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作用

2021-01-10 00:10白文婷胡志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头位眼震规管

白文婷,胡志臣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内蒙古 兴安盟)

0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具有自限性,容易复发,在前庭性眩晕患者中约占20%~30%。眼震特点是BPPV 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位置试难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目前,通过视频眼震电图提供的眼震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对患者眼震特点进行判断[2]。本研究对近几年来眼震电图在BPPV 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1 眼震电图在BPPV 诊断中的作用

BPPV 的诊断主要包括3 个步骤,先运用眩晕病史调查表详细采集患者病史,结合评分情况、临床特征对患者初步病情进行评估;通过多种变位试验所诱发的特征性眼震对受累半规管进行观察与识别,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眼震电图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自发性眼震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等视眼动系统检查,凝视试验,静态位置试验,Dix-Hallpike 试验与滚转试验等动态位置试验,前庭双温试验,固视抑制试验等[4]。其中Dix-Hallpike 试验与滚转试验是目前BPPV 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两种主要方法。

1.1 眼震电图对于BPPV 的诊断作用

眼震电图中的平稳跟踪试验、扫视试验、视动试验、凝视试验等4 个视眼动系统检查项目能够反映大脑皮层、脑干、小脑、前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有效区分外周性前庭病变与中枢性前庭病变。BPPV 患者头位变化时,会造成耳石脱落,从而引发眼震与眩晕。前庭冷热试验能够作为眩晕诊断尤其是前庭周围性病变引发的眩晕诊断的一个最重要的试验方法,能够检查半规管功能。研究显示,BPPV 患者与正常人在自发性眼震检查、凝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扫视试验4 项检查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冷热试验结果上有显著差异,BPPV 患者冷热试验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5]。有研究显示,后半规管平稳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性眼震双侧不对称比例、变温试验患侧CP>25% 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前半规管型BPPV 与外半规管型BPPV,扫视试验准确度异常率、凝视性眼震出现比例则无明显差异,这种结果提示部分BPPV 患者可能存在前庭中枢功能障碍与半规管功能障碍,且PSC-BPPV 因其血供来源与前半规管与外半规管不同,可能导致中枢与内耳循环障碍较高。因此,VNG 作为一种快捷、简便、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BPPV 患者的前庭中枢功能与半规管功能病变进行检查[6]。

1.2 Dix-Hallpike 试验(D-H 试验)在PC-BPPV 诊断中的作用

该试验是目前诊断PC-BPPV 的一个金标准,试验方法为:连接眼震视图仪或视频眼震电图仪,患者取坐位,头戴视频眼罩,水平方向向一侧旋转头部45° 后,迅速躺卧保持头部悬垂10°~30°,扫描记录患者眼震大小、持续时间、眼震方向,缓慢恢复体位;朝对侧水平方向旋转头部45°后,迅速躺卧并保持头部悬垂10°~30°,再次记录患者眼震大小、眼震方向、持续时间,缓慢恢复体位。若受累耳位于下方时,后半规管内的漂浮耳石会向着远离壶腹嵴的方向移动,内部淋巴液则会向着壶腹嵴方向移动,进而激发了前庭的以眼球上级为标志的垂直扭转。2~5 s 潜伏期后一般就会出现眼震运动,60 s 内自行停止时则提示患者存在PC-BPPV 的可能性,患者恢复坐位后,眼震方向发生改变,眼震强度也会在反复诱发后逐渐减弱并消失。有研究显示,PC-BPPV 患者患侧在D-H 试验中患侧头位均可记录到较强的垂直向上的眼震,对PC-BPPV 的检出率可达88.0%~92.86%[7-8]。

1.3 滚转试验在HC-BPPV 诊断中的作用

滚转试验主要用于HC-BPPV 检查。试验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端斜垫木板,使上身与水平面保持30°,医师协助患者将头向一侧迅速转动90°,再将头回转至正中位,并迅速向对侧转动90°。正中位的头位顺序完成。每种头位维持2 min 或待眼震停止10 s 时变换头位,有持续性眼震时需要持续观察1 min。完成至少2 个循环的滚转试验后,将第2 个循环所诱发的水平眼震作为责任半规管侧别的判断依据。若患者出现眩晕与水平方向眼震则为阳性,向左侧诱发出眼震则为左侧病变,反之则为右侧病变。研究显示,滚转试验对于HC-BPPV 的检出率可达95.5%~100%。PC-BPPV 与HC-BPPV 在眼震方向、潜伏期、持续时间方面有明显差异,PC-BPPV 潜伏期可达3~155 s,平均可达(26.36±18.70)s,HC-BPPV 潜伏期则为0~15s,平均为(3.59±2.01)s,差异显著;PC-BPPV 持续时间为2~23 s,平均(10.88±8.89)s,HC-BPPV 则达3~140 s,平均(25.34±20.12)s,差异显著,此外,PC-BPPV 眼震方向主要为垂直向上型眼震,HC-BPPV 则为水平向地性或离地性眼震[9-10]。

1.4 VNG 在多半规管型BPPV(MC-BPPV)中的定位诊断作用

MC-BPPV 是一种极为少见的BPPV,在诊断时需要通过多种位置试验诱导相对应半规管的特征性眼震,连接眼震视图仪后,患者佩戴视频眼罩,先给予D-H 试验后,继续进行滚转试验,经过多位置试验后,能够对病变半规管进行准确定位。如,患者行D-H 试验时,头向患侧坐位到躺卧位时,会有明显的上跳性垂直扭转型眼震,再转为坐位时,又会出现反方向眼震,行滚转试验时,头偏向健侧时,就会较弱的水平旋转型眼震。双侧患者行D-H 试验时,头向任何一侧偏转时,坐位与躺卧位下均会有上跳性垂直扭转性眼震与眩晕,恢复坐位时则会出现反方向眼震。同侧上半规管伴水平半规管BPPV 患者在D-H 试验时,若头转向健侧,坐位与仰卧位均会有下跳性扭转性眼震与眩晕,恢复坐位时则会有反方向眼震,滚转试验时则有双侧离地性水平旋转性眼震与眩晕,健侧强,时间>60 s。

2 眼震电图在BPPV 治疗中的作用

VNG 对于BPPV 的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法复位为主,手法复位时,VNG 的监视与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C-BPPV 主要是在眼震图监视下采用Eply 手法或Semont 手法复位,HC-BPPV 中的水平向地性采用Barbecue 翻滚法或Gufoni 手法复位,水平离地性方向可转换BPPV 采用翻滚法或Gufi 手法复位,水平离地性方向不可转换BPPV 采用李氏复位法等进行治疗[11-12]。移位过程中,若患者未按照医生指示及时变换体位,都可能使耳石跌落至另一半规管中,因此,复位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耳石脱落部位的准确判断,因此,临床上将眼震电图监视作为BPPV 手法复位治疗的重要条件。

3 结语

BPPV 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特征性眼震是其诊断标准之一。眼震电图操作简便、无创伤、成本低、可重复性与耐受性强、眼震记录可实时记录保存等优势,成为目前替代祼眼观察法对BPPV 患者进行诊断、病变半规管定位及手法复位监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BPPV 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准确、客观的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指导。

猜你喜欢
头位眼震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42例轻嵴帽患者的眼震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内耳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动物也会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