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特点及复习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07 16:06吉林师范大学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真题学案题目

■吉林师范大学 李 悦 张 勇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与其他时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对学习产生了一些影响。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生,逐步了解到其在学习物理时的特点,并借此特点提出了如何高效地带领学生复习物理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在物理复习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复习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的特点,并且提出如何高效地组织复习课堂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物理复习效率。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对新鲜事物也有着浓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喜欢主动探究问题。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的心理特点:思维比较灵敏,能够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精心思考问题;善于观察事物,能够注意到微小的物理变化;感官协同作用能力强,能够做到手、脑、眼、耳等同时起作用;记忆力强,能够在学习了某一概念或者知识点后将其识记在心中;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力将抽象的知识点想成具体的事物;存在矛盾心理,常常进行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二、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差异性设计复习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新课改中重点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复习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设计出复习学案,促使学生在自主完成学案的同时回忆起物理知识点,同时有效提升自主复习能力。

例如,学生在复习“物态变化”知识点前,初中物理教师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出三套不同的复习学案供他们练习,以便提高其自主复习能力。在设计复习导学案前,物理教师对关于物态变化中所涉及的关于温度、物质三态转化、晶体熔点、液体蒸发、液体沸腾、热现象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学生分成了三个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中考考试重点,设计出了对应的三套复习学案。在复习课前,教师将复习导学案按照学生层次分发给学生,促使他们能够在一拿到导学案时能够快速提笔将记忆里的相关内容填写进去,进而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在每份复习导学案中,物理教师还适当地添加了一些对各层次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目,希望学生能够在快速完成导学案简单题目的基础上,能够应用这些知识点尝试将该题目解答出来。学生在完成复习导学案的过程中,复习兴致和复习能力都有所提升,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复习效率的升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巧妙搭建合作复习小组平台,提升学生复习效率

在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巧妙地搭建合作复习的小组讨论和探究平台,促使他们共同商讨和解答相关题目,进而实现温故知新的目标,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其他人不同思维下解题的高效性,进而使得课堂复习效率逐渐提升。

例如,学生在复习“电学”相关知识点时,一上课,物理教师便将一则出现事故的实验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连接电路图才能够使得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在最左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在学生积极讨论和探讨过后,物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电路连接方式、电阻、电压、电流等知识点,促使学生通过重新温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将回答出正确答案,并且加深对此类题目的印象,能够一看到题目便能够回忆出题干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小组复习中,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快速回忆出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建立起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提升复习效率帮助极大。

(三)利用微课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重难点知识直接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复习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同时还能够实现反复看、反复学习的目标,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印象,进一步提升复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复习“光现象”相关知识点时,物理教师首先将与光学相关的知识树状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初步认知并唤起学习记忆。在学生迅速回忆知识点时,初中物理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分别出光的色彩、不可见光、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的相关微课视频,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到光源的定义和分类、光的色彩、红外线、紫外线、光线的表示方法、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等重点知识。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能够将视频中的知识点与树状图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对于光现象相关知识的记忆,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对其熟练应用物理知识,解答相关题目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四)借助真题引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构网路体系

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复习课堂教学活动时,同样可以借助真题展开,通过一道真题的讲解将所涉及的各个相关知识讲解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知识的同时,帮助其重新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结构,促使学生能够在练习其他题目时能够想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复习“声现象”知识点时,物理教师借助真题引出了关于此知识点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并由此展开复习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一些知识点重新串联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复习效率。课上,物理教师先将真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生源处减弱噪音;B.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正确选项。此时,物理教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呈现出来,而是由题干中给出的噪声、响度、超声波、振动等字眼,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与声音的利用三大方面知识点,促使学生了解到“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可以从生源、传播过程、人耳三种途径防止噪声传播”等知识点。学生在重新复习了关于声音的知识点后,能够在脑海中重现构建出知识网路结构图,为从容应对中考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效的物理复习课堂教学策略,以此逐步提升学生课堂自主复习能力和复习效率,希望他们能够在复习课上做到查漏补缺,进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真题学案题目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追根求源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