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的教育价值

2021-01-07 16:06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冯冬杰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泥塑文化学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冯冬杰 谢 渊

一、泥塑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文化是思想与物质的有效结合,单有思想无实物展示往往难以得到他人认同,只有通过某种形式将精神力凝聚在物质产物之上,方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久,这是精神传递、思维淬炼、凝聚认同的一个过程,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缩影。“泥”只是一种普遍的自然产物,是土壤与液体的结合,其不耐侵蚀、不抗冲刷、不易保存,但为何泥塑艺术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一方面是由于制作材料随处可见、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中渗透了诸多文化思想、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百种看法。泥塑形态万千,可谓森罗万象,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角色都能在人们思维加工与动手创造下呈于眼前,匠人的作品栩栩如生、神韵丰满;孩童的作品浮夸抽象却充满趣味,每个人都能通过泥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时至今日,泥塑与传统文化已经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并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价值,同时它也有着远超想象的文化传承作用,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泥塑内容,通过讲故事、谈人物、品精神的方式丰富主题,充分发挥泥塑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凝练民族自豪感、形成文化归属感。

二、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以泥为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本身就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也不难看见不少低年级学生喜欢玩泥巴,把水和土和成泥,然后创作出自己的“大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慢慢觉得玩泥巴是不雅的、幼稚的,学生只是意识到了泥巴的可塑性与娱乐性,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泥塑的艺术价值。这时候,教师通过将泥土引入课堂,会让学生感觉到“原来老师也喜欢‘玩泥巴’,这并不代表幼稚和不成熟,而是备受很多人喜爱的。”以这种方式改变学生对“泥”的认知,给小时候的“玩”富裕更深层含义,唤醒尘封的快乐记忆,帮助学生回想起制作泥玩具后的喜悦,一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二是“泥”作为一种生活元素能迅速勾起学生兴趣,将其引入到美术课堂之中。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干净、快捷,常常会用橡皮泥做材料,深受学生喜爱、颜色绚丽夺目,纵观我国泥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分支,如天津“泥人张”彩塑、江苏惠山泥人等,都是通过色彩的有效结合来让作品独具特点。但从学生泥塑技能水平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角度来说,彩色泥塑分为“形”与“色”两大领域,“形”为骨、“色”为神,各有各的妙用且关系紧密,哪个单拆开都有着丰富内容,而对于刚接触泥塑的学生而言,对工艺的不了解、对色彩的不敏感等都是阻碍其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此,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泥塑制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性,遵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单色泥料,或让学生自行挖掘、筛滤、调配泥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使其深入了解“土”“水”的妙用,研究泥土可塑性、坍落度与泥土中颗粒物集配、加水量多少之间的关系,将美术课堂变为一个小型的科学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泥文化、品味泥韵味。避免因颜色调配、分配影响,而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以塑为用,让学生感知技艺魅力

学生在未经过系统学习的前提下,往往是凭天分、凭爱好、凭感知去创造泥制品,不了解也没学习过相关的制作技巧,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与泥塑相关教育产品,但大多都是提供模具直接成型,学生要做的只是简单配比后填充、压实,对泥塑工艺乃至泥塑文化本身知之甚少。为此,以塑为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行度较高的思考路径与操作方法,发挥制作技能的工具作用,让学生更有耐心、更有信心,逐渐加深对泥塑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对手工艺品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精美的泥塑作品照片,当然也可自制或采购相应物品,供学生近距离观察,让其思考“这些工艺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自己是不是也能做成这样?”并将制作泥塑作品的大体流程与主要步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全面认识泥塑产生的全过程,学会相关技艺,并在后续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以达到灵活运用雕塑方法来直抒胸臆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避免仅从口述让学生了解泥塑的趣味性,改变固话的教学方法的制作流程。教师应以鉴赏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浏览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通过千奇百怪的形状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比如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展示南京浮雕中的代表作,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什么是浮雕、什么是圆雕,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使其能动思考制作方法、作品中的深层价值是什么。在设定主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使二者达到平衡,并通过比赛的形式为其创设竞争环境,让学生在求胜欲的促进下融入泥塑技艺探究之中,争先恐后的创造能展示自我思想,有灵魂、有内涵的作品。

(三)以文为骨,拓展课程资源

泥塑本身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其教育价值不单单是在技法上,更融于思想、高于形态,开发课程资源,以文化传承为主心骨进行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文化视角、地方视野,一方面搜寻当地特有的泥塑文化,深入剖析各作品背后的所特有的历史特征、文化特征等,找出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课程学习需要的典型案例,将其引入到的课堂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泥塑的表现力强、包含元素多、形态万千、含义多样,教师可根据泥塑特性所在,搜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传统节日等与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有关的具体元素,来拓宽学生视野,在学习相关内容、品味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创作素材,提供创作灵感,以特定文化内容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文化内涵有一定了解后能发挥想象力去创作泥塑作品。在寻找文化资源时要灵活多变,有泥塑找泥塑、有文化融文化、无特色品生活。如天津泥人张、无锡彩塑、惠山泥人等有关地区本就有和泥塑相关的特色文化内容,在教学中便可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若无特色文化,则可将一些早就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提取出来,如茶文化、年文化等,让学生了解茶具、制作茶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泥塑有着帮助学生传承经典、感悟生活,动手动脑、启发思维等多种教育价值,相关工作者应更加积极地探究泥塑背后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实现泥塑与文化的高度融通,在培养小学生美学素养与专项技能的同时,培育出更多熟知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学子,为学生长远发展及我国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猜你喜欢
泥塑文化学生
泥塑玩具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