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2020-12-28 01:53富生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富生军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在学習方面迫切需要打牢基础,提高效率.笔者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成果更加令人满意,具有教育启发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数学学科的诞生源于人们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进行的探究,而数学知识最终又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探索中.我们采取任务驱动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研究数学,熟悉数学,利用数学学习成果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符合数学学科的认知规律,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科认知有积极作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让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心,以要教授的知识为依托和基础,确保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知识、获得技能,同时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把知识和特定任务相结合,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寻,然后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及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完成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内化,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框架.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比较死板,教师没有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引导任务,因此课堂上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情况,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感觉教得累,学生也感觉学得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鼓励,采取诸如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融入任务,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任务,解答问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知识会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解决问题,内化新学的内容知识,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关联.

(2)学生学到了知识、方法及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致力于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新课改落地,要求学生会合作、能探索、有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的思想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提升能力的过程.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契合素质教育的本质.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学生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接受任务后会主动查阅资料,积极进行小组内探讨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针对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对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秉承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基础,根据教材设计任务.

2.适度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主要依托任务完成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对任务的难度有所了解.任务不能太简单,不然会让学生有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的错觉;任务也不能太难,太难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3.真实性

我们应该秉承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我们应该设计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任务中开展知识的学习和内化,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发展性

教师在对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清醒的认识,留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通过任务实现能力和学识的提升及进步,感受学习的快乐.

5.趣味性

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引导和带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1.任务的设置要恰到好处

我们不能将任务驱动简单地理解为给学生布置作业.数学作业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孤立性,不同的作业题目之间可能没有紧密的联系.但任务的布置非常讲究目标性和策略性.我们首先要保证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范围,同时确保学生具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要保证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当,既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不会使任务失去探究价值.

比如在高一数学必修课“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图像法来展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教材给出了y=2x及y=log2x这两个互为反比例函数的函数,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图像.我们设定任务:让学生将互为反比例函数的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画出来,或者可以自行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反比例函数作图.这一任务既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又没有脱离教材内容的范畴,难度适中,因此这是一次成功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尝试.

2.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教师在对任务进行呈现的时候,可以将任务分为几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比如在执教“两点间距离公式”(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公式进行总结,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任务:

任务1:在x轴上,点A (X,0)和点B (x,0)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2:在y轴上,点A (0,Y)和点B (0,y)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任务3:原点O(0,0)与任意一点B(X,y)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4: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C(X,Y)和D(2,Y),求点C和点D之间的距离.

3.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相比于单纯的数学作业,数学任务更讲究探索性,更考查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任务的解决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漏或者疏忽,都可能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提倡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比如在教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務是:找出我们生活中符合等差数列这一数学概念的现象,然后采用“拟题法”将这一现象用空间点、线、面的图像关系表示出来.根据这一任务安排,学生首先要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原理、特征,然后以等差数列的知识对照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拟订题目,将生活现象展示成空间图像.在这个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将出租车计价模式作为一组数列进行了拟题,设定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公里之内8元,然后每公里加收2元钱.他们将这个拟题的数据还原到点线图上,加深了对等差数列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关系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向大家介绍组内研究的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表达赞同或反对意见.任务的交流互动过程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印证,让任务驱动教学的成果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4.任务的拓展教学,让学生学有所成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的探究成果是令人满意的,但这种教学方法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一堂课上,教师至少要拿出二十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成果心得.所以,课堂任务不能设置过多.在高中紧张的学习背景下,我们主张每个章节设计一个教学任务,根据这个任务进行发散.因为每个章节中的内容都具有关联性.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任务的研究成果进行思考学习,这样的教学更有启发性和体验性.

仍然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布置的教学任务为例,教师结合学生在教学任务中发现的点、线、面关系进行发散,让学生讨论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了解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教材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和结论.这样就摆脱了单方面理论灌输的局限性,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四、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是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的设计,将重难点知识融入其中,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问题结果进行呈现,比如抢答赛、辩论赛等.教师还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应该将任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任务的可操作性会更强.比如在教学函数奇偶性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任务:把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探寻找出,讲讲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在分享的时候,学生会讲到很多的内容,比如车标、建筑物等,这一学习过程为具有对称性的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要想科学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要对自身提出的要求更高,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学习.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更好地驾驭课堂,科学地对课堂环境、氛围和节奏进行控制,以免出现课堂失控的情况.

五、结 语

任务驱动法不是将数学知识进行孤立地教授,而是通过任务的设置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构建数学思维模式和逻辑关联.任务驱动法对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有积极作用,符合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友清.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71-172,174.

[2]黄子谨.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2):255.

[3]刘志英.浅谈任务驱动法在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9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