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2021-01-04 09:03孟清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右肾轴位下腔

郑 义,孟清丽,芦 钺

(承德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北 承德 067000)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9日”就诊;进食后腹痛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中等,无发热和黄疸。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腹膜后29 mm×38 mm×45 mm不规则包块,向后包绕、挤压下腔静脉,与左、右肾静脉后壁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CT值46~60 HU;增强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为58、52、56 HU(图1A~1C)。CT诊断:腹膜后血肿。于全麻下行腹膜后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后5.0 cm×6.0 cm黑色包块,表面不平,质硬,包裹下腔静脉,与右肾粘连紧密,双侧肾静脉被其包裹,右侧输尿管部分走行于其内。术后病理:灰粉暗红不规则组织,光镜下见大量间质血管增生,伴组织细胞浸润(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4(血管+),Ki-67(1%+),Vim(+),S-100(-),SAM(+),CD31(血管+),Des(-),Dog-1(-),CD117(-),CD68(部分+)。病理诊断: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 AFH)伴出血。

图1 腹膜后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A.轴位平扫CT图像; B.轴位动脉期CT图像; C.轴位静脉期CT图像; D.病理图(HE,×100)

讨论AFH是少见的间质类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3%;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软组织,其次为头颈部和躯干,发生于腹膜后者罕见。AFH生长缓慢,分化方向不明确,内部可囊变、坏死,少数可合并出血。患者可有发热、贫血、体质量减轻等全身症状。AFH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CT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本例CT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鉴别诊断:①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在脊柱中线两侧,呈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②平滑肌肉瘤,为常见腹膜后恶性肿瘤,多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呈混杂密度,常侵犯邻近器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等及以上不规则强化,且强化时间较长。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

猜你喜欢
右肾轴位下腔
右肾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右睾丸动脉及右肾血管变异一例
虹膜纹理引导的飞秒激光囊膜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影响及意义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右肾巨大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