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及防治的思考

2020-12-30 06:48彭大柱
兽医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活苗法氏囊蛋黄

彭大柱

(江苏沭阳县北丁集乡畜牧兽医站,江苏沭阳 223600)

1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感染后2~3 d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5~7d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7d,长的可达21d。

2 病理变化

死于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胸肌发暗,股部和胸肌常有出血斑、点,肠道内粘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受感染的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有时在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偶尔见弥漫性出血。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性灰白的小点坏死灶。偶尔在前胃和肌胃的结合部黏膜有出血点。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鸡法氏囊病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必须做好彻底地消毒,保证鸡场各环节的卫生。消毒卫生工作,必须贯穿种蛋、孵化全过程和育雏等阶段中。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3.2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将其母源抗体传给子代使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活苗2类。灭活苗一般用于活苗免疫后的加强免疫,具有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无免疫抑制危险、能大幅度提高基础免疫的效果等优点,常用的为鸡胚成纤维细胞毒或鸡胚毒油佐剂灭活苗,对已接种活苗的鸡效果较好。活苗常分为3种类型,一是温和型或低毒型的活苗,如D78、PBG98、LKT、LZD228等,这类活苗对法氏囊没有任何损害,但接种雏鸡后抗体产生较迟,抗体效价也较低,免疫保护效果不高;二是中毒力型活苗如德国的鸡胚毒Cu1m、BJ836、Lukert细胞毒、IBDB2苗等,此类疫苗接种雏鸡后,对法氏囊有轻度可逆性损伤,雏鸡首免后5 d产生中和抗体,7 d达到较高水平,经2次免疫后,对Ⅰ型强毒的攻击接种鸡的保护率在85~95%;三是高毒力型的活疫苗如初代次的2512毒株、J1株等,此类疫苗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力和免疫抑制力,通常不使用。

4 防治措施

4.1 抗血清治疗

利用病愈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024~4096))或人工高免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6000~32000)),给刚发生法氏囊病的鸡注射0.1~0.2 ml,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2 高免卵黄抗体治疗

为了减少法氏囊病造成的大量鸡只死亡或保护雏鸡度过生理性免疫缺陷期,可用高免疫蛋黄匀浆制剂给鸡注射,每只病鸡0.5~10.0 ml,效果比较可靠,多用于该病高发日龄前后或发病早期。采用高免蛋黄进行法氏囊病的紧急治疗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备卵黄抗体的母鸡多来自商品鸡,难免通过蛋黄液发生垂直传播、扩散疫病,尤其是禽白血病、减蛋综合症、鸡贫血病毒病、支原体、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造成严重后果;蛋黄中含有大量卵黄磷蛋白及脂肪等物质,注射后造成局部出血坏死,以及应激反应和过敏反应,注射蛋黄液后常造成新的死亡;维持周期一般10 d左右,1~2次注射仍难保证度过囊病易感期;蛋黄液中常含有囊病抗体以外的多种抗体,严重干扰预定的免疫程序,导致免疫失败;操作简陋,常混入杂菌,使蛋黄液变质。为此在制备过程中,卵黄液必须进行彻底的灭活,无菌操作,不宜加过量的抗生素和防腐剂,以免引起注射后大批鸡只死亡,运输和保存以4~8℃为宜,温度过高易变质等,制作者和使用者应注意。

4.3 中草药方剂治疗

党参、黄芪、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30 g,蒲公英40 g,甘草(去皮)10 g,蟾蜍1只(100 g以上)。板蓝根、紫草、茜草、甘草各50 g,绿豆500 g,水煎,取煎汁拌料喂服;或一煎拌饲料,二煎作饮服用;对重症鸡灌服,连用3 d。金银花100 g,连翘、茵陈、党参各50 g,地丁、黄柏、黄芩、甘草各30 g,艾叶40 g,雄黄、黄连、黄药子、白药子、茯苓各20 g,共为细末,混匀,按6%~8%拌入鸡饲料中,任其自由采食。穿心莲、甘草、吴茱萸、苦参、白芷、板蓝根、大黄共粉成细末,混匀。按0.75%混料,连喂3~5 d,或将药物制成片剂,用2片0.6g/kg体重,维生素B1 10 mg/kg,每天2次,连用3~5d。黄芪、党参、金银花、冰片等,各药适量配制成散剂。

5 体会

本病明显的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但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发病后,除了用抗血清、卵黄抗体、中草药方剂及时治疗以及应用疫苗的紧急接种外,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饮水中加5%的糖或0.1%的盐充足供应饮水。或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有利于减少对肾脏损害,促进病鸡体质恢复,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到15%左右),同时提高维生素含量,在并发细菌感染时,投服对症的抗生素或磺胺药物防止疾病传播蔓延。

猜你喜欢
活苗法氏囊蛋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Ghrelin 对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T 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蛋黄
爆浆圆圆酥
最新关注
种鸡免疫程序的制定
浅析肉羊养殖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