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突围

2020-12-31 03:47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查德清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器材师资教研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查德清

2018年4月教育部在发布的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的新发展。同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 《纲要》)。江苏省各中小学教育研究室根据 《纲要》精神,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新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对学生在程序设计、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教育培养,为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材料。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江苏是较早在小学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省份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省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困难,特别是新教材投入使用以后,矛盾更加凸显。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师资薄弱和硬件配套不足是阻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师资问题

前期调研发现,在省内各地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农村,专职的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就算是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中,一些品牌学校也很难做到信息技术学科全由专职教师来负责教学,而乡镇及农村小学,专职教师更加难以保障。非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师资情况可谓五花八门,除其他学科教师代课外,还有外聘代课教师的情况。非专职教师在兼教信息技术课程时,由于工作重心、精力分配等客观原因,导致其很难向信息技术课程倾斜。事实证明,相比专职的信息技术课,兼任教师的教育质量更难以得到保障。

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课程,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新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涉及大量的编程知识。如五年级的Scratch编程设计和3D建模,六年级的机器人编程和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内容专业性很强,这些教学内容让很多专职教师都心生畏惧,非专职教师更是觉得困难重重。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原有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他们若不能快速“充电提能”,则根本无法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再新的理念、再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摆设。

可见,师资问题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根源所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必须从师资问题这个根源下手。

2.硬件配套不足

2016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全国各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发展还很不均衡,用以支撑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实施的计算机房、STEM创客实验室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差距较大。除一些教育装备投入较大的中心城区及部分重点学校外,较多学校还存在信息技术配套器材不足的问题。

根据2018版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要求,学校除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房(创客实验室)外,还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信息技术配套教学器材。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五分之四的内容涉及Scratch编程,其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需要用到开源硬件,如Arduino主控板、各类传感器及其他相关硬件设备。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同样都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设备,否则无法按照教材要求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由于目前该教材配套的硬件设备未进入“电教目录”,学校无法按常规流程采购,导致很多学校只有教材,没有配套器材,新教材的推广应用障碍重重,信息技术现实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可见,配齐配全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器材是保障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另一重要突破口。

二、破解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1.构建省、市、区、校四级教研助力体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技术性特征明显,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提升还存在困难。新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可搜寻到的技术支撑内容非常少,教师在遇上技术困难后,难以寻得解困路径。笔者建议省教研室、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教科室能自上而下,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师的研学体系;充分依托“互联网+”组织开展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最直接、最关键、最有针对性的新教材研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借助研学平台,可以获得实时、有效的动态信息,快速弥补自己在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不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同发展势必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2.依托“云教研”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共享优质资源,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基于网络环境的“云教研”是教育行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云教研”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云平台为依托,以协作的方法对学科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意识探索的新型教学研究模式。“云教研”技术门槛低,易于操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求自行组建“云教研”组,邀请他人加入研习。

目前,比较流行的云平台有阿里巴巴出品的钉钉、武汉初心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石墨文档、金山公司的WPS+云办公等。这些云平台集协作办公、在线交流、视频互动、实时评价等动态服务,支持手机、PC等多个终端等进行泛在的交流研讨。借助这些“云教研”平台,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协同备课、交流研讨、实时共享等教研活动。

“云教研”突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教师可以围绕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课堂教学内容等进行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借助“云教研”平台,在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带动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快速获取各类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研讨的过程中拉近与专家和其他教师的距离,缩小地区和学校间的差距。

可见,“云教研”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云教研”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去实践探索。

3.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弥补硬件不足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器材)也更新较快,目前江苏省并未提供统一购置的渠道,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购。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未统一提供订购信息技术教学配套器材渠道的地区,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作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为了从源头上解决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器材不足的问题,笔者建议省级装备管理中心、省级教研室、省级电教馆等部门能协调处理好相关事项,以便学校可以参照订购其他教学器材的方式,采购与信息技术教材配套的器材。

三、结语

任何事物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也不例外。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师唯有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在信息技术教育困境中找到突围之路,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猜你喜欢
器材师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