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21-01-07 16:06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沈姝君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信息技术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沈姝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方式,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赋予小学数学教学新的含义。运用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够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充分体现出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故此,本文主要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以下几点分析,以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构建多元教学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的表现能力,能够为人们创造生动逼真的情境。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生动、多角度、立体式进行数学知识讲解,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进入生动、形象的情景当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在小学数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从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立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为学生构建多元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水平。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与学生一同收集并制作校园中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体相关图片,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这些情境进行再现。如此一来,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概念结合到学生比较熟悉、生动的生活情境当中,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还能点燃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引导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传授学生观察技巧,使学生能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与探寻相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事物,并展开实践操作。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量、剪、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二、利用动态化演示,构建知识结构

体验式课堂教学重视引导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自觉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不断探索与尝试,最终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感悟与收获,自觉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变化功能,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展开动态化演示,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还能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数学知识的优化与创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可为学生精心设计趣味例题,即“25×13”,学生通常掌握“25×10”和“25×3”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相对于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竖式乘法的计算顺序与乘积定位的理解存在较大难度。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化演示功能,将“25×10”的竖式计算方法加以分解,再使其与“25×3”竖式进行合并,把两个竖式融合为一体的过程,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了解“25×13”的计算过程与计算思路。如此一来,不但改善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还能加深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方法、计算思路的理解,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三、创建学习平台,提高互动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从而创建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前提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创建专项学习网站,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线上与线下双教学,把小学数学课堂交给网络,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还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效果,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多元化、信息化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时、分、秒》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创设“时钟的世界”“时钟研究院”“时间的脚步”“时间的应用”几个教学模块,让学生通过在开放式学习平台中,学习“时、分、秒”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随机选取学习内容,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随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到交流互动平台当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可一同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此种教学方法,不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优化,还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时、分、秒》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四、强化数学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训练作为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习方法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展开合理的数学训练,能够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同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数学训练模式,不但能够使数学训练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精心设计训练练习内容,以闯关游戏的方式展开,几名小朋友要参与探险活动,一路上要经历许多关口,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到下一关。虽然训练量比较大,且每一道问题的考察点、难度性都有所不同,但是学生们为了快速通关,都纷纷参与到训练练习当中。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与交互式教学平台的优势作用,以动态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深入讲解数学知识与内容,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学习,改善学习思路,激发学习欲望,强化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夯实学习基础以及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