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和教育对策

2021-01-02 14:51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情感

汪 婧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光裕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206)

一、外因分析——网络游戏隐含的心理影响因素

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传统情节和角色刻画集成到交互的电脑软件环境中,体现出全新的娱乐模式,并发展了与之配套的新的表现手法和方式。网络游戏的不断刺激和强化所带来的“快乐体验”使农村中学生心理要求得到满足并逐渐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正是由于受到心理刺激和强化、心理暗示以及游戏中的消极被动交往心态等方面的影响,致使一些农村中学生陷入网络游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一)心理刺激与强化

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物。从形式上看,形象逼真的图像给人绚丽夺目的视觉刺激,精美婉转的音乐给人愉悦的听觉刺激。从游戏过程看,离奇的故事情节、人性化的游戏角色给予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这些对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的农村中学生来说,既有极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力,也能够满足他们情感体验发展的需要;从游戏内容看,网络游戏中的“杀敌”和攻打“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击性行为刺激。农村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

(二)心理暗示与模仿

暗示“具有非强制性、潜在性、易授受性等特点,通常以语言形式进行,也可以手势、表情、行为、环境、气氛、活动等方式进行”。网络游戏中隐含着大量的心理暗示,其中既然有目的性暗示,也有非目的性暗示。网络游戏中的目的性心理暗示源自游戏设计者。网络设计者一方面可以通过为角色设置实现暗示,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置游戏进入程序、游戏结束提前选择项及提示语等级方式完成暗示;而非目的性暗示是指在游戏情境中衍生出来的超越出设计者意思的暗示,其主要表现为游戏角色在游戏中的动作行为对农村中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消极被动的交往心态

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倾向。这里说的“游戏”已经不只是儿童的“玩耍”,更是人类自由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展现的途径与证明。在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戏中,交往是消极被动的,其实质是“人—机”对话式的交往,并非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不能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这种形式使得一些农村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同时影响到农村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农村中学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人—机”对话式上的虚拟交往,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情感淡薄、人际间距疏远,从而造成人关系障碍。一些具有保守、抑郁等性格特质的农村中学生,不喜欢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也很难在现实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网络游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环境中存巨大差异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摆脱经济和焦虑的现实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起发泄他们的虚拟的生活圈,从而获得某种愉悦感[1]。

二、内因分析——农村中学生成长过程突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因素

农村中学生在成长过程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是其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内在因素。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危险期”,农村中学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变化,加上农村中学生好多是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农村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行为与青春期的心理挫折与心理规避、意志品质薄弱、社会情感发展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2]。

(一)心理挫折与心理规避

挫折是当人的动机性活动受到限制阻碍或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状态与反应。其主要表现是产生各种异常情绪,诸如消沉、失落、抱怨、攻击、焦躁等。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农村中学生在生理上出现急剧变化,而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这使他们仍然处于未成熟。成人感和幼稚性是造成农村中学生各种心理矛盾的根本原因。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农村中学生容易陷入困境,进而到网络游戏中寻求迷失的“自我”。

(二)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控制是个人能左右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使之达到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和状态。意志控制,指消除在实现过程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内部障碍是指与实现目的相冲突的内心干扰,外障碍是指外界的干扰。对于沉迷网络游戏的农村中学生来说,过度游戏就是干扰其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这一外部因素又与农村中学生在网络游戏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农村中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意志品质相对薄弱,不能抵制外部干扰因素——与网络游戏相关联的一系列刺激。

(三)社会情绪发展问题

随着生理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农村中学生的社会化和情绪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他们开始更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他人的,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以有别于以往的方式来界定自己。他们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如果不被同伴接纳将导致严重的情感问题,如孤独感、抑郁和自卑等,而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农村中学生广交朋友的社会情绪发展需求[3]。

三、教育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我们应当聚焦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其心灵,积极交流和引导,培育和鼓励他们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并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合作系统,从根本上使农村中学生摆脱网络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心灵沟通,情感关怀,适当调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安全感、温暖感、信任感和成就感的农村中学生,更容易从网络游戏里转移他们的情感和寻找精神寄托。所以,我们需要与农村中学生真诚地沟通和对话,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温暖的关怀,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转移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

总之,互联网已成为农村中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带来的农村中学生犯罪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势。农村中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农村中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的策略,对于规范农村中学生的上网行为,杜绝和减少农村中学生网络犯罪现象,促进农村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情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