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业余田径训练

2020-12-31 03:47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李红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业余田径教练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李红军

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业余田径训练效果,笔者开始尝试利用手机、电脑、互动课堂、人人通空间等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业余田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回放功能,激发训练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队员的训练兴趣,对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业余田径训练相对于足球和篮球等项目来说显得枯燥乏味,有人形象地把田径训练比喻成“叫人喝中药”,把足篮球训练比喻成“吸大麻”。虽说有一点夸张,但不无道理。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伴随着兴趣的学习。如果缺失了兴趣的陪伴,任何学习都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成为小学生田径训练亟待解决的第一要义。

1.观看榜样人物,点燃兴趣

榜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体育田径训练也不例外。榜样人物对人的意志、态度、情感、兴趣等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正视并妥善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如在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讲有关博尔特的一些故事以及他所取得的成绩,再让学生观看博尔特的各种比赛视频,在欣赏了世界最好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后,学生自然就会对博尔特产生敬佩感,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好的成绩,进而激发学生参加短跑训练的兴趣。

2.不断自我反思,保持兴趣

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时候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通过训练取得了哪些进步。此时,教师适时地通过手机,将学生的训练视频拍摄下来,再通过电脑将视频播放出来,这时,学生一定会产生一种在镜中观看的熟悉的陌生感。如果教师能将学生刚开始训练的视频和经过训练取得进步的视频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使学生知道只要认真训练,自己能够逐步成长。长此以往,就能促使学生保持一种强烈的训练兴趣。

3.欣赏训练成果,延展兴趣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要有发现意识,及时用手机或摄像机记录学生在训练中的精彩画面,并适时播放给大家看。如将学生跳高的视频作为跳高教学示范动作进行播放,该学生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样,其他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也会更高,心底会产生一种“我要成为他”“我可以取代他”“下次就看我的了”之类的目标,训练的兴趣自然得到了延展。

二、利用现代信息的生成功能,补位技巧突破

我们常说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训练成绩。这里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首先是教师发现学生动作的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通过直接观察学生的动作就能及时发现问题,但由于有的教练本身并非专业出身,再加上运动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转瞬即逝,往往会出现明知有问题,但说不出问题在哪里的情况,此时教练如能用手机等工具及时记录并生成即时动作,再在电脑上用慢镜对动作进行分析,就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从而解决问题;第二方面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动作存在的问题,有的时候教练不停地用语言向学生讲述动作的问题,可学生就是改不过来。因为语言的表达有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此时教练如能利用互动讲台,将学生的练习动作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互相评价,就能清晰地发现问题。当教练和学生都明白“这个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训练得怎么样了”“下一步,我们应该怎样去改进”,有了明晰的指向和标准,训练的实效性就会大大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1.利用资源推送功能,进行技能补位

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网罗各种优质资源,我们可以借此搜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技巧,定格、慢播、回放、抠图等,让队员模仿,迁移。

2.利用课堂实录功能,生成课堂即时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巧,将课堂进行完整录像,生成即时资源,然后通过回放,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错误,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

3.利用互动讲台功能,由学生相互点评动作

把每个学生的动作放在讲台互动区,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然后,充分发挥互动讲台的作用,由学生互相点评,分享各自的经验。

三、利用信息的整合功能,提升运动水准

业余田径运动训练单调乏味,学生的运动素质提升较慢。如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运动水准,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重点。接触现代信息技术后,通过运用“空间日记”“互动点评”“班级圈”等功能,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空间日记”录点滴

凡是进入学校业余田径运动训练队的学生,笔者都要求他们开通“人人通空间”中的个人空间,每天上传训练情况,如训练项目、次数、成绩等,还可以上传照片、语音、视频,甚至写一点自己的训练心得等。笔者以周为单位,罗列数据,生成主训项目、副训项目的成绩数据图,基于此图开展个别化分析,特别是成绩高位区与低位区出现的频率、时间等。经过这样的“点滴”积累,逐步反馈给不同的学生,具有个性化,更为后阶段训练的调整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使后续训练效果有针对性的提升。

2.“互动点评”养习惯

训练贵在每天的坚持。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网络“打卡”,并进行即时点评。对于优秀学生送上“小红花”,并且将他们的训练打卡内容推送给全体运动队学生,大家互动点评,从动作技巧到训练时长,从训练次数到动作质量,在互相监督的同时,也逐步形成奖勤罚懒机制,促使学生养成习惯。

3.“班级圈层”促沟通

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圈层功能,其中的交流沟通功能尤其强大。笔者将它引入业余体育运动训练后,形成了运动队独特的“训练圈”文化。在这个圈中,教练可以推送训练资源,组织课前导学,发起训练组的相关讨论。同时,可将家长“拉入”训练圈,取得他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圈层中,教练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情绪变化问题,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训练劲头。

提升运动水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利用信息平台的整合功能,进行针对性分析与调整,监督学生逐步养成训练习惯,及时沟通疏导,在训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水准。

教育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所任教学科进行融合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在日常教学中,理应积极发挥手机、电脑在教学中的正向作用,充分调用“互动课堂”“人人通空间”等信息平台的各项功能。在业余田径训练中,笔者积极利用“回放”功能激发训练兴趣,利用“生成”功能补位技巧突破,利用“整合”功能提升运动水准,并由此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个性化的调整,有效地促进了训练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业余田径教练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业余也疯狂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睡着了
加油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