离老师这么远,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吗?这个凳子坐着不舒服吧。”这时候,幼儿在教室里和小学生互动起来,坐在他们的位置,听老师上课。当听到哥哥姐姐一起朗诵课文的时候,流露出羡慕和期待的目光。看到哥哥姐姐书包里的书,诧异地睁大了眼睛。课间活动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戴上他们的红领巾,在体验中感受快乐。

3.互动交流,发现答案

参观小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了小学的教室里没有玩具,没有午睡的床,也没有水杯,更没有好吃的点心。他们把遇到的疑惑都询问了哥哥姐姐。从得到的答案中,幼儿才知道小学的环境真没有幼儿园好看。但是,哥哥姐姐都是小学生了,他们更加喜欢教室里有书架,可以供他们看书;而且,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更喜欢小学宽阔的操场和体育馆。通过交流,幼儿知道,人在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爱好,等到他们到了小学,应该也喜欢小学的环境。

(三)参观后:生发课程,入学准备

1.幼儿视角:生发课程

幼儿在参观小学后,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小伙伴分享。这时候,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小朋友交流、记录和操作。有的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本,对小朋友说:“哥哥姐姐课间活动的时候,没有老师看着,都是同学们一起活动。”“小学里上课和下课都有统一铃声。”“我们要学习整理书包,上学和上课都不能迟到。”由此,延伸出“我喜欢的书包”“我要学习整理书包”“我要学习拿笔写名字”“我要自己进教室”等相关幼小衔接课程。

2.教师视角:衔接课程

参观小学以后,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想法,重新设置课桌椅的排列方式,适当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延长集体活动时间;增加我要上小学的课程,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为能成为小学生做好准备。如此,既让老师了解实验小学老师在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让小学老师知晓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教师坐在一起交流幼儿会出现的问题、商量适宜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愉快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角色的转换和行为的过渡。

3.家长视角:协助课程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多数来源于家长的压力。有的家长持有错误的幼小衔接观念,导致幼儿园对幼儿超前教育,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提前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提前学习古诗、《三字经》等。为了改变家长的观念,幼儿园邀请小学教师,针对幼儿升入小学后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为家长解惑答疑。家长通过和小学教师交流,明白了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书本内容,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汉语拼音教错了,还不好改。所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害大于利。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不怕困难、乐于探究、专注的学习品质。

总之,以儿童为本位的参观小学活动,能让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感受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萌发幼儿对小学的憧憬和向往,使其主动养成适应小学生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主动为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进入小学只是幼儿成长之中的一种身份转变,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只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只要家园协同,坚持“零起点”教育,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带着对小学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一日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习得基本的自理能力和技能,乐于思考、表达和创造,调整愉快的情绪和喜欢小学的情感,就能让幼儿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张俊.近十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4.

[3]虞永平.幼小銜接:科学准备 快乐入学[N].中国教育报,2019-06-30(2).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