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深化学校教育评价改革

2021-01-05 18:56谢明浩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改革评价教育

谢明浩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1]教育系统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准确把握《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改革部署,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得准、落得稳、落得好。[2]2020年12月18日,省政府批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山东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院校,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

一、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其中教育评价的对象包括与教育效果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学、行政、人员、设备、经费、制订的计划、计划的实施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价值判断或优劣判断。

(二)教育评价的发展

教育评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测量、描述、判断、建构和综合等阶段。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教育评价,并且建立了教育评价制度,依法推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在立理念、立标准、立标杆、立规矩;促建设、促改进、促管理、促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教育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评价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功利化现象,背离了教育初心,偏离了教育本质、目标和方向。二是由于评价过多,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现行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权力过度集中,缺乏专业标准,弱化了内部学术权力等。

为了解决教育评价存在的上述问题,党中央明确指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系统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就要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必须有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改什么”

以问题为导向,根据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明晰“改什么”。

(一)“五唯”现象

“五唯”的生成有着复杂、深刻、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心理原因等,也是教育外在化、功利化的表现,其关键在于“唯”,“唯”是导致产生各种诟病和问题的根源。

随着国家和高校对科研的日益重视,高校论文数、专利数以及科研经费持续增长,但相对应的学术成果应用、专利技术的产品转化率不足10%和极少的世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成果,无不显示“五唯”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学术规律、人才成长规律、选拔和使用规律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教育的“四个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由此可见,大学首先是教育机构,教育性是大学根本属性,教书育人是大学根本职能,其他属性与功能都服从、服务于此。因此教育要回归常识(学生读书学本领),教育要本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教育要回归初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要回归梦想(教育强国梦,必然有我)。

(三)改革的内容

主要从怎样评价“五类主体”即各级党委、学校、教师、学生、社会方面改革。其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杜绝只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其二,改革学校评价。将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作为改革的根本标准,改进完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各个阶段的学校评价。其三,改革教师评价。强调师德师风评价,重视教师教学的实绩,强化一线的学生工作,完善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其四,改革学生评价。改进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评价,严格学生学业标准,深化考试及招生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全面育人。其五,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四)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时,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其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改革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总体目标的核心要义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改革的方法——“怎么改”

教育评价改革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做到“有破有立、破立并举”。自2016年至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出台了近20个评价政策文件,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改革中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重视各类院校特色发展;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突出学生发展相关的指标;在学科评估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淡化科研指标;在经费使用中,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国际交流工作中,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要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严格底线和红线;突出教师教育教学实绩;突出一线教学、学生工作经历;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重视代表作评价、长周期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各类人才称号要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淡化物质利益。

(三)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要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德智体美劳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严格学业标准,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真正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四、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举措的思考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师是关键。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能够有效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应该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研究制定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二)出台工作方案

高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应组织力量,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通过学习培训,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制度运行,完善提高等阶段,明确改革任务,责任部门,推进工作落实。

(三)落实改革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教育评价改革的第一责任人,组织落实好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同时作为先行者要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查摆问题、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带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与本部门流程优化、机制完善、制度修订等日常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

(四)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

一是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为引领,强化警示教育,引导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实德、以德育德”,筑牢“师德有禁区、底线不能触”的思想防线。

二是重视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经历。将一线学生工作和教学经历作为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加大教育教学业绩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现象,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全心育人,实现教育的返璞归真。

三是突出科学研究的质量导向。破除唯SCI、唯论文数量、轻质量等观念,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职责明晰、管理规范的人员分类评价管理制度。坚持质量导向,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四是建立人才发展支持新体系。坚持党管人才、育人导向、突出重点、科学有效、传承创新的原则。推进“补短板、重效率、强协同、破五唯”的结构性改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改革的要求,全面深化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改革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改革创新(二)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