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真实情境下真实地表达

2020-12-31 03:47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方卫成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复学铃声寒假

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方卫成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学生们也因为延迟开学,度过了一个三个多月的超长寒假。这样的感受是非常独特的。“等到学生们返校复学,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感受”复学前,笔者这样想。

4月20日,是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复学的第一天。如何上好复学之后的第一节课?笔者做了一番细心的设计。设计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放缓坡度,不要急着上新课,毕竟经过了两个月的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至于落下太多。其次,调适心理,不急着讲评寒假作业、线上学习表现,否则难免有“算账”的嫌疑。最后,要有点趣味,复学第一课,不宜太正式,毕竟学生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笔者也是如此。

那天,忙完了测温等工作后,伴随着上课铃声笔者走进了教室。学生们都自觉佩戴着口罩,笔者也一样。确认过眼神,笔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经过了如此漫长的一个寒假,你们再一次走进教室,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有点变傻了。”一个调皮的学生抢先说。

“为什么?”我追问。

“我一开始都记不清我的位置在哪里了,稍微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其他同学也连连点头。

“我觉得校园变了,多了很多测温的设备。”另一个学生说道。

“对啊!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从来没有哪一次的开学像这次这样艰难。”

“我觉得有点不适应,因为要戴着口罩上课。”

“我觉得长时间不动脑子,反映都有点迟钝了。”

……

其他学生也纷纷称是。尽管戴着口罩,笔者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们急于表达的欲望,而这种感受无疑是真情的流露。

笔者在黑板上刷刷刷写下“久违了”三个大字,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的感受都是非常真实的。你们觉得久违了的都有什么呢?请你们拿起笔来,在后面补充上让你们久违了的人、事、物。”久违了的有校园、操场、教师、老师、同学、紫园,甚至还有校服、铃声、书包、铅笔盒,等等,学生们的思维很发散。笔者暗自得意,今天的第一课肯定很有意思。

简单的交流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写话作业: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学习节奏,我们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寒假。当你再次走进校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请以“久违了,XXX”为题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学生们拿起笔来,写了起来。大约10分钟后,一段段真情流露的文字诉诸笔端。这,令笔者欣喜不已。可以说,一次真实情境下的真实表达练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真实的情境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一个超长的寒假,每个学生都是亲身经历的,这就使得他们都有话可说。因此,面对真实的情境,学生们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情动则辞发,一次写话练习让他们的各种情感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久违了,校园

因为疫情,这次寒假延长了两个多月直到4月20日才开学,今天开学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整座校园焕然一新,校内的花花草草经过寒冷的冬天开始复苏了,长出了嫩绿的叶子,那是春天的颜色。操场、教学楼等都让我觉得亲切。而在校门口、大礼堂搭起的测温点让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熟悉,不过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适应了。走进教室,熟悉的同学和老师都在教室里,黑板、大屏幕、讲台、课桌,一切都像原来那样令我印象深刻。

久违了,校园!

由此可见,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写话练习,有效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捕捉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们学会凝视生活。因为只有经过凝视了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二、宽松的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由于是复学第一课,本就不是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所以写作的环境是宽松的。甚至,字数也是宽松的,且看下面的片段。

久违了,朋友

唉!终于见到我的“死党”了,终于上学了!之前,我刚接到寒假延期通知时,整个人心都凉了,因为我——要和朋友们分别多时了,于是,我想到了几个补救方式。

我要给朋友们每人做一件礼物,以表想念之情:一架架“苏-35”,一架架“歼-20”全部送上;给有电话的同学打电话,一天一个,一个个打,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味儿……

当我今天踏入校园和教室的一刻,我要哭出来了。三个月了,无论什么办法,还不如见上一面来得真实而亲切啊!

这是一位情商很高的学生,他为了解决“思念之苦”就开始折飞机、打电话。没有华丽的词句,有的是满满的真情。而他在家折飞机却没少遭到家人的数落。甚至,文章中出现了“死党”一词,老师也不予以制止。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儿童语言。习作需要这样宽松的环境,唯有这样,学生们才敢说敢写。相较于平日习作教学中这样那样的束缚和禁忌,这样的写作环境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安全感”。

三、策略的引导拓宽了习作的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个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再三强调小学生平时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周围的事物,当然,还需要教师有策略地引导。就此次写话练习而言,如果笔者不做引导,学生们的写作题材可能就只会在“校园”“同学”上打转。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将“久违了”的事物概括为人、事、物,这就建构起了一个话题的框架。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那些容易忽视的内容,如有的学生写到了铃声、校服等。

久违了,铃声

“叮当叮当……”我已经三个多月没听到上课和下课的铃声了。以前每次我和同学们在外面玩时,总想让上课铃晚点打;而在上课时,一开始我还打起精神认真地听课,但有时听着听着就时不时地去看屏幕上的时间,真希望早点下课啊!但铃声响起也不能代表下课了,还是得看老师,但这铃声,就总寄托着以前能快点下课的“白日梦”。在网课期间虽然老师也会拖课,但我却听不到那上下课铃声。今天踏进学校的那一刻,我便想让那铃声响起,让我听听这熟悉又陌生的铃声吧!

久违了,校服

一个超长寒假过后,我又穿上久违的校服。

当我穿上校服时,这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似曾相识。让我好好想想,上次穿春秋校服是什么时候?嗯,记不起来了!啊,总算想起来了!哦,是去年秋天时。哎呀,冬去春来,转眼半年过去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半年过去,穿校服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记得半年前还刚刚好的。可是半年后就不一样了——袖子短了、裤脚短了、扣子紧了。

久违了,校服!一个超长的寒假已经结束,美丽的采一,我来啦!

细细品味学生们的习作,都是真实情境下的体验,而且还是迫切要表达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掘了学生的感触点,让其有感而发,才有了这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

猜你喜欢
复学铃声寒假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快乐寒假
大树的手机铃声
开心复学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寒假留学攻略
听不到铃声
快乐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