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1-01-10 00:10吴哲刘微潘凤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评分统计学

吴哲,刘微,潘凤鸣

(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2 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0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难以根治,病情不断进展、恶化,最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针对老年慢支的病因、病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根据具体患者情况和每一个体的特点建立个体化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58~87 岁,平均(68.5±5.5)岁,病程6~26 岁,平均(16.8±2.5)年。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9例,年龄59~88 岁,平均(69.5±6.5)岁,病程5~27 岁,平均(17.5±3.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给予患者生活和饮食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一般护理干预: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阳光充足、清洁、无烟雾污染。定期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当的温湿度,不要将宠物留在室内。②饮食:本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适当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可以更好地治疗。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饮食、补充必要蛋白质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果食欲不好,可以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注意食物的颜色和气味,鼓励患者多喝水[2]。③休息:急性发作时出现发热、气短、急性咳嗽时,应卧床休息,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稳定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进行抗寒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所以最好不要引起疲劳和不适。④避免诱发因素: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冬天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冬春季节气候多变。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避免感冒,防止病毒和细菌感染。戒烟,避免吸入烟雾和有害气体。

(2)临床观察与干预: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体力劳动。注意保暖。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正常活动。注意咳嗽、咳痰的时间频率、特征、数量、特征和颜色。必要时,可留痰检查。咳痰时可在病者的背部进行轻轻拍打,帮助排痰。拍打背部时,手呈杯状背隆掌。手指的前部和大鱼际和小鱼际与病人的皮肤接触[3]。腕关节用力要均匀,从肺底部向上,从外到内。同时,要求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对于老年危重病人,叩背时用力不宜过猛。同时观察患者的脸色、呼吸、心率等情况,患者还可以进行吸入水蒸气或鼓励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 mL 水,以保证呼吸黏膜的湿度,方便排痰。饭后坚持刷牙,或用温盐水漱口。漱口时让盐水到达喉咙,这样可以消除口臭,增加食欲。简单的雾化装置可用保温杯将热水灌满,杯口倒置,让热蒸汽从漏斗底部的小泄漏管中逸出,病人慢慢吸入,但要注意防止烫伤。在治疗稳定期,要避免接触和吸入有害烟尘等刺激性气体;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和健康教育,增强抗寒能力;戒烟,注意保温,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对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当患者喘息、窒息加重,呼吸困难时,应采取坐姿或半卧位,给予吸氧,并指导患者减少活动[4]。协助病人进行生命护理。如发现患者明显气短、发绀甚至嗜睡,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咳嗽、咳痰及药物副作用,并观察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服用祛痰药水后不要立即喝水,以保持咽部的局部效果。应慎用可待因等强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而加重气道阻塞和炎症。

(3)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患者常有孤独、抑郁、悲观等情绪。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容易产生急躁和恐惧[5]。少数患者由于夜间病情加重,容易长期失眠。因此,家庭成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对失眠患者,分析失眠原因,做好宣传解释,减轻心理压力,帮助患者了解不良心理会加重病情,对身体康复有害;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保持环境安静,采取舒适姿势,引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等)、温水洗脚、喝热牛奶等,促进睡眠。老年人应小心使用镇静剂和催眠剂。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关心病人,耐心引导病人。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病诱因、主要发展过程、并发症、治疗过程及预防措施等防治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处理好本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指导患者学习应对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6]。

1.3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心理状况在干预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7]。参照QQL-100 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测,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且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4 例,显 效26 例(59.09%),有 效15 例(34.09),无 效3 例(6.82%),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44 例,显效20例(45.45%),有效15 例(34.09%),无效9 例(20.45%),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护理干预前(38.92±7.28)分,护理干预后(21.55±5.08)分;SDS 评分护理干预前(36.62±7.06)分,护理干预后(20.06±5.36)分;对照组患者SAS 评分护理干预前(38.88±7.43)分,护理干预后(32.16±8.40)分;SDS 评分护理干预前(36.61±6.99)分,护理干预后(29.58±7.12)分;护理干预后SAS 和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 和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前(48.62±6.86)分,护理干预后(72.45±8.50)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前(48.60±6.79)分,护理干预后(59.56±6.35)分;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是一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若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9]。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工作,让患者了解到慢性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有利于患者恢复。让患者从意识,对用药、生活饮食方式等进行改变,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护理干预后SAS 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综合护理方法更有利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护理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评分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