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①

2021-01-06 13:48邹俊凯李奇灵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细胞学组织学宫腔

邹俊凯,周 琦,李奇灵,李 霞,杨 波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四科,乌鲁木齐830011 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西安710061)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有年轻化的趋势[1],目前尚无标准的筛查手段[2]。诊刮是传统有效的诊断EC的方法[3],但由于其有创、有痛、花费高等缺点,限制其不能成为EC的筛查方法。目前内膜细胞学成为EC筛查的研究热点,较为成熟的有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及细胞块(cell block,CB)技术,LBC通过研究细胞细节、腺体结构有助于诊断;CB可保持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研究拟对比LBC及CB的标本满意度,另外探索LBC及CB在内膜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学制备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LBC组和CB组。两组细胞学取样均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LBC组细胞学制备及诊断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CB组细胞学制备及诊断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两组患者除了细胞学标本制备方法不同,其余入组标准及操作流程均相同。LBC组:选择2018年1月—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等原因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36例。该组患者中位年龄48岁(27~77岁),已绝经患者占33.1%(45/136),未绝经患者占66.9%(91/136)。CB组:选择2019年1月—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上述相同原因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99例。患者中位年龄47岁(27~79岁),已绝经患者占37.2%(74/199),未绝经患者占62.8%(125/199)。两组患者均先行内膜细胞学检查,接着行宫腔镜下活检。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细胞学取样LBC组及CB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倒锥形双套管宫腔细胞刷Li Brush(以下简称宫腔细胞刷,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采样。将宫腔细胞刷获取的细胞置入细胞保存液中,用于保存及进一步LBC和CB标本的制备。随后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操作,诊刮获得的组织放入福尔马林中,组织学标本送至我院病理科做常规病理学检查。

1.3 LBC及CB的制备LBC使用临床上技术成熟的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制片。CB的制备,将含有子宫内膜细胞的保存液倒入10 ml离心管,常温离心(3000 r/min,5 min);吸干上清液,将离心管底部细胞及组织转移至含有样本稀释液的1.5 ml离心管中,充分混匀,细胞离心(3000 r/min,5 min);常温静置20 min使细胞凝集成团块,后将细胞块取出,常规脱水包埋石蜡切片。

1.4 子宫内膜的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标准LBC及CB细胞学的诊断标准依照2017年制定的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系统的四分类法[4];诊刮组织学诊断采用《妇产科病理学》四分类法[5]。宫腔镜诊刮获取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细胞学及组织学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和良性病变者定义为阴性结果;结果为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者定义为阳性结果。分别计算液基细胞学及细胞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标本的满意度、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BC与CB标本满意度比较LBC组136例患者中,宫腔细胞刷结合LBC所取得的细胞学满意标本为129例,标本满意度为94.6%;CB组199例患者中,宫腔细胞刷结合CB所取得的细胞学满意标本为190例,标本满意度为95.5%;两组标本满意度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

2.2 LBC、CB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率比较在LBC组,宫腔细胞刷结合LBC所取得的细胞学与宫腔镜诊刮所取得的组织学均满意标本为129例,细胞学与组织学总体符合率93.0%,具体LBC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情况见表1。在CB组,宫腔细胞刷结合CB所取得的细胞学与宫腔镜诊刮所取得的组织学均满意标本为174例,细胞学与组织学总体符合率94.3%,具体CB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情况见表2。两组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

表1宫腔细胞刷结合LBC与诊刮组织学诊断符合情况/(n/%)

表2宫腔细胞刷结合CB与诊刮组织学诊断符合情况/(n/%)

2.3 LBC与CB诊断准确性比较LBC组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9.2%、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PPV)为100.0%、阴性预测值(NPV)为99.0%。CB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为96.0%、灵敏度为82.3%、特 异 度 为98.0%、PPV为86.4%、NPV为9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LBC与CB诊断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内膜病变主要依靠内膜细胞形态学,内膜细胞形态受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6];同时内膜细胞学缺乏腺体的结构,导致细胞学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EC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7],通过细胞学筛查早期发现EC成为了一种挑战。借鉴于宫颈癌筛查技术,有研究将LBC应用于EC细胞学筛查。CB可以同时提供细胞学(核和胞浆)特点、内膜腺体及基质结构的信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另外,CB可以长期保存并可在后续研究中提供更多材料用于免疫组化染色[8]。

在本研究中,除了细胞学标本处理分为液基薄层制片与细胞块之外,其余操作流程两组均相同。对比LBC和CB标本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为CB标本满意度为95.5%高于LBC的9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但文献[9]研究的结果却与本研究不同,该研究发现CB标本不满意度明显高于LBC(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该研究结论与本研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研究CB标本来源用于LBC剩余标本,所以导致CB标本不满意率明显低于LBC。但本研究是LBC与CB两组标本为分别独立获取,所以导致得到的结论不同。

本研究中,LBC诊断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100.0%;这与国外研究报道的LBC诊断EC的灵敏度为78.0%~100.0%,特异性为95.0%~100.0%的结论相似[10]。本研究CB诊断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98.0%,而国外有关于CB诊断内膜病变的灵敏性为82.3%,特异性为98.6%[11],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上一致。说明不论是使用LBC,还是CB,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效果基本与国外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CB组3例不典型增生患者诊断符合率为100.0%,说明CB在不典型增生的诊断方面有优势。与文献[12]的报道,CB提高诊断内膜病变的准确性,尤其提高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从55.0%升至95.3%;内膜癌从98.6%升至100.0%。

本研究LBC诊断的准确性为99.2%,相应的CB诊断的准确性为96.0%,已有研究报道19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中LBC与CB诊断内膜病变的准确性,结论是CB诊断的准确性为95.1%、LBC为93.8%[8]。如果LBC联合CB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5.8%。该研究CB标本来源于LBC的剩余标本,所以可以计算LBC联合CB诊断的准确性。但本研究两组为独立分开,所以无法将2种方法联合起来,今后本课题组可设计类似实验来验证LBC与CB联合是否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LBC在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上均优于CB。但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分布上,并不完全一致;LBC组无不典型增生患者是本研究缺点。CB组3例不典型增生患者诊断符合率为100.0%,说明CB在不典型增生的诊断方面有优势。CB的灵敏度虽然不是非常满意,但是若希望作为一种筛查手段,其特异性及NPV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本课题组后续还可以将CB石蜡进一步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查,以此来提高CB的灵敏度。

总之,LBC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用于EC筛查。CB在诊断内膜病变方面是值得选用的一个辅助工具,尤其适用于不典型增生的诊断。期待未来可以将LBC和CB结合来提高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细胞学组织学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