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2021-01-08 18:27诸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血虚银屑病血瘀

诸俭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0 引言

白疕属于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及鳞屑损害,别名又叫“疕风”、“松皮癣”、“干癣”[1]。西医称之为“银屑病”。银屑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根据疾病发展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消退期[2]。目前,西医治疗银屑病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但往往容易反复,维持时间短。临床治疗多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1 银屑病评价方式

目前,银屑病已经被划分为心身疾病的范畴,该病对人类不仅仅会造成躯体上的危害,同时也存在社会心理因素。现在学者应用社会心理指标生活质量QOL来评价严重程度[3]。

PASI评分系统采用头、上肢、躯干、下肢4个部位红斑脱屑、浸润、受累面积等指标的等级评分。PASA评分法在临床诊治银屑病中应用最多。

2 银屑病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先是认为“风”、“寒”、“湿”为白疕的主要病因,风寒湿邪客于腠理,引起气血否涩。后来,逐渐认为与内因有关,主要为“血燥”、“血虚”。现代中医认为其病因既有外感六淫,又有禀赋不良、内伤七情,提出了“血热”、“血瘀”、“血虚”病机。从古代到现代,对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为其临床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属于免疫性疾病,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介导及趋化因子参与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MC、KC、DC 等在活化的作用下产生 IL-6、IL-8、IL-12、TNF-α、IFN-γ 等炎性因子,能够对角质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促进作用。活化的 T 淋巴细胞包括 Th1、Th2、Th17、Th22 等,能够分泌出 IL-2、IL-17、IL-22、TNF -α等细胞因子,同时对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产生作用,加重了皮损的形成[4]。

3 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

近年来,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在不断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为“血分论治”,其中有血热、血虚、血瘀研究[5]。在祖国医学中“血热生风”、“血虚生风”的理论与银屑病病机相符。 从中医角度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其相关的免疫指标、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均较为明显。银屑病从血辨证、调血论治的观点认为,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中燥、 热、风为标,血为实,这就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 银屑病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对银屑病进行分型:(1)血热型:常用的方药为犀角地黄汤加减;(2)血燥型:常用的方药为养血润肤汤加减;(3)血瘀型:常用的方药为桃红四物汤加减;(4)风湿型:常用的方药为自拟祛风除湿、解毒活血方。无论哪个证型都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遵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原则,在治疗期间使用发挥该作用的中药,从而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炎症的发生,对免疫功能的提高也有很好的效果[6]。

当前治疗银屑病的主导思想仍是“从血分论治”,其发生与机体的免疫情况有密切关系,且脾肾两虚是该病的病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脾肾进行有效的调理,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

银屑病证型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所表现出的中医证候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又是相互转化的。瞿幸教授认为血热证是银屑病的基本证型。(1)患者在发病的最开始大多数为血热证,经过治疗后血热会逐渐转归直到治愈。或血分热盛,煎熬津液,血液黏滞成瘀。或血分热盛,耗伤阴血,失于濡养而化燥;(2)在血热证到血瘀证之间,尚有血热未清血瘀已成之血热血瘀证。在血热证与血燥证之间,亦有血热未清津液已伤之血热血燥证。在血瘀证与血燥证之间,又有因瘀失养或因燥成瘀之血瘀血燥证。

潘祥龙[8]认为银屑病血热内蕴,郁久化毒,毒热之邪燔灼阴津,以至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临床表现是虚实并见,“血分蕴毒, 瘀阻脉络”可视为其本。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解毒凉血活血,重视虚实兼症,同时注意生活调理和情志调节。

欧阳恒[9]总结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有风热证,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血燥证,湿热证,冲任不调证,风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毒恋证,毒热伤营证。

朱其杰[10]总结银屑病的辨证论治:(1)血热型(兼风盛,湿热):在用药治疗中应遵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原则;(2)血燥型(兼风盛,血虚):在治疗中应选择有养血、祛风、润燥的中药;(3)血瘀型(兼气滞):在治疗中基本同于血热型,要遵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原则。

秦万章临床习惯上寻常性银屑病从血热、血瘀、血虚、血燥论证,脓疱性银屑病以血毒、血热、血瘀为主,红皮病型银屑病则多以血热、血瘀、血毒为主辨证,关节病性银屑病则按血寒、血虚、血瘀论治[11]。

5 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张丽丽等[12]统计文献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有(1)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常用中药有黄芩、土茯苓、生地、丹参等;(2)养血、祛风、润燥法,常用中药有当归、防风、麦冬等;(3)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常用中药有黄芩、土茯苓、丹参、乌梢蛇等。

6 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

银屑病外用中药外涂,克银膏,祛银酊,莪术油霜剂,凡士林外涂。卡泊三醇(维生素D3类似物),其通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发挥作用,是治疗轻、中度慢性斑块性银屑病的药物[13]。尿素乳膏具有角质软化和保湿功能,可改善银屑病患者皮肤干燥、脱水。

7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对于银屑病患者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银屑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需要对皮肤进行持续性的护理,以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能对皮肤进行保护,经过长时间的护理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屏障,预防银屑病复发[14]。

对于银屑病患者在饮食上也应多加注意,一般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可多进食豆制品,少食油腻,忌食鱼腥,辛辣刺激物和酒[15]。

银屑病患者在穿着上也有一定的要求,衣服应选择宽松的款式及柔软的面料,尤其是内衣要精心选择好,皮损处保持湿润,禁止搔抓,温水浇浴,在疾病的急性期不能洗浴,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患者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的失眠时间,在情绪上要保持愉悦,有乐观的心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虑[16]。

综上所述,银屑病中医临床对其病因病机有了一定深入的认识,能够通过辨证论治,运用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5]。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对于银屑病治疗应当不仅仅要积极治疗,而且要指导患者自我保健;不仅重视药物治疗,而且重视心理治疗,综合整体地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血虚银屑病血瘀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