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2021-01-02 22:17顾雯洁
幸福家庭 2021年15期
关键词:自理学者家长

顾雯洁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6岁的幼儿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正处于逐步形成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有关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仅能为幼儿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概念界定

“自理”一词最早由美国护理理论学家奥瑞姆提出,奥瑞姆从护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自理”就是自我照顾,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并且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行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自理”一词的释义为自己承担或照料。学者王焕勋认为,“自理”指自己承担照料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其他人帮忙或代为照料。学者钟志兵认为,“自理”是人类为了舒适、健康地生存,自发地、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

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观点,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人照顾、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基本能力,会受到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学者吴梅花认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概念,学者们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解释。笔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内容以及上文中学者的成果,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分为进餐、盥洗、睡眠、如厕、穿脱衣物、整理物品六个方面。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在这一部分,笔者主要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内容

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学者们持有不同观点。学者孙雁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分为五个方面,具体包括进餐、如厕、盥洗、着装和睡眠。学者赵樾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分为饮食、起居、盥洗、如厕和整理个人物品五个方面。学者李阳阳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饮食、起居、个人清洁、盥洗、如厕和整理个人物品。

(二)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有学者认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幼儿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学者姚承敏认为,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养方式越民主的家庭,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越强。综合来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年龄、性别、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要点

学者高莉娟认为,成人要运用正面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她主张通过提问、讨论和行为练习的方式,增强幼儿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让幼儿通过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获成就感,从自我服务向集体服务发展。学者程佳佳提出了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她认为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为集体服务,如拿碗筷等,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家长方面,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幼儿园达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方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的培养,并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并向教师寻求改进建议,在家中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训练幼儿自主穿衣、进餐、收拾玩具。家长不要包办幼儿的生活,应给予幼儿独立完成日常事务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二)使用多种方式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能一味地灌输,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唱歌、玩游戏等。幼儿的认知能力较低,尚不清楚有关独立生活的具体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概念,还要进行生动的示范,引导幼儿模仿,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娃娃家”,让幼儿扮演家长的角色,照顾“宝宝”,帮“宝宝”穿衣服,给“宝宝”做饭、喂饭等,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两两合作、互相帮助,完成一些单靠个人力量不能完成的事,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亲子图书,激发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

(三)尊重幼兒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具有差异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可塑性越强,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设置教育目标。对于小班幼儿,教师要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对于大、中班幼儿,教师要在小班幼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能对所有的幼儿采取一样的标准,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群体的发展,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发展。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看到幼儿发展的可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发展较慢的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园所开展的各类职业能力培训,明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以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合理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幼儿逐步学会独立使用勺或筷进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促使幼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自理大、小便,按顺序穿脱衣物鞋袜,定期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隔代教养背景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自理学者家长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学者介绍
家长请吃药Ⅱ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