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2020-12-24 13:06杨清辉尹瑞萍李碧琳李归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6期
关键词:甘子母树保山市

杨清辉,尹瑞萍,李碧琳,李归林

(1.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云南 隆阳 678000;2.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云南 隆阳 678000)

干热河谷地区生态治理植被恢复作为世界性难题[1-2],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科学选择具有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速生且绿化效果好同时又具有较高栽培经济效益的树种,是实现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双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滇橄榄(PhyllanthusemblicaLinn)亦称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四倍体多年生落叶乔木或灌木[2-10],是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原生树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为该地区造林困难地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11-15];其根系发达,耐贫瘠及抗旱能力极强,具速生特性,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干热河谷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16-18];其果实风味独特,药食同源,具有良好的食用、保健及药用价值,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待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11-15];其应用价值高,具有早实、丰产、稳产特性,是经济效益良好的果用经济林树种。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结合国家投资导向、市场需求及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怒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开展滇橄榄栽培,成效明显,成为了该地区的新兴林业产业。科学推广滇橄榄栽培对干热河谷造林困难地区具有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双赢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为怒江流域干热河谷区保山段,海拔 400~1 600 m,为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温 21℃左右,≥10℃年积温 4 500 ℃以上,终年高温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区域内野生滇橄榄资源丰富。

2 良种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母树选择区域

滇橄榄的良种母树选择在怒江流域滇橄榄集中分布的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进行(表1)。

表1 4个滇橄榄良种母树生境及单株概况

该区域为干热或半干热区,海拔535~1 700 m,年均温14.8~25.6℃,年均降雨量700~1 100 mm,气候环境条件特殊,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2.1.2选育方法

从 2011年起,项目组通过制定方案,按照选育技术路线(图1),采取初选、复选、决选的工作步骤,在怒江流域滇橄榄集中分布的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开展优树选择,以所选优树开展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栽培试验进行滇橄榄良种培育,优树选择标准与步骤详见文献[19]。

图1 选育技术路线

2.2 选育结果

通过8年努力,迄今为止,共选育出高黎贡山余甘子、保山1号、保山2号、保山3号4个具有早实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性状滇橄榄良种,并分别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其中高黎贡山余甘子通过了审定。

4个滇橄榄良种均具有单果质量大、口感细腻、回甘性好等优良经济性状(表2)和品质(表3)。

表2 4个滇橄榄良种经济性状

表3 4个滇橄榄良种果实品质指标

高黎贡山余甘子为最先选育的鲜食性品种,平均单果重量17.43 g,已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但其果皮有斑点,一定程度影响了品相。保山1号与保山2号的选育推广,有效弥补了果皮有斑点的不足。

4个滇橄榄良种无性系嫁接第2年即有产量,3~7年进入盛果期,保山2号与保山3号进入盛果期最早,保山1号次之,高黎贡山余甘子稍晚。保山3号为加工型滇橄榄良种,果皮粗糙、红褐色,平均单果质量 14.7 g,花序数量偏低,但座果率极高,产量可为其余3个滇橄榄良种的近2倍(表4)。

表4 4个滇橄榄良种生长与结果情况

3 丰产栽培技术

3.1 苗木培育

3.1.1种子采集及砧木培育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实,通过剔除果肉、取出果核暴晒的方法制种,可随制随播,也可在1~5℃环境下贮藏待播,于1—3月播种。

砧木培育可直接在营养袋中播种(每袋放2~3粒种子),也可采取“两段式”育苗,待真叶2~3片时移栽于育苗容器中。当年10月至翌年2月选择地径≥0.6 cm的苗木作为砧木。

3.1.2嫁接及管理技术

全年可进行嫁接,以10月至次年2月为最佳; 接穗采取生长健壮的采穗母树中上部、外围1年生永久性枝条,随采随接或低温储藏使用。每个接穗长3~5 cm,具1~2个有效芽,用切接、腹接等方法;嫁接后适时除萌、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

3.2 栽培技术

3.2.1立地条件选择

滇橄榄耐旱、耐瘠薄,但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是优质、丰产、稳产的基础,根据4个良种的生长特性应选海拔 400~1 500 m,年均温 16~22℃,土层厚度大于50 cm,果期无经常性大风的平地、阳坡、半阳坡地栽植建园。

3.2.2苗木种植

按株行距 3 m×4 m或2 m×5 m进行开槽或穴状整地;每公顷施放腐熟农家肥 15 000 kg、磷肥 1 000 kg的底肥;于1—2月或6—8月实施定植。

可选择Ⅰ、Ⅱ 级嫁接苗直接造林,亦可种植当年培育的容器实生苗,待实生苗成活后再适时嫁接。雨季种植的,于种植当年雨季结束时覆盖地膜保水; 冬、春季栽植的,浇足定根水后覆盖地膜保水。苗木标准详见表5。

表5 滇橄榄嫁接苗等级

3.3 抚育管理

3.3.1水肥管理

合理间作,10 月结合施肥覆盖保水,2、5、10月各施肥1次。

3.3.2树体管理

树形以主干分层形、变则主干形为主,全年可修剪,以1—2 月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辅助。

3.3.3病虫害防治

冬季修剪完成后及时进行清园,以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残渣加石灰涂白树干;花期注意防治蚜虫,4—9月注意防治蚧壳虫,进入雨季前喷雾3次保护性杀菌剂。

3.4 果实采收

果实采收前20d应停止使用农药,采收期应与成熟期一致。采收、倒果、搬运果实时应轻采、缓倒、慢搬,避免损伤果实表面。

4 结论与讨论

滇橄榄良种选育与栽培是利用乡土自然种质资源,通过现代林业技术手段,有效解决干热河谷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难题,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论,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双赢发展的成功典型,可作为干热半干热河谷流域困难地造林大面积推广应用。

干热河谷地区有着丰富的野生滇橄榄资源,加强研究可选育更多的滇橄榄良种。在推广新品种种植时,应根据良种不同经济性状、结果性状、商品属性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行综合利用。推广种植时一定要有关键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猜你喜欢
甘子母树保山市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文冠果光合作用规律研究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研究
藏药余甘子茶的生产工艺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甘子光教授在京逝世
厚朴种子园植株密度与母树生长关系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