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调节效应①

2021-01-06 13:48卢恺怡乌丽帕西哈巴斯董正惠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液科共情条目

卢恺怡,乌丽帕西·哈巴斯,董正惠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血液病研究所,3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护理部,乌鲁木齐830000)

共情(Empathy)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护士的共情能力主要是指临床护士在实践中对自己和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正确地识别、感知、处理,以达到满足患者诊疗时心理需求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较高的共情能力对个体能进行有效情绪调节具有积极影响作用[1]。对于血液科护士而言,其所面对的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愈率较低且治疗周期漫长,与此同时,在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往往需要护士无条件地全身心投入并且短时间内完成化疗药物的配制、注射和抽血等护理操作,意味着血液科护士要在短期内选择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来应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以避免产生较高程度的情绪隐患。Rivers和Brackett等[2]学者提出的情绪智力能力模型认为,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帮助个体缓解情绪压力并帮助其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有研究显示[3],情绪智力是临床护士应对工作压力的保护性因素之一,有利于提高其在执行急繁难重任务时情绪的调控和压力的释放。基于以上,本研究调查分析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共情能力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择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82名血液科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院校护理专业毕业;(2)注册护士;(3)从事血液科临床护理工作≥12个月;(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此次调查。排除标准:(1)实习护士、规培护士、进修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2)因请假、进修等原因近一年内不在岗超过3个月者;(3)不愿参加此次调查者。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护龄、学历、职称等内容。

1.2.2 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Jefferson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 Scale,JSE-HP)中文版该量表由美国Jefferson大学的HOJAT博士及其团队[4]开发,后由我国学者安秀琴[5]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和校对后形成的中文版本。本量表共包含20条条目,分为观点采择(条目号:1~10)、情感护理(条目号:11~17)、换位思考(条目号:18~20)共3个维度。按照Likert 7级评分,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为1~7分。量表总得分范围为20~140分,总得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 ɑ系数为0.796。

1.2.3 护士情绪管理量表(emotion management of nurses)该问卷是由我国学者付伟[6]汇编而成,该量表有18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觉察(条目号:1~5)、情绪表达(条目6~9)、情绪调整(条目号:10~13)和情绪运用(条目号:14~18),按照Likert 4级评分法,由“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为1~4分。总分为18~72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ɑ系数为0.835。

1.2.4 情绪智力测评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中文版原始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Schutte等[7]结合情绪智力模型编制而成,中文版量表由我国学者王才康[8]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调适和信效度检验后而成。此量表共33个条目,分属4个维度,分别为:情绪知觉(条目1~12)、自我情绪管理(条目号:13~20)、他人情绪管理(条目号:21~26)和情绪利用(条目号:27~33),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由“很不符合”到“很符合”依次为1~5分。总得分范围为33~165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情绪智力越高。该量表总体Cronbach’sɑ系数为0.832。

1.2.5 资料收集方法通过培训统一调查员的解释用语,采取匿名的方式在各医院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当场收集并检查问卷,有遗漏项者当场补齐。此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94.00%。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设置合理数值界值和逻辑检查项目并建立专用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其中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并采用SPSS中的插件PROCESS程序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调节效应,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分情况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处于中度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为观点采择,得分率最低的维度为换位思考。情绪管理能力得分处于中度以上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为情绪表达,得分率最低的维度为情绪调整。情绪智力总得分处于中度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为自我情绪管理,得分率最低的维度为情绪知觉。见表1。

表1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分情况(n=282)

2.2 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分相关性分析(r)

2.3 不同特征的血液科护士情绪智力得分情况经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护龄、职称的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不同特征的血液科护士情绪智力得分情况(n=282)

2.4 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将情绪管理为自变量,共情能力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为因变量,构建简单中介效应模型。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选择模型为“Number 4”,样本量设定数量为5 000,置信度设定为95%,对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Bootstrap中介检验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情绪管理可预测共情能力(P<0.01);情绪管理、共情能力同时预测情绪智力时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基于以上结果,对血液科护士护士情绪管理水平对情绪智力影响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情绪管理对情绪智力的直接效应为0.42,95%置信区间为0.34~0.51,此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未包含0,表明情绪管理具有对情绪智力的直接效应。对情绪管理对情绪智力的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间接效应值为0.15,95%置信区间为0.12~0.4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未包含0,表明血液科护士以共情能力为主的在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中介路径存在,经计算,中介效应量为39.13%。

表4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Bootstrap中介检验模型

表5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对情绪智力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血液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为(98.72±10.17),明显低于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112.64±12.34)[9],且得分维度最高的是“观点采择”,得分率最低的维度是“换位思考”,与卢美玲等[10]研究结果一致。王秦豫等[11]报道显示,床位使用率高、护理工作量大、突发情况多的科室,护士更易产生心身疲劳,引发共情能力降低。提示血液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多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彼此之间增加交流以促进信任,提高自身共情能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中血液科护士的情绪管理得分处于中度水平,提示血液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自身的情绪感知进行较好的表达,这可能与血液科护理团队中以女护士居多,且女性相对更善于运用语言抒发情绪有关[12]。徐睿峰等[13]研究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及时地区分管理自身负性情绪,逐渐累积的个体内冲突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情感障碍。护理管理者应注重采取心理教育等干预措施,使护士学会情绪调整和放松减压等情绪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血液科护理工作环境。

经过分析,本研究中情绪智力总得分处于中度水平,其中“自我情绪管理”主要反映临床护士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能力,其水平较高说明大多数血液科护士能够对个体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变化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工作状态。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护龄和职称的血液科护士情绪智力得分有差异,可能随着资历的加深,其对于情绪的感知和调控更加成熟有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通过采取合理的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情绪管理的认知度,从而提升血液科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护士共情能力越高,其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水平就越高,与Robaee等[14]研究结果一致。情绪管理态度较为积极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融入工作环境的速度也较快,觉察到自身及患者的情绪知觉敏感度较高,因此共情能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具有高情绪智力水平的护士具有较高的情绪运用能力,能够及时反省情绪问题并进行处理[15]。因此,其情绪智力也相对较高。

本研究对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情能力是情绪管理与情绪智力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共情能力具有对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的预测作用,即共情能力越高的血液科护士,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越高。对于具有较高水平共情能力的血液科护士,其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也相对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由于共情能力较高的护士,在面对患者时情感护理能力较强,能够提供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从中获得患者及家属更高的评价,从而带来对自身工作的成就感有关。建议管理者重视培训血液科护士的共情能力以及情绪管理,增强其情绪觉察能力,从而增加血液科护理队伍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证实了共情能力能够有效调节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关系,为护理管理者缓解血液科护士情绪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在推断血液科护士共情能力、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的因果关系方面尚有欠缺,未来研究可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进一步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影响。

猜你喜欢
血液科共情条目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