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的价值探析

2021-01-04 08:45黄莉刘春兰曹立英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动静脉

黄莉 刘春兰 曹立英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透室 广东 广州 510080)

目前,血透乃终末期肾衰竭病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尿毒症病患当中,约有80%左右的病例接受血透治疗[1]。而动静脉内瘘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通路,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但若护理不恰当,将会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血栓与血管瘤等[2]。为此,护士有必要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为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本文选取的是78 例肾内科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2016年8 月—2019 年8 月),旨在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肾内科血透中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8 月—2019 年8 月本院肾内科接诊的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78 例,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两组。研究组女性18 例,男性21 例;年龄在26 ~76 岁之间,平均(51.37±4.28)岁;病程在1 ~7 年之间,平均(4.03±0.92)年。对照组女性17 例,男性22 例;年龄在25 ~75 岁之间,平均(51.79±4.68)岁;病程在1 ~8 年之间,平均(3.94±0.86)年。患者临床信息完整,对研究知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病者、有出血倾向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与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病程等资料对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进行常规护理:体征监测、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等。研究组配合护理干预:(1)术前。利用简洁的语言为患者讲述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手术流程、目的和意义等,以取得其积极配合。及时对患者的提问作出细致的解答,以消除其心中的顾忌。积极与患者沟通,正向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苦闷。了解患者个人喜好,利用带激励性色彩的语言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指导患者通过冥想或者看电视等方式稳定情绪。(2)协助患者对内瘘侧的皮肤进行清洁,于距瘘吻合口约5cm 的部位对动脉穿刺点进行明确,避免动脉穿刺点和动静脉穿刺点在同一条血管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还应在10cm 左右的范围之内,以提高透析效果。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尽可能的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3)术后。向患者强调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嘱患者术后1 ~2d 内不曲肘,不测量血压,不动静脉输液,确保衣袖的宽松,做好局部保暖工作。按时检查内瘘的通畅度,注意观察血管搏动与内瘘血管杂音等情况。告诉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过度用力,严禁提重物。(4)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或者渗液等情况,及时对污染敷料进行更换,以免感染。指导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约30°,加快动静脉回流速度,以免肢体肿胀。术后7d,指导患者做适量的手部训练,增强局部功能,促进血液回流。术后14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比如:利用内瘘侧肢体对橡皮球进行揉捏等,每次15min,每日3 ~4 次。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并发症(血栓,及血管瘤等)发生例数,便于后期分析。

利用SDS 与SAS 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作出评价:50 分以下,无负性情绪;50 分及以上,得分升高,负性情绪就越严重。

干预结束后,调查患者满意度:最高分100,非常满意≥86,满意70 ~85,不满意≤69。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 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 来检验计量资料(±s),同时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n(%)]。P <0.05 时,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69%,比对照组38.46%低,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对比分析[n(%)]

2.2 负性情绪分析

两组干预前SDS 及SAS 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干预后SDS 与SAS 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的对比分析(±s,分)

表2 两组负性情绪的对比分析(±s,分)

组别例数SDSSA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957.13±4.26 38.26±3.7958.59±4.07 39.14±2.65对照组3956.94±4.58 45.33±3.1458.27±4.15 46.08±2.97 t 0.11675.89620.15366.1859 P 0.14320.00000.17940.0000

2.3 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44%,比对照组82.05%高,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的对比分析[n(%)]

3.讨论

血透时,为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血管通路,有助于确保其透析效果。有报道称,和永久性中央导管与人造移植血管进行比较,动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期更长,且其花费也更少,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3]。但若患者在血透期间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将极易出现血栓与肿胀堵塞等并发症,进而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4]。为此,护士有必要加强对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进行护理的力度。

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一些新型的护理模式被广泛用在了疾病的诊疗工作当中,比如:护理干预等,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5]。其中,护理干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够将患者作为中心,对其施以并发症、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以提高治疗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6],此外,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够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7]。血透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并能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有助于提升其血透效果,促进预后改善[8]。积极与患者沟通,能够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还利于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指导患者在术后做适量的肢体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增强其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进程。此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干预后SDS 与SAS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0.05)。经过细致的护理干预,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发生血栓与血管瘤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且患者负性情绪也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可见,护理干预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改善患者心态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为此,护士可将护理干预作为动静脉内瘘血透病患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

综上,于动静脉内瘘血透中,选择护理干预法对肾内科病患进行护理,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改善,负性情绪的缓解,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动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