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术课堂中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2020-12-23 04:36张聪瑞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张聪瑞

摘 要: 情感教育作为新课改强调的重点内容,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利用情感素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19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让更多的教育者意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学更是如此。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有效手段,情感教育不断的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因为它能够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而情感教育恰恰迎合了美术教学的需求,情感教育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影响意义非凡。教师只有利用好情感教育的引导功能,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意义。

1 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向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把德、智、体、美、劳的思想观念寄托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日常生活,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帮助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必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 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原则

2.1 坚持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引导性原则,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学习目标,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

2.2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性格,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的素质提升。

3 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3.1 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情感认知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在教學的过程当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怎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引发情感的共鸣,通过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 健全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往的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当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书画作品与实际物体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学生的成绩,并以此来估计教师的教学成果。其实这是一个教育误区,教师没有认识到美术这门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的意义和价值,在对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将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融入进去,健全评价体系,对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时,教师不应该只考量学生所画内容是否与春天有关,还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造型的掌握、对色彩的敏感度、对情感的表达等,只有将这些内容统统融入到评价体系中,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3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作画环境,可以让生在比较安定和谐的环境之下进行更好的创作。而这种创作,正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培养自己审美情感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这里,良好的环境并不单单指学生作画场所的干净、整洁、和谐,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其作画的环境当中感受到艺术的氛围,能够在观察和体悟环境的时候,内心产生创作的灵感。教师可以建议学校为绘画课堂开辟专门的教室,由美術教师来负责设计教室内部的布置,具体的操作上,可以打破以往文化课教室当中单人单桌的僵化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当中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走动,在这样宽松安定和谐的环境下作画,可以让学生在更放松的状态之下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之在艺术当中,也就可以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绘画当中使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艺术表现的深层次意蕴和审美价值》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著名画家梵高的个人传记,通过展示梵高的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带来的美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DonMcLean为梵高的《星空》所创作的《starrynight》,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4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情感资源

美术教学素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情感的共鸣。美术教材中蕴含很多关于劳动态度、爱国情怀、良好生活态度的情感素材,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素材在美术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情感教育。例如,针对美术教材中的“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内容,就可以充分地将热爱劳动的情感价值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劳动光荣产生认同感,从而渗透劳动的情感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收集更多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师的引导和指挥工作,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9).

[2] 陈翎妍.试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6(24).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