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2 ~5 岁高危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1-01-04 08:45罗晶董清科叶进刚雷小莉黄萍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障碍交流

罗晶 董清科 叶进刚 雷小莉 黄萍(通讯作者)

(1 泸州市人民医院儿保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2 泸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儿童在2 ~5 岁期间有语言交流障碍高危因素时,如果对这种儿童不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导致儿童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影响以后的生活。为了改善儿童语言交流障碍问题,临床上主要采用感知训练方法,该种方法效果明显,但是采用单一训练,儿童语言障碍恢复效果还有待提高。因此可以在使用感知训练时,对患儿采用口部肌肉训练方法,以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优于单一方法,所以两种方法在临床上获得普遍应用,基于此,观察语言交流障碍高危儿童采用感知训练治疗时联合口部肌肉训练方法,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 ~5 岁语言交流障碍患者148 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为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并且根据患儿使用的训练方法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研究组患儿74 例,平均身高1.26±0.31 米,平均体重21.23±5.24 千克,平均年龄3.87±1.23 岁,男40 例,女34 例。参照组患儿74 例,平均身高1.17±0.31 米,平均体重23.32±4.57 千克,平均年龄3.89±0.97 岁,男39 例,女35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2)经过患儿家属同意;(3)临床诊断为高危语言交流障碍患儿;(4)年龄在2 ~5 岁;(5)患儿听觉和视觉正常。

排除标准:(1)患儿有精神疾病;(2)患儿有重要器官功能缺陷;(3)患儿有听觉和视觉障碍。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感知训练方法,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1)听觉训练:使用听觉训练中,需要患儿有训练兴趣,因此可以使用玩具发声的方法来训练听觉。选择玩具中可以是音乐发声,也可以是玩具碰撞发声,需要采用多种声音融合训练方法,帮助患儿区别不同声音,以此来训练患儿听觉能力[1]。

(2)视觉训练:训练过程中需要训练患儿识别不同的几何形状,在形状识别过程中可以采用鲜亮的颜色进行训练,以便患儿能够识别。同时在训练时,可以采用拼图游戏训练,该种训练方法也可以提高患儿的视觉能力[2]。

(3)触觉训练:触觉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温度的物件训练,也可以使用一些不同质地的物件训练,提高儿童的触觉能力[3]。

(4)模仿训练:模仿训练主要是由训练者做动作,由患儿模仿,可以使用舞蹈动作模仿,动画情节模仿,或者是游戏内容模仿等,这些模仿动作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患儿模仿能力[4]。

(5)思维训练:使用思维训练方法时,需要使用静态加动态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使用静态的图片训练患儿的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以使用动画片的方法来训练患儿判断和记忆的能力[5]。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参照组训练的基础上,还联合口部肌肉训练方法,该种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1)口部肌肉训练:训练患儿口部肌肉中主要是使用中医的穴位按摩法,可以按摩地仓穴、迎香穴和水沟穴,按摩时采用顺时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00 次。在按摩以上穴位时,还需对上唇肌肉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为3 分钟;而且还需对唇肌和面颊部进行按摩,按摩时需要缓慢,时间维持在2 分钟[6]。

(2)空腔肌肉按摩:按摩的部位主要是脸颊和牙床,在按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患儿害怕情况,因此在按摩是需要使用缓慢手法,减少患儿的恐惧感[7]。

(3)其它训练:可以使用棉签,棒棒糖等物件对患儿开展训练,这些训练方法可以训练患儿舌部肌肉;也可以使用奶瓶训练患儿的唇颊肌肉[8]。

(4)患儿采用以上训练方法需要持续一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儿语言交流情况:交流良好为1 群,交流不良好为2 群,在两者之间为过度群。

(2)治疗效果:痊愈:患儿能够100%正确辨别50 个单词;好转:50 个单词发音正确率在80%以上。无效:50 个单词发音正确率在8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口部功能评价:口部功能评价使用口部运动量表评价。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29%,参照组为7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5.281,P=0.000),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语言交流情况

研究组1群交流率达到68.91%,参照组为39.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4.769,P=0.004),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交流比较[n(%)]

2.3 两组口部运动能力情况

两组口部运动能力对照中,主要是从舌口部、唇口部、下颌部进行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口部运动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口部运动能力比较(±s,分)

组别n舌口部唇口部下颌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7412.31±2.2448.83±5.519.28±1.1928.83±3.359.43±1.2127.16±3.09对照组7413.58±2.1938.83±4.419.47±1.2020.17±2.989.54±1.3019.94±2.87 t-0.3517.9320.2856.3140.3236.245 P-0.8330.0010.7310.0020.7280.002

3.讨论

在幼儿发生高危语言交流障碍时,需要对患儿采用训练方法,帮助恢复语言交流功能。临床上主要采用感知训练治疗方法,采用该种方法中,训练师需要根据幼儿兴趣开展,只有幼儿积极配合,才能够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训练法,儿童玩具训练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儿童训练积极性提高,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9]。

在采用感知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联合口部肌肉训练方法,该种方法主要采用中医理论,对患儿口部穴位按摩,促使口部肌肉发育,提高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够。而且在采用的口部肌肉训练方法中,该种方法还采用中医按摩手法,按摩能够促使口部血液循环,使其肌肉快速发育,以此来提高患儿语言发育[10]。

本文为了获得感知训练联合口部肌肉训练对治疗2 ~5 岁高危语言障碍患者的效果,采用两组对照分析。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29%,参照组为79.72%,差异显著(χ2=15.281,P=0.000)。和张艳军在《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中的结果91.24%相近,因此结果可靠性高。

综上所述,采用感知训练联合口部肌肉训练治疗2 ~5 岁高危语言障碍患者效果明显,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障碍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跨越障碍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