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评价

2020-12-24 13:06施俊美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山松林天池

施俊美,王有兵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林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类型之一,是森林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林业生产的基础资料。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4]。森林的结构决定了森林质量和功能,更决定其经营方式,其最佳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数量,更取决于森林资源的质量,森林资源量与质的保证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的基础[5]。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包括森林、湿地和草甸多个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批建至今,已完成了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多年的森林资源监测。为了准确掌握保护区森林资源家底,为进一步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基于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对森林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1 研究区域概况

保护区[6-8]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雪盘山中上部,为澜沧江东侧横断山纵向岭谷区,该区域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东南部。保护区由南北不相连的2个片区组成,但均属于同一山系,相距约12 km,总面积 14 475.21 hm2。南片区为天池片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5°49′ ~ 25°57′,东经99°13′ ~ 99°20′,海拔 2 100~ 3 225.9 m,面积 6 630.12 hm2;北片区为龙马山片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6°02′ ~ 26°14′,东经99°11′ ~ 99°17′,海拔 2 260~3 638.9 m,面积 7 845.09 hm2。保护区海拔相对高差 1 538.9 m,垂直气候带分异明显,高海拔区域年降雨量可达 1 400 mm以上。保护区有维管植物 1 118 种,兽类60种、鸟类156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18种、鱼类26种,为野生动物类型的小型保护区,主要保护以滇金丝猴为主的国家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同时也是云南松主要的育种及物种资源保护基地。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包括云龙县2019年林地“一张图”监测矢量数据和保护区界线,采用ArcMap10.2.2软件将以上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获取该区域土地类型、林地类型、林木起源、优势树种、龄组及蓄积等相关数据,并生成该区域林地及森林公顷蓄积分布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

保护区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东南部,地理区位为滇西北横断山纵向岭谷核心区,地貌地形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差达1538.9 m。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及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草甸3个类型(表1)。

表1 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

从表1可见,保护区整体及各片区林地资源较为丰富,面积占比97%左右;非林地主要有耕地、牧草地及水域,占比3%左右;从森林覆盖率来看,天池片区最高,达95.34%,龙马山片区森林覆盖率低于保护区整体水平。

3.2 保护区林地地类结构特征

保护区各片区的林地地类结构见表2。

表2 保护区林地地类结构

总体上保护区林地地类由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7种类型组成。保护区有2个片区均为有林地占绝对优势,天池片区有林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8.33%,龙马山片区为92.09%;其次为宜林地,天池片区占比为1.41%,龙马山片区为6.47%;天池片区其余类型林地占比之和仅为0.26%,龙马山片区其余类型林地占比之和为1.44%。

3.3 保护区乔木林地资源特征

保护区乔木林起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2种类型(表3)。

表3 保护区有林地资源

天池和龙马山2个片区乔木林起源均以天然为主,天池片区占比高达98.41%,龙马山片区也达到91.11%。优势树种主要有核桃、华山松、冷杉、栎类、桤木、其它阔叶类、铁杉和云南松8种(表4)。

表4 保护区乔木优势树种结构

天池片区无成片的冷杉林和铁杉林分布,龙马山片区无核桃林分布。从优势树种面积占比来看,2个片区均为云南松林占优势,天池片区云南松林面积占比高达73.30%,龙马山片区占比为44.47%;其次为栎类,天池片区栎类面积占比为24.71%,龙马山片区占比为36.90%;华山松林也是天池片区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为1.18%,华山松林和铁杉林在龙马山片区占比相当,是该区域独特生境的重要组成元素。从各优势树种蓄积量大小来看,2个片区均为云南松林蓄积量最大,天池片区云南松林活立木蓄积高达173万m3,龙马山片区云南松林活立木蓄积为57万m3,其次为栎类。

从龄组结构来看,2个片区有较大差异,天池片区乔木林龄组以成熟林居多,面积占比达60.43%,其次为近熟林,面积占比为30.93%,再次为中龄林,面积占比为6.09%,幼龄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均较小;龙马山片区则以近熟林居多,面积占比为37.87%,其次为中龄林,面积占比为29.00%,再次为成熟林,面积占比为25.48%,幼龄林面积占比为7.63%(表5)。

表5 保护区乔木树种龄组结构

3.4 森林资源评价

从保护区林地分布情况来看,2个片区林地占比均在97%左右,分布较均匀,林地利用率较高。天池片区非林地主要分布于实验区内,较集中连片;龙马山片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内则分布较多非林地,但地块面积小,较分散(图1,表6)。

图1 保护区林地分布

表6 保护区各功能区土地类型结构

乔木林地林木生长量较高,林木公顷蓄积量高达300 m3/hm2,主要位于天池片区核心区及附近的缓冲,龙马山片区林地林木公顷蓄积相对偏小,介于 0~240 m3/hm2。天池片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部分区域林木生长量均较大,该片区总体上林地生产力较高;龙马山片区林地生产力相对偏低,但整体较均衡(图2)。

图2 保护区森林公顷蓄积分布

各片区的功能区龄组结构比例与片区整体龄组比重基本一致(表7),天池片区林地生产力正处于顶峰阶段,近熟林和成熟林比重过大,林地生产力有减速减缓的趋势;龙马山片区林地生产力正处于旺盛阶段,有较大发展空间。

表7 保护区各功能区龄组结构

4 结论与讨论

1)保护区林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林地利用率较高。

2)有林地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较高。

3)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和栎类。

4)林地活立木蓄积量较大,公顷蓄积量可达300 m3/hm2,天池片区林木公顷蓄积明显大于龙马山片区,各片区林地生产力有所不同。

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自然资源[9]。保护区2个片区生态系统各具特色,但均以天然林为主,天池片区优势树种主要以云南松为主,该区域的云南松林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种群[10],是云南松主要的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龙马山片区是黑白仰鼻猴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该物种最南端的栖息地,种群数量大约130只,研究认为种群数量处于上升趋势[11]。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植被发育较为完善,垂直气候带谱分异明显,是云龙县西北侧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众多保护动植物的重要生境,具有较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今后应加强该区域森林资源监测,预防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行人工辅助自然更新,增强林地的生产力和抗灾害能力。

猜你喜欢
马山松林天池
苟征戈 马山作品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今夜的天池
苟征戈 罗一 马山作品
黄天池
乡村振兴的藏马山样本
探秘天池
天池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