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学做合一”,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20-12-31 03:47江苏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陶行知

江苏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张 烨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这句话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中的一段话。他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要“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兴趣引路,在自主学习中诠释“教学做合一”

教育家赞克夫曾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笔者常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些美丽的彩色图片,并配上音乐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计算练习课》时,笔者设计了“丰收的果园”教学情境,对学生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摘水果好吗?”这时出示果园的画面,并在果树上的水果上面写上题目,并配有欢快的音乐。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画面上,积极动脑,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积累。原本枯燥的计算课也变得生动、高效。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就先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小钟面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间,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间进行分类,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认识了整时后,同桌间合作,在钟面上拨整时,一人说一人拨,或一人拨一人读。在学生认识了几时时,笔者说一个时间,让学生拨,拨完后再比较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操作体验,在知识建构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另外,“教学做会一”也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反复强调“在劳力上劳心”,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如笔者在教学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时,不管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笔者都让学生利用剪好的图形,自己拼一拼、摆一摆,然后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活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了操作的必要性,课堂上的一些思考和操作让学生“活”了起来,使他们“动”了起来,对于原本枯燥的公式,因为学生自己有了更深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就没必要死记硬背了。事实证明,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价值。这也印证了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当我们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就真正成了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这是做与学,学与教的有效整合,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三、巧设情境,在知识探究中融入“教学做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兴趣盎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数学课需要创设情境,但是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必须装在哪里?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笔者演示自制教具车轮,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圆形车轮的特点。这样的探讨过程突出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了解圆的基本属性,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随处都能触摸到数学。

四、联系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探讨等具体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笔者出示学生一天中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说 “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先引出普通计时法,再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此环节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形象展示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在练习环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并算出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怎样安排周末的时间?这样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计算时间的能力,让学生明白要成为时间的主人。

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系,还需要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自己也要进步。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研究学问,这样才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相长”吗?

只有在做中学,学中做,求知的路才会走得更远,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高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陶先生的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永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名录
人剑合一
陶行知夜归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