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技术辅助学习背景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0-12-24 10:47银珊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

银珊

摘 要: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文章结合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将移动技术融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建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通过对比实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开展教学实验,收集研究数据,探讨该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学生的态度和意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此外,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4-0055-07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促使语言学习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进入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ALL)的阶段。移动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方式自主灵活,具有强大的外语教学潜能[1]。当它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时,能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提升学习效率。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移动教学,结合了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路径。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基于移动学习平台构建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其对高职民航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1.理论基础

(1)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完全形成[2]。近年来,混合式学习逐渐受到国际教育技术界的重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性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李克东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移动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3]。

Driscoll认为混合式学习涉及四种不同的概念:①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以实现某个教育目标;②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出最佳的教学效果;③将任一形式的教学技术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培训相结合;④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效果[4]。

(2)移动辅助英语学习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移动辅助英语学习如今已成为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不同于计算机网络化学习,它是移动学习的分支,是指人们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灵活自由地进行英语学习。这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使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呈现和内容传递为基础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和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它具有自发性、便携性、易联性、混合性、交互性和合作性等多重优点[5]。移动辅助学习不仅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也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便利[6]。

2.研究问题

大量的研究证明移动辅助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多个领域都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日本的德岛大学等都开展了利用移动终端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词汇、阅读、听力和口语教学,用移动技术连接课堂内外进行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7]。Griva等人在移动技术支持下基于游戏环境进行英语教学,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8]。Hwang等人展开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非英语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混合式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9-12]。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也有不少相关研究。程少云和杨芳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的SPOC教学模式,可以讓线上线下学习无缝连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成绩[13]。陈璇基于微信交互平台,设计并实践了以完成课前、课中、课后创造性学习任务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发现这种混合型学习模式对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确有帮助[14]。曹野将基于雨课堂构建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之中,发现学生英语翻译成绩得到显著提高[15]。王真在融合智能移动终端、混合学习和英语习得的特点和优势后,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七维混合学习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其在教学中具有一定成效[16]。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英语教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研究内容既涉及移动教学软件和平台的开发及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也涉及移动技术与语言教学结合后的具体实证研究。虽然诸多研究证明,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针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展开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强调通过“做中学”来掌握技能。相应地,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取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和互动协作,应用新知识完成真实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其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不仅能拓展学习时空,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展开语言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能创造更具情境性的学习活动和互动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虽然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大有前途,但也要考虑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将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例如,高职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学习特点,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移动学习的实施效果。在教学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基于移动终端构建适宜高职民航英语口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怎样,学生对它的反馈如何?这些问题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它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并提供积极有效的监管和引导。该模式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以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学习平台为实现手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构建、知识内化和知识延展(见图1)。

1.课前知识构建

课前,教师在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随后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测试、学习网站等学习任务及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初步完成知识建构。同时,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学生信息,如学习记录、测试结果等进行学情分析,掌握学生在课前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实现以学定教。学生的任务则是利用移动终端便捷地登录学习平台,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完成课前学习,同时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同学进行在线协作互助学习。

2.课中知识应用

课中,教师着重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课堂教学巩固重难点知识,如语法讲解、句型学习等。教师还要根据单元主题设置教学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掌握并运用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帮助。针对学生的课堂产出,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和总结,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移动终端的运用能促进并深化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效果,如利用平台开展签到、投票、随机点名、直播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线上的随堂检测能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伴評分则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3.课后知识拓展

课后学习以知识拓展为目的,教师基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发布个性化作业。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完成作业,并将作业上传至平台。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欣赏、点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教师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总结和点评,随后学生可针对教师和同伴点评的内容,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1.研究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的发展和应用日趋成熟,如超星、云班课、雨课堂等都拥有广大学习用户。其中,超星学习通是相对成熟的智慧教学平台,它能联通手机电脑、线上线下等多个终端,不仅拥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同时支持多种教学活动和形式,如通知、签到、分组、讨论、抽签、选人、直播、投票、测试、提问、评分、统计等,通过云端收集并保留大数据,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进行分析,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经过努力,本教研团队建立了以超星学习通为主体的混合式口语教学模式。为了解学生对该混合式移动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及其教学效果,研究小组从大一新生中随机选择两个空乘班级,共86名女性学生参与教学实验。两个班的所有学生都配有手机,部分学生还配有iPad或者电脑。学生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ETCO,又称英语A级测试)成绩和实验前口语测试成绩显示,其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总体相当。因此,课题组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班学生均为43人。

教学实验共持续16周,每周一个学时。两个班级的口语教学由同一位教师负责,所用教材相同、教学时长一致、教学任务相同。两个班的学生也都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班的教学同时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对照班教学的技术支持来自计算机网络。在实验开始前两周,教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如何使用移动学习平台。

基于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的使用,贯穿实验班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有效教学和课后能力拓展三个阶段。教师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知识输入和产出,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等各种认知能力的同步发展。线上学习通过个人自学、团队协作以及师生一对一交互实现,线下教学凸显学生展示和互动,辅以教师引导和点评,注重打造协作式、探究式课堂。

对照班使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语言内容是教学的重点,知识的获取通过理解、重复和记忆来实现。教师将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详细解释重难点知识,并设计大量的以模仿为主的口语练习。随后,学生将利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对话、角色扮演或访谈等交流任务。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对学生作品给出评价和意见,学生不参与评价。

2.数据收集

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收集数据包括英语A级测试成绩、口语前后测成绩、问卷、访谈等。

实验前的前测和实验后的后测由课题组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设计实施。两个测试题目类型相似,但内容不同。学生从10张图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图片并对其进行描述,随后根据图片内容回答两个问题。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制定评分标准,从发音、准确度、流利度、恰当度、完整度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价,分别为15、30、15、20、20分,总分为100分。学生在口语测试中的表现将被录成视频资料。

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对所有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混合式学习的看法。该调查问卷共设计24个问题,使用从“强烈不同意(1)”到“强烈同意(5)”的五级量表,以探讨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态度以及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能效的影响。调查前的内在信度检测显示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值为0.98,这说明该问卷的数据有效可靠。

一对一半结构性访谈共有三个开放性问题,帮助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课题组根据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每组随机抽取四名学生接受访谈。

3.实验结果

(1)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利用SPSS 23.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A级测试成绩、口语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A级测试成绩(F=.318, P=.575>.05)和口语前测成绩(F=.376, P=.542>.05)在实验前没有显著差异,证明两组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相当。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口语成绩均有提高,但实验班的口语成绩(M=82.65, SD=7.293)高于对照班的口语成绩(M=76.65, SD=9.55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F=4.268, P=.042<.05)。由此可见,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为了解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口语能力变化的具体影响,课题组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口语后测的五个单项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准确度(F=1.496, P=.225>.05)、恰当度(F=.035,P=.853>.05)和完整度(F=1.000,P=.320>.05)三个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发音(F=15.093,P=.000<.05)和流利度(F=9.929,P=.002<.05)方面出现了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在问卷和访谈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

实验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从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四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调查(見表3)。结果显示调查总分达到101.002(满分为120分),得分率84.16%,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学生在此次教学中有较大收获。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四个维度的逐一检验,可以发现学生在各个维度的满意度都较高。

在学习态度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题项为第5项“我会按时认真完成平台测试”(M= 4.064)。大部分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自主完成观看微课和视频、进行测试等学习任务,并直接与课程成绩挂钩,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内容、分享观点等活动,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合作。此外,平台提供的多种功能和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投入度。

学习能力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题项为第8项“我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度”(M= 4.235)。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她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完成自主学习。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

学习效果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题项为第12项“我认为利用学习通进行教学有助于改善我的发音”(M= 4.266)。大部分学生认为她们不仅学习到新的词汇短语,而且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她们的学习效果。

在满意度中得分最高的是第22项“我喜欢这种将学习通和英语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M= 4.286)。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感到满意,也赞同并希望教师之后继续使用该教学模式。

(2)访谈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共抽取了12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的三个问题如下:①你认为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混合式英语口语教学有何优点?②你在本次混合式教学中有何体验和感受?③你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接受访谈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让学习更加灵活自由,它不仅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也让学生能轻松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同时允许学生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②移动学习平台创建的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自主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协作;③学习平台和线下课堂中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应用情境,有助于学生通过应用语言知识逐步构建语言应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提到了混合式教学带来的具体改变,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因为口语学习进步带来的成就感而更有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以提高。

然而,学生也列举出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技术支持不够完善,校园网的覆盖面不够完善,有些教室的WiFi信号较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登录移动学习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容易被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娱乐性干扰,较难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希望教师能在自主学习环节加强指导和监督。访谈中也有一名学生表示不太适应信息技术下的口语教学,感觉学习有压力。

四、讨论与建议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口语能力上都有提高,但相对而言实验班取得的进步更为显著,在发音和流利度两个方面的提高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可能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如下:

1.学习参与度提高

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对照班采用的传统教学法依赖计算机和课堂教学,學生的学习只能在有限的时空中进行。相反,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为其灵活方便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驱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练习英语。这也合理地解释了口语后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发音和流利度上为何会出现显著差异。这两种技能可通过大量的练习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进步。而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等需要语言知识的长期积累才能发生质的改变,因此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访谈时有学生提到,“利用手机,我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登录平台学习,以前许多零零碎碎的时间现在都可以用来学习,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还是很有收获的”。还有学生提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反馈,让我更加在乎自己的表现。在提交作品之前,我往往会反复练习多次,力求呈现最好的效果,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发音得到改善,英语也说得更加流利。”

2.学习动力提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个性,让学生能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语言技能仅由教师传授,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情况却完全相反,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发展语言技能。实验班学生需要在课前独立自主地学习生词和短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堂学习活动侧重于目标语言的产出,而不是练习语法规则和背诵例句;课后拓展任务更加复杂,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学生能掌控自己的学习时,他们会变得更加主动。

3.合作交流增加

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线和离线学习,或面对面课堂活动的互动交流。一些学生提到,他们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获得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与同学交流信息、讨论课程内容和任务。教学平台可支持问卷调查、抢答、测验、直播等多种活动,虚拟交互和现场互动不仅在真实课堂中共存,两者甚至能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例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学习通随机挑选学生来回答问题,并不是等着学生主动举手。由于系统选人的随机性,任何人都可能被抽中,这也迫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专注。访谈中许多学生也提到了现场直播,有学生指出:“直播让大家在课堂活动中更加关注同伴的表现,因为当你对同学的课堂分享进行评论、点赞或献花时,你的反馈能马上显示在大屏幕上。这种实时互动很有趣,而且你的意见也会被所有人看见,所以会特别认真” 。

4.学习体验性增强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是教与用的分离,而以产出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消除了这一弊端。它提倡做中学,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和职场密切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语言学习处于特定的真实情境中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认知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将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在移动学习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学生甚至可以进一步获得个性化、真实化的学习体验,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有学生说:“我记得上次学习机舱服务单元时,有一个游戏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单词和机舱上相关设施进行匹配。这个测试很有意思,因为它的设置像一个游戏场景。而且我也想在游戏中拿高分,就反复玩了好几次去刷分,最终拿了满分。所以我对这些单词印象特别深刻,到现在我还记得。”

5.平台易于操作

超星学习通易于操作的特点,缓解了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口语的畏惧,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愉快且富有成效。大多数学生(83.72%)认为它易于使用,更多的学生(86.05%)对此表示赞赏。一些学生在采访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点。有学生提到,“一开始我很反感使用这个平台,因为我觉得很麻烦。但是被逼着用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它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个学习宝库,里面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我随便一搜都能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它还有很多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发文字信息,也可以发语音、图片、视频等,还可以在平台上给老师、同学留言,上传和下载包括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各种学习资料,我觉得用这个学习挺有意思的” 。

虽然该教学模式有许多积极之处,但我们也要对学生提到的问题及时采取行动。例如,高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WiFi信号能覆盖全校园,以便学生在使用移动设备时能快速、便捷地登录系统。同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积极提供指导,并加强监控管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高职院校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正向提升学生的口语表现,尤其是学生的发音及流利度。它能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情境创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应用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都表示支持和赞同。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一小部分女性学生,因此限制了结果的普遍性。其次,实验只持续了一个学期,未能有效地观察和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能再进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实验,将有助于再次确认研究结果。最后,本研究缺少对学习效果的跟踪研究。这些局限性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陆映波,郅平.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71-75.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3]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4]Driscoll, M. Blended Learning: 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IBM Global Services[DB/OL].http://www-07.ibm.com/services/pdf/blended_learning.pdf.

[5]Ahmad, K.S., J. Armarego & F, Sudweek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Feasibility of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in Developing Vocabulary Skills among Non-English Speaking Migrant [A].In: IEEE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 (ICRIIS)[C].Kuala Lumpur, Malaysia,2013:336-341.

[6]Sandberg, J., Maris, M., & de Geus, K. Mobile English learning: An evidence-based study with fifth grad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7(1):1334-1347.

[7]張洁,王以宁.移动技术促进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3):72-77.

[8]Griva, E., Semoglou, K.,& Geladari, A. Earl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of a project in a game-based contexts[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3700-3705.

[9]Hwang, W. E., & Chen, H. S. L. Users' familiar situational contexts facilitate the practice of EFL in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mobile devices[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3,26(2):101-125.

[10]Hwang, W. Y., Chen, H. S. L , Shadiev, R., et al. Improv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using mobile devices in familiar situational contexts[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4,27(5):359-378.

[11]Hwang, W. Y., Huang, Y.M., Shadiev, R., et al. Effects of using mobile devices on English listening diversity and speaking for EFL elementary students[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4,30(5):503-516.

[12]Hwang, W. Y., Shih, T. K., Ma, Z. H.,et al. Evalua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n a mobile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situational contexts[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5,21(3):3-19.

[13]程少云,杨芳.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83-188+214.

[14]陈璇.基于微信交互平台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实践与有效性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2):76-82+96.

[15]曹野.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20-322.

[16]王真.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10-15.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