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具身生活情境,让语言学习真正发生

2020-12-31 03:47江苏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唐剑峰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珍珠鸟身体动作

江苏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唐剑峰

“具身”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离不开身体的参与,教学场域中的学习首先是从身体开始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更是一种互助共享的“生活场”。只有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身体感觉器官及学习者的身体经验,尊重教学双方的情感体验,才能创造一种“身心融合”的愉悦的课堂教学生活。强调身体参与学习,是创设具身生活情境,让身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身体感知、记忆、理解和强化学习的作用,让学习在身心融合的状态下真正发生。

一、巧用图片情境,唤醒身体记忆学语言

杜威曾说:“思维和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人虽然经历各不相同,各自的经验也有差异,但还是有着大量共同的经验,如对物体的“轻重”“长短”“冷热”之类概念源于“身体记忆”,这些记忆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当然,有些身体的记忆会在身体里沉睡,需要外加的刺激加以“唤醒”和“回忆”。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习就有很多情况可以依赖于这种身体的“唤醒”和“回忆”。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地球的两顶“白帽子”》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两顶‘白帽子’(南极和北极)的共同的特点是冷”,这个“冷”在文本语言中是如何表达得生动形象的,作者采用了巧用图片情境的办法。

教学文本:

在“帽子”的中心,如果把一杯滚烫的热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时候热水就会变成冰,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

教学描述:

(1)读一读,初知内容。

师: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容?

生:在南极和北极,如果把一杯热水泼向空中,就会变成冰。

师:这只是字面上告诉我们的知识,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生:在“帽子”的中心,很冷,连开水都很快变成了冰。

师:对呀,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小孩。那么,“滚烫的热水”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变成冰吗?(不能)但是哪个魔法师能行?(北极和南极)

(2)扣住字眼,理解关键。

师:这个魔法师把热水变成冰花了多少时间?(热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时候)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落下来的时候”时间有多长?

生:落下来的时间,发生在“一瞬间”。

师:也就是“刹那间”“一转眼”,时间很短,究竟多短,咱们一起来到南极来体验一下好吗?

(3)出示图片情境,唤醒身体记忆。

(4)体验落下来的开水变成冰(滴水成冰)。

(5)学生模拟动作:假想手里有一杯滚烫的开水,一起用力把它泼向空中。此时幻灯突然展现极具冲击感的画面——师生雪地洒雪图。

(6)教师在图片情境中再次朗读这段话。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热水一会儿就变成冰珠子了。听到了冰掉到地上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师:这滚烫的热水转眼间就变成珠子,说明了南极和北极真冷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像放鞭炮”说明了什么?

生:掉下的冰珠子很多,并且摔得很响。

(7)师小结:是呀,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向空中泼热水(泼水成冰),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句子形象生动,很好地表现了地球白帽子的“冷”,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同样认为,学习总是处在一个特定的情境(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具身学习理论很好地呼应了情境教学观点。在以上教例中,教师把学生撒雪的经验调动起来了,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玩雪的身体记忆,结合肢体动作体验从“泼向空中”到“摔落地上”的时间短暂,从而体悟到文本语言说明的“帽子”中间的“冷”。这是一种基于身体的、嵌入身体与情境交互之中的认知活动。在具身学习课堂中,教师只要善于运用类似的抓拍式的特写镜头,在语言教学的关键之处运用,那么,身体记忆自然就会被唤醒和激活。

二、设置动作情境,调动身体感知学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运用多种身体机能,比运用单一的身体机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身体与心灵共同参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各类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巧妙设置动作情境,让他们通过观看、倾听、触摸等方式来充分认识和体验文本内容,有利于其感悟隐藏在文本后面的情感、价值观等言语学习内容。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珍珠鸟》这一课的时候就拿捏得很好。

教学文本: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教学描述:

(1)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厘清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然后播放一段模拟珍珠鸟妈妈的“叮嘱”的画外音:“孩子啊,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你可不要擅自跑出我们这个温暖舒适的家(笼子),更不要接近那些可怕的人啊!”

(2)师(出示教学文本读一读):小珍珠鸟这次来到了哪里?(书桌上)

(3)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我伏案写作时,小珍珠鸟做了些什么(圈画出有关动作),由此可以看出它是怎么想的。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出示改变主语的段落):

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写字的笔尖。主人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主人的手指。

(4)如果你是小珍珠鸟,你想告诉妈妈什么?

生:妈妈,这里一点也不危险;妈妈,这里简直是我活动的乐园;妈妈,男主人还用手抚摸我的绒毛呢,真舒服啊!

(5)模拟动作情境(学生3人一组,一人演小珍珠鸟,一人演作者冯骥,一人即时配音)注意重点动作:啄笔尖—抚绒毛—啄手指。

(6)教师引导“互相信赖”的文本内涵。

……

教师在以上课堂教学中,没有进行品词析句式的枯燥分析,而是创设了“移情体验”式的动作情境: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小珍珠鸟蹦蹦跳跳、无拘无束对人不设防的可爱,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演示动作”“触摸身体”等方式帮助学习,使其很好地领会到人与鸟互相“信赖”的情景。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认知具身性,认知依赖于认知主体的身体内部认知和外部感官,以及身体存在的情境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四肢等感觉器官,让它们有效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去,才能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并形成动作情境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三、营造交际情境,借助身体表达学语言

学习是需要表达的。帮助学生叙写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可以强化其知觉和主体发展,促进其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表达的催化作用。身体的表达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位教师在教学寓言《自相矛盾》时就采用了营造交际情境学语言的办法。

教学文本: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教学描述:

(1)初读课文。

师:这则寓言中卖矛和盾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不够诚实、说谎,不能自圆其说。

师:这位卖兵器的人为啥给人一种不诚实的感觉?

生:他吹牛,把自己的东西说得都很厉害。

师:拿书上的话就是“夸口”。什么是“夸口”?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见到哪些人说过大话?

(2)创设交际情境。

创设日常交际情境,理解关键词语。

师:谁来演一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学生表演“夸口”卖矛和盾,再现情境,准确理解夸口的意思。

师现场指导:夸口要加上生活化的语言,前面可以加上一些叫卖声,如“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创设课文语言交际情境,探究“夸口”的结果,厘清矛盾之处。

师:让我们再拿着“矛”和“盾”来体会。

他拿起自己的盾(道具)夸口说:“(加上叫卖话语)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加上介绍武器的动作)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3)探究难点,即矛盾点。

演一演:用这个人的矛来戳他的盾,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________________,与前面夸的______________不一致。

如果矛戳不穿盾,说明矛________________,与前面夸的______________不一致。

……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理解“夸口”这个词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关键,但是一般教师很容易忽略这个教学点。具身学习观告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肢体的运动来帮助语言的习得和运用。比如,营造特定的“交际情境”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这种交际情境,一般除了生活化的口头语言之外,还可以适当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这种交际情境更有利于身体表达和身体学习的发生。

当然,具身性的课堂情境还有很多种,我们既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创建模拟的情境活动。只有关注知识学习的“境域性”,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才能让语言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珍珠鸟身体动作
珍珠鸟
珍珠鸟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动作描写要具体
说谎的珍珠鸟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