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在肺部微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10 00:10阿布都买拉木阿布都吾甫尔杜亮陈康金澄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探查胸腔镜结节

阿布都买拉木·阿布都吾甫尔,杜亮,陈康,金澄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肺部微小结节是指直径不足1 cm 的小结节[1]。孤立性肺结节通常为圆形或者类圆形,一般结节的直径不超过3 cm,当结节的直径越大,肯定越容易被发现,但结节越大也就预示着病变的程度越严重,时间越长[2-3]。若能够通过有效的检查方式检出并明确诊断微小结节的病变类型,也就说明可对早期病变有效诊断。CT、X 线、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是临床上比较多用的影像技术,但是对于微小结节的明确诊断难度较大,即便是CT 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未达到理想的效果[4-5]。明确诊断的延迟将会导致结节进一步发展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干预,造成患者治疗时机延误,也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恶性进展,故临床上对如何有效检出、明确诊断肺部微小结节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所入选的患者展开关于胸腔镜在肺部微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肺部微小结节患者,入院时间在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入选患者共82 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6]:在CT 扫描检查中,肺周围存在圆形、类圆形的结节,直径<0.5 cm 的患者;术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痰细胞学检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前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排除标准:存在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病变的患者。

入选的82 例患者中有男性49 例,女性33 例;年龄45~75 岁,平均(60.68±10.75)岁;症状表现:咳嗽9 例,胸痛7 例,胸闷3 例,无症状63 例。

1.2 方法

(1)如果患者的肺部小结节直径不足1 cm,且距离脏层胸腔膜深度在5 mm 以上,手术中触及的难度较大,针对此类患者,在术前采用CT 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 wire 定位。入选的82 例患者中,有38 例患者存在此种情况,采用Hook wire定位结节,另外44 例患者的肺部结节位于肺表面,在CT 扫描下表现出高密度特点,可通过探查,同时结合解剖位置的特点能够触及结节,针对此类患者,未在术前采用Hook wire定位结节。

(2)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并采取健侧肺通气。分别在患侧的腋中线第7 肋间做一个长度为1.5 cm 的切口,在腋前线第4 肋间做一个长度为2~3 cm 的切口,并在腋后线第9 肋间做一个长度为2 cm 的切口,将Trocar 通过腋中线切口置入,将胸腔镜置入。

(3)针对已经进行Hook wire 定位的患者,根据定位的结果进行探查以确定结节的位置,在探查到结节后采用割缝合器在距离结节边缘2 cm 的位置进行肿块切除,采用楔形切除方式。针对未进行Hook wire 定位的患者,在胸腔镜的引导下,采用卵圆钳或手指进行结节的探查,在探查到结节后将操作器械置入,使用抓钳将阶级肿块提起,并在距离其边缘2 cm 的位置采用切割缝合器进行切除。将获取的病理组织去除后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针对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癌前病变以及转移瘤的患者,置入胸管,确定无出血和漏气现象后进行关胸处理;针对病理结果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在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手术与淋巴结清除手术。

2 结果

2.1 入选的82 例患者在胸腔镜技术下的诊断结果

(1)恶性肿瘤的患者有31 例,其中腺癌患者15 例,占48.39%;肺泡细胞癌患者6 例,占19.35%;鳞癌患者8 例,占25.81%;不典型类癌患者1 例,占3.23%;转移性癌患者1 例,占3.23%。

(2)良性病变的患者有27 例,其中炎性假瘤患者10 例,占37.04%;肺内淋巴结患者7 例,占25.93%;结核病病患者5 例,占18.52%;错构瘤患者3 例,占11.11%;硬化性血管瘤患者2 例,占7.41%。

(3)癌前病变的患者有24 例。

2.2 入选的82 例患者手术情况

(1)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有31 例,占37.80%。其中有1 例确诊为转移瘤,进行了病灶局部切除术;有3 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但由于患者的肺功能较差,仅进行了单纯的楔形切除;有27 例进行了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手术与淋巴结清除手术。

(2)通过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有27 例,占32.93%,此类患者均进行了病灶局部切除手术。

(3)通过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的患者有24 例,占29.27%,进行了大楔形切除治疗,其中有1 例在进行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手术时出现了肺动脉分支出血,进行了胸腔镜下缝合成功止血,完成手术。

2.3 入选82 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最少的为20 mL,出血量最多的为480 mL,平均(260±80)mL。

(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有2 例,出现胸腔积液有1 例,胸管拔除时间在1 周以上有1 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患者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均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患者,且无围术期死亡的患者。

3 讨论

肺部微小结节的病变类型鉴别一直是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常用的胸部CT 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查、痰细胞学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检查方式,其诊断价值均不太理想,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情况[7]。

通过此次的研究结果可看出,胸腔镜技术的运用,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且该技术的安全性高,并且对于良性患者而言,在术后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也明确了结节的诊断,同时完成了诊断与治疗,消除了肿瘤的恶性进展风险,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8]。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在进行表浅、CT 提示密度较高的肺结节患者的诊治中,在术前应根据CT 扫描的结果来判断患者肺部结节所在的位置,再根据患者的肺部情况使用卵圆钳、手指进行探查。如果微小结节距离脏层胸膜深度在0.5 cm 以上,或者CT 提示密度低,应在术前2 h 进行Hook wire 定位结节。如果一些结节的密度较低,Hook wire 定位十分关键,一定贯穿肿块,在切下组织时,沿着穿刺针进行寻找,可提高寻找的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影像诊断方式诊断肺部微小结节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胸腔镜技术后,能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检查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在肺部微小结节诊治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诊治技术。

猜你喜欢
探查胸腔镜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