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2020-12-28 01:53冯文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数学课堂小学

冯文通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德育是无形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且深远的.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问题,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

前言:小学阶段正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德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形成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成为教育的创造者,在实际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然,德育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

一、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融洽师生关系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借助自己的情感和工作精神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对教师产生信服感.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使师生关系在无形中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二)营造育人环境

知识是来自生活、归于生活的.很多数学知识和思想都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带来启示,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感染和启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和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教育性和思想性比较强的学习情境,挖掘更多的思品素材等,将数学课程打造成优质的育人环境,真正地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做到教书育人.

(三)展现课程本质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数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到教书育人才可以使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但在原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常常是重智育、轻德育的.这样就导致课程育人性的缺失,很难达到理想的课程效果.而在课程教学中,借助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实施,可以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不断地在课程中展现教育的育人性,这样才可以落实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使数学课程的内涵性和价值性得到不断的展现.

(四)养成学习习惯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都正在构建.所以,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构建三观、树立学习观念、养成学习习惯.这会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形成,使课程的价值和内涵得到不断的展现,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路径解析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渗透德育的前提

德育的有效渗透是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够像朋友一样,那么他们就会彼此信任,德育的渗透也会更加的自然,自然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内心敏感自尊心强,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语言艺术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配合教师的德育渗透.另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严厉,那么课堂教学的气氛就会沉闷,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的策略,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注意在引导学生时所运用的语言和语气,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够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里面包含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将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数学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讲授“购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超市打折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教师说:“两家不同的超市,对同一种商品给出了不同的打折促销方案,你会选择在哪一家进行购买?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正确认识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里面的插图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德育渗透.如,在讲授“2-5的乘法口诀”中“做家务”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爸爸妈妈都在忙着烧菜做饭招待客人时,学生要帮助家长做家务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摆筷子和有礼貌地打招呼等来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素质.

(三)通过创设德育情境,提供德育渗透的契机

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学生全身心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德育知识也会被学生吸收并内化,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授“九九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九九乘法口诀的来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口诀发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是如何被人们逐渐认识的,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科学,需要学生建立探索未知科学的信心.每个科学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工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明确育人目标,发挥德育教育导向

德育教育在实际的开展中应该将学生更好地作为核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思考和探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做到自我求知、完善与发展.在这其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真正做到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明确育人目标,尽量将德育的渗透放置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将德育教育的导向性充分展现出来,使得德育教育在实际课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以“讲解圆的定义”作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而是可以密切联系生活,以此作为立足点更好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樣的车.如摩托车、汽车、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得到车轮都是圆形的这样的观点.教师再继续引导:“为什么生活中的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我们用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替代行不行?这说明圆形具备怎样的性质和特点呢?”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圆延伸到做人的本质和道理上,让学生尝试说一说为什么人们都说做人不可以“圆滑”但是可以“圆通”呢?使得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也可以获取做人的选择,使得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五)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体现得更好,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就应该积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使得学生受到更多的感染,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启示,推动德育教育在课程实践中得到渗透和实践.

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中应该先带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回顾,复习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贴近生活来为学生创设“妈妈分蛋糕”这样的情境.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大蛋糕的图片,引导学生:“你们会怎样给妈妈分蛋糕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蛋糕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给妈妈14,有的给妈妈38等,将蛋糕划分成五等份、三等份、八等份等.在后续的总结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可以为学生引入孝道教育,让学生懂得妈妈对我们的付出往往是默默无闻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我们的付出比妈妈多.借助这样的方式在无形中起到感恩教育的效果,使得德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渗透.

(六)实行角色互换,让德育教育得以升华

在德育教育实际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深化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样学生才会学会换位思考,达到的德育效果才会更好.所以,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解“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增设师生角色互换的环节.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两次完毕后,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扮演“小老师”,给其他未掌握的学生讲解题目.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艰辛,使得德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渗透.

结论: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师需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创设德育教育情境,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德育元素,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樊兴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渗透德育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67.

[2]陈田勇,赵峰.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学周刊,2019(17):34.

[3]翟莹.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7(12):55-56.

[4]刘玉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55.

[5]侃本.甘南藏区农牧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德育渗透观[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131.

[6]刘陶挺.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47.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数学课堂小学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