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相关障碍防治专家共识(建议)

2021-01-03 02:10杜江范妮赵敏郝伟刘铁桥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物质肺炎情绪

杜江,范妮,赵敏,郝伟,刘铁桥

(1.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20 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暴发,给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康复和诊治均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普通大众滥用成瘾物质与发生成瘾行为如游戏障碍的风险。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具有渴求强、复发率高、共患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高等特点[1]。因此,长期、规律的治疗干预是预防复吸、保持戒断的关键要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不仅给现患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相关障碍患者(简称成瘾患者)的日常就医和诊治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普通大众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从而可能增加酒精或镇静催眠药滥用以及其他成瘾行为发生的风险。2020 年 2 月17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综发 〔2020〕70 号),要求做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疫情防控,防范院内感染,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后的医疗照护,以及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2]。2020 年2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28 号),要求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对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3]。疫情期间如何确保已有的成瘾患者继续接受规律有效的治疗、降低复吸(发)风险以及预防新发患者,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药物依赖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瘾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瘾医学专委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相关障碍防治专家共识(建议)》,供公众预防成瘾相关问题及成瘾专业人员诊疗与管理工作借鉴。

1 疫情期间普通人群及成瘾患者面对的现实困难

不言而喻,新冠肺炎给普通人群带来了全方位的严重影响。在“抗疫”和“居家隔离”的双重应激作用下,对普通人的心理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常表现出紧张、担忧、恐惧、郁闷、心烦等症状,这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合适宣泄,就可能增加物质滥用和游戏障碍的发生风险[4]。而对于戒断期间的成瘾患者,有研究显示在应激状态下,物质使用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习惯采用既往的行为模式来应对负面情绪,例如,通过烟草、酒精甚至毒品的过度使用来缓解焦虑、抑郁或失眠症状,从而导致病情的复发或加重[5-7]。对于目前的成瘾患者,应激状态下会增加成瘾物质的使用量及频率。因此在疫情期间,成瘾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与应激状态可能互相影响、互相加重,给成瘾患者和社会带来更严重的风险。此外,由于受疫情期间严格的隔离管制及交通不便的影响,成瘾患者日常就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可能因未能及时获得美沙酮等原因增加复吸风险。

2 疫情期间对普通人群应重点关注的成瘾问题及预防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与成瘾行为交互易感,应激状态会增加成瘾相关行为的发生风险。因此在疫情期间,应注意对物质使用障碍及其他成瘾行为发生的预防。

2.1 需重点关注的成瘾问题

如前所述,疫情期间,特别是隔离期间的各种应激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及相应的不良应对方式。在诸多成瘾物质及成瘾行为中,酒精滥用、镇静催眠药滥用、游戏及网络的过度使用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酒精滥用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酒精使用在人群中非常普遍,除普通的社交性饮酒外,部分个体会借助酒精来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如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帮助睡眠等,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滥用或依赖并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精神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大众及成瘾患者负面情绪出现,他们都有可能通过饮酒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酒精滥用或成瘾的风险增加。此外,已有的酒精依赖患者如果突然断饮,则可能出现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等严重的戒断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疫情期间应避免借用酒精缓解情绪或睡眠问题。而酒精依赖患者切忌在家自行戒酒。

2.镇静催眠药滥用

镇静催眠药种类繁多,大多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可以改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小剂量时具有镇静作用,当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具有催眠作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具有焦虑、失眠症状的个体也逐渐增多,潜在的使用人群和成瘾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部分个体将镇静催眠药与酒精合并使用,以追求更显著的镇静作用,这会导致更严重的负面后果。因此,对于紧张、焦虑和失眠等症状可以首选非药物治疗如放松训练、太极、瑜伽等,如果需要药物干预,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服用。

3.游戏及网络的过度使用

游戏障碍主要见于青少年人群,网络过度使用见于各个年龄阶段[8-9]。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疫情下青少年生活或学习规律的改变,青少年本身冲动、好奇等性格特征,中青年生活、工作空间的改变和日常社交关系的中断,老年人生活节律的改变,都可能增加其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小说甚至涉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问题的风险。预防游戏及网络的过度使用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规律作息,丰富日常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2.2 预防建议

物质滥用预防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对应激和重大灾害后的成瘾预防具有借鉴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可以按照三级预防的原则与策略开展相关工作。

1.普通大众

普通大众应合理规划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隔离期间应维持合理的生活规律,按时睡觉、规律饮食、适度运动能使个体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朋友保持联系[10]。利用相关资源学习一些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具有循证证据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肌肉放松训练、正念、不良情绪识别与应对等)。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应对策略,如烟草、酒精或其他成瘾物质。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管理软件加强对网络和手机使用的管理,降低相关风险。

对公众加强科普宣教是预防成瘾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科普宣传的相关专业人员,应学习了解成瘾相关专业知识,重视成瘾相关问题的预防健康教育,可利用各种媒介来增强相关宣教内容的可及性,结合多种科普宣教形式如科普文章、动画展示、录音广播等来满足对不同人群的适宜性。

2.重点人群

成瘾障碍的高危人群包括应激反应强烈者、睡眠障碍者、吸烟和饮酒人员、青少年人群、具有某些特定性格特征(如冲动、好奇)、已戒除成瘾行为者以及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等[11-12]。参考既往公共卫生或重大应激事件后成瘾行为的变化发展趋势,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适应性的应对技能训练,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压力管理、合理应对不良情绪以及学会心理求助等,尽早识别成瘾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成瘾问题发生。

心理干预热线或门诊服务中应加强对成瘾行为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除上述高危人群外,还应询问咨询者疫情期间有无以下特点:物质使用的剂量和频率是否较以前有所增加;已经戒除的人员是否有再次使用;是否有为缓解负面情绪而开始使用某些成瘾物质;减少或戒断后有无相关戒断症状等。当发现患者为高危人群或具有上述特点时,应对其进行简短干预或进一步的专业评估。对于确诊为物质使用障碍者,应及时转诊到成瘾医学专业治疗机构接受诊治。

3 对成瘾患者及家属(监护者)的建议

家庭支持在预防成瘾患者的复吸方面起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可以通过稳定家庭关系、帮助成瘾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协助应对高危因素等方式来达到降低渴求、预防复吸的目的。成瘾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了解、关注自己的情绪

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合适的情绪评估工具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通过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调节和缓解负面情绪。患者和家属应该知道,应激状态下出现轻微的紧张、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有利于个体维持警觉状态,因此不必过度紧张。一旦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影响时,可以求助网络咨询或考虑到相关专业机构就诊。

3.2 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倾诉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缓解紧张、焦虑,因此成瘾患者的家庭成员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或至亲好友之间要加强沟通,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问题。如果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情绪,可以通过精神卫生机构的咨询电话寻求帮助,必要时可以到精神科急诊接受相关干预。

3.3 妥善管理成瘾物质,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支持

疫情期间,患者的负面情绪可能诱发其物质滥用行为。家庭成员应注意妥善保管成瘾物质,如酒精、镇静催眠类药物。对于吸毒患者,家属应做好经济管理,避免患者有较多的现金购买毒品。成瘾患者在使用成瘾物质后,在饮食、睡眠、日常生活规律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节律来间接了解患者是否有复吸行为。

3.4 正确应对戒断症状与复发

正在使用成瘾物质的患者、长期使用酒精与镇静催眠药者、正在接受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因疫情影响可能难以及时获得成瘾物质而出现戒断症状,此时应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当发现患者出现初次复吸行为,家庭成员首先应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不要过度指责,应同患者一起分析原因、共商对策,以避免复吸的再次发生。如果患者出现连续多次复吸行为,应密切观察、耐心规劝,待疫情得到控制后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相关治疗。如果因复吸导致躯体或精神科急症,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急诊处置。

3.5 主动了解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加强自我防护

患者和家属可以借助官方媒体了解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护知识和措施,但应尽量控制信息来源、确保信息质量、避免信息过载或虚假信息造成消极影响。同时,可以利用社区资源、新闻媒体、热线电话等社会资源来缓解负面情绪。

4 对成瘾治疗康复机构的建议

目前我国针对吸毒/成瘾的干预机构主要包括强制隔离戒毒机构、自愿戒毒康复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和社区治疗。疫情期间,这些机构应在加强新冠肺炎预防措施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治疗康复工作的连续性。针对现实困难,不同的机构应尽可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4.1 戒毒康复治疗机构

主要包括公安与司法系统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均实行封闭式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康复活动受限,家属探视受限,沟通、交流受限等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问题和相应的躯体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消极、自伤或者精神病性症状,同时也给场所管理带来困难。可能的处理措施包括:

1.增加患者活动空间、丰富康复项目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让患者分批次到室外(操场)、康复治疗室活动。通过合理的分批、分时段的规划安排,在封闭隔离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患者的活动空间,开展一些适宜的康复项目如瑜伽、正念练习、健身操或太极、八段锦等运动,对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缓解压力有一定作用。在进行上述康复活动时个体之间应保持1 米以上的距离,戴好口罩,活动场所要注意消毒、通风。

2.加强场所内的健康宣教

场所内可以利用墙报、宣教视频、健康教育小讲课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辨识能力,使患者了解相关的防控知识,减少由于知识不足或误解而引发的负面情绪。

3.提供亲情电话、加强与家庭成员的沟通

场所内有条件的可以提供亲情电话,让患者通过电话或视频等形式与家属沟通,让患者了解家人的情况以及得到家人的关心和鼓励,这对于缓解负面情绪也有积极帮助。

4.必要时接受专科机构的帮助

利用各医疗机构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线上咨询服务,可以解决大多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当患者出现较严重的情绪障碍,或有持续的幻觉妄想、冲动暴力等行为时,应在专业医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对症处理。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 类、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等。

4.2 美沙酮维持治疗机构

对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阿片类物质成瘾和疫情压力的双重影响可能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此外,隔离管理、外出服药时对被感染的恐惧,以及有意识地回避治疗、疫情下服药流程复杂化等原因,都会给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社区的开放式管理和治疗也可能增加患者复吸的风险。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减轻患者对日常服药过程中被感染的担心

美沙酮维持治疗点应做好所处区域环境的管理,保持环境洁净通风,定期消毒,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帮助患者分批次到门诊服药,避免扎堆排队。对于服药患者要求其佩戴口罩和配合测量体温,并询问有无咳嗽、气促、乏力、腹泻等相关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若有异常应上报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处置。

2.重视新冠肺炎预防宣教及筛查评估

通过宣传海报、小册子向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宣教及心理评估、疏导。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可开展远程网络、电话心理干预等模式。若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已明显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应及时将患者转介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一步诊治。

3.保持治疗方案的稳定性,预防其他物质成瘾

疫情期间应谨慎或尽量避免调整美沙酮的剂量,以免出现戒断症状或病情波动而增加治疗和管理难度。结合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管理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可以考虑美沙酮外带服务或提供其他替代治疗药物如纳洛酮(赛宝松)等,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3 自愿戒毒机构

自愿戒毒机构是我国戒毒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精神专科医院的成瘾专科科室、独立运营的自愿戒毒医院等。除提供毒品依赖及相关障碍的诊疗服务外,还开展包括酒精、镇静催眠药等物质和行为成瘾相关问题的门诊和住院治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物质和行为依赖患者在社区内的正常诊疗和康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 影响。

1.加强部门协调,优化治疗处置模式

建立同公安、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等成瘾相关单位的健全的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和联络会诊。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细化衔接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进一步保障自愿就诊的物质和行为成瘾者能够及时就诊,必要时能够获得及时转诊和住院治疗。

2.加强宣传,扩大成瘾疾病防治覆盖面

自愿戒毒机构除保证日常诊疗工作外,还应承担针对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成瘾行为预防工作的宣传,通过开展科普、专业培训等措施,帮助普通人群加强对物质滥用和行为问题的自我筛查,协助社区医疗机构和非成瘾相关专业医疗人员识别成瘾相关障碍,扩大防治服务的覆盖面。对就诊患者做好成瘾物质使用筛查工作和预防宣教工作,对应激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相关精神行为问题给予及时识别和诊治。可通过适当的形式(电话、邮件、微信等)做好门诊在治患者的跟踪随访。

3.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治疗效果

要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管理,要做好院内工作人员、住院患者之间的隔离防感染措施,要杜绝可能的院外感染源。要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针对应激、情绪和失眠等精神心理问题及时提供药物或心理干预。优化门诊预约,使患者有序就诊,防止因人员聚集而带来的感染风险。可通过电话、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出院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加强连续服务的质量,改善长期 预后。

5 成瘾患者共病新冠肺炎和/或其他疾病的处理

成瘾患者常共患多种躯体与精神疾病,一旦罹患新冠肺炎,则会增加治疗难度。治疗这些共患躯体与精神疾病的同时,需要同时考虑成瘾问题的处理。

1.成瘾患者疑似感染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成瘾患者疑似感染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应及时隔离,按照新冠肺炎疑似或感染者的相关要求给予隔离、治疗、管理,特别要注意询问患者既往及目前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是否有严重的戒断症状、是否共患其他躯体疾病等。邀请成瘾专业人员加入治疗小组,由内科医师和成瘾专科医师联合制订诊疗方案,在控制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治疗成瘾物质戒断所致的戒断症状。患者在新冠肺炎和戒断症状的双重影响下,有可能使病情更为复杂,并更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提供心理社会干预。

2.成瘾患者共病其他躯体/精神疾病

成瘾患者共病其他躯体/精神疾病非常普遍。有报道50%~70%的成瘾患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20%~50%的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共患物质使用障碍。此外,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能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增加其他躯体疾病的发生风险[13]。疫情期间的现实困难给患者及时就医带来不便,这可能导致使用成瘾物质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于共病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状况更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和/或躯体疾病加重,应尽早转诊到专业机构接受 治疗。

总之,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的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管理方面都有别于其他疾病。根据应激易化成瘾行为的理论,加上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瘾相关障碍患者可能增加、已有患者的疾病也可能加重或复发[14],这给相关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疫情期间普通人群和成瘾患者可能出现或加重的常见成瘾行为问题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提出可能的干预建议,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一套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下有效防治成瘾问题的模式而惠及国民。

审稿及参编专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杜江,江海峰,钟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郝伟,刘铁桥,向小军,谌红献,王绪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孙洪强,李冰);北京大学医学部(时 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范妮,蓝晓 嫦,徐世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静,郭万军);北京回龙观医院(牛雅娟);北京安定医院(盛利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李毅,刘学兵);湖南省脑科医院(周旭辉);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钱敏才);宁波大学医学院(周文华);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张瑞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红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炎);山东省安康医院(苏中华);华佑医疗(张锐敏);深圳市康宁医院(杨梅,刘奋)

注: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猜你喜欢
物质肺炎情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