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2020-12-25 06:35周胜锦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周胜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内涵有新的定义,赋予新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教与学”,而是通过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自主观察、思考,再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从而感受及内化吸收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在这过程中,问题是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究及深化学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奇心、探索欲强,好玩好动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多样有趣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投入问题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拓宽思维以及发展思维,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挑战、突破与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研究。

一、运用故事教学法,问题情境故事化

爱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对于刚开始接触,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是具备很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应充分融合这两个特征,运用古诗教学法,借助趣味性强的数学故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打造互动性强、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舞台,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展现的数学现象,主动思考分析涉及的数学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挖掘数学知识深层次内涵,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实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立足生活经验,问题情境生活化

为配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都是浅显易懂的,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点编排与展示都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生活中常见、可用得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更要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认知与兴趣爱好,才能让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合适、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引起共鸣。同时要认识到,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及关注点都大不相同,

三、利用游戏活动,问题情境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活动来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把学习新知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自我探索获取知识。

四、动手实验操作,问题情境活动化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的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参与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我创设了一个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上要重新选班长,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我选了3名同学作为班长候选人,同学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并收集选票,我让不同小组分别用“O”“√”“正”做统计,并把统计结果的数据填到统计表里,整个选举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制定图表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五、制造悬念,问题情境悬疑化

“学贵存疑”,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如果课堂上能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新知识、新方法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师顺势展开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时,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悬念:老师出示如下一组算式,9999×9+9999=?138×27+72×138+138=?108×125=?98×46=?提出老师和全班同学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当有的同学才刚刚开始拉开架势进行计算时,我已经说出了计算结果。这时学生都很惊奇,我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就算出结果吗?只要你认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你就能跟老師一样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结果了。学生迫切想找到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带着悬疑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浓厚。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求知的迫切之中,学生就乐意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六、注重过程评价,保持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并让小学生思考解答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是难以通过书面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的,如果只关注考试成绩将难以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评价考核设计,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及知识吸收程度量化融入最终评价中,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全面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创设的问题情境,确保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小学数学课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6(08).

[2]朱国森.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源于高效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信,2016(25).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