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检疫中猪黄疸的鉴别诊断及防控对策

2021-01-10 08:37陈祥文
饲料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屠宰

陈祥文

(萝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龙江 萝北 1542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避免不了要面对很多疾病以及疫病的风险,而猪黄疸较为常见,主要引发原因为生猪自身代谢水平的降低,导致胆红素浓度过高,在皮肤组织以及不同脏器中出现黄染情况。为了降低此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保障,从源头切断黄疸肉的流通途径,需要加强生猪及猪肉的严格检疫,让人们在食用猪肉的过程中更加放心,同时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猪肉食品安全来说,猪黄疸有着严重影响和危害,此类猪肉制品不仅容易携带不同种类的病原菌,还可能含有寄生虫。为了避免此种猪肉在市场上流通,需要加强猪黄疸的鉴别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及控制。

1 黄疸和黄脂猪肉的形成原因

1.1 出现黄疸猪肉的主要原因

黄疸的出现是因为在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皮肤组织、黏膜以及脏器的黄染,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由代谢紊乱引起。黄疸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即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其中隐性黄疸没有十分显著的临床表现。引发猪黄疸的原因为身体代谢能力减弱,出现的胆红素浓度过高,使不同的机体组织出现黄色,存在黄疸的猪肉制品流入市场,可能携带很多种传染性疾病以及不同种类的寄生虫。

1.2 出现黄脂猪肉的主要原因

黄脂猪肉的具体表现为:主要在网膜、腹部以及皮下脂肪等部位出现黄色或者深色的症状,而其余的器官没有明显异常表现,同时也不存在病理变化。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药物性黄脂以及饲料源性黄脂。首先,药物性黄脂是因为对生猪注射了黄色的药剂,机体吸收之后没有完全代谢掉即被屠宰,所以在猪肉中会见到残留的药物;其次,饲料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也可导致猪黄脂肉的出现。

2 黄疸和黄脂猪肉的鉴别技巧和诊断方法

2.1 黄脂和黄疸的区别

黄脂的存在位置仅为脂肪组织,通常情况下,在肠系膜以及腹部脂肪对应皮下位置会有差异性表现,但是不会有黄色体现在其他组织。针对黄疸的发生而言,具体位置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部分病例会在除脂肪外的内脏以及关节液中出现黄色,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仔细观察。

2.2 宰前检疫环节

在屠宰之前,通过肉眼看到的症状无法进行黄脂和黄疸的区分,在最终确诊之前需要选择存在黄脂和黄疸表现的生猪进行比较和区分,将此类群体作为重点检疫对象。之后在实际屠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疫工作,从而对是否为黄疸做出明确判断[1]。

2.3 宰后检疫环节

在对生猪屠宰后开展检疫工作时见到黄色的肉,需要对皮肤进行观察,之后查看囊液以及关节滑液,明确以上部分是否存在发黄的现象。针对黄疸猪肉而言,黄色不仅体现在脂肪上,还可以体现在血管内膜、皮肤黏膜以及组织液中,但身体器官没有明显的黄色体现。如果通过屠宰后的检疫依然无法进行黄疸的辨别,需要将猪肉静置一段时间,若出现黄色减退的情况,则说明是黄脂,但是没有任何变化的猪肉,则为黄疸。

2.4 实验室检查

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使得检疫结果更加令人信服,需要开展实验室检查工作。首先,在疑似黄疸病例的猪肉上取下5g脂肪,放入一个烧杯中,并用剪刀将脂肪剪碎;其次,选取50%的乙醇40mL,倒进烧杯中,搅拌均匀和充分后,过滤,取滤液5mL倒入试管,并滴入12~15滴浓硫酸,进行均匀振荡。如果试管内的滤液变为淡蓝色,说明脂肪中的胆红素浓度很高,可以确定猪肉为黄疸肉[2]。

3 生猪检疫中猪黄疸的防控措施分析

3.1 加强生猪宰前、宰后检疫

针对生猪养殖场开展疫情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疑似黄疸病例,需要及时做好隔离饲养工作,同时通过屠宰进行确诊,如果疑似病例被确诊为黄疸,应该及时上报给有关的监督部门,采用无害化方法进行处理,切断黄疸肉流入市场的途径。相关监督部门还需要针对市场上流通的猪肉及其制品做好检疫工作,保证合格猪肉都有明显标识,如果在检疫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发现有经销商以次充好,存在黄疸猪肉瞒报情况,需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让猪肉市场更加规范化,保证食品安全。

3.2 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检疫鉴别诊断的重视

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检疫机构需要提高对黄疸肉鉴别和诊断的重视,增加资金支持,建立专业且完善的实验室,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动物检疫水平。通过先进检验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猪肉处理相关的重要决策提供充足的基础依据,避免黄疸猪肉流入市场。

3.3 政府部门需要增强猪肉食品安全意识

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食品行业安全管理,不断拓宽动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渠道,让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增强人们的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提高消费者辨别黄疸猪肉的基本能力。通过广大群众的监督,能够有效避免为黄疸猪肉提供流通市场,进而使猪肉的品质和安全得到保障。

4 结 语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食品安全逐渐加强重视,尤其对于猪肉而言,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之一。为了避免黄疸猪肉在市场上流通以及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掌握鉴别诊断方法,明确临床症状和具体表现,与黄脂进行区分和鉴别,必要时采取实验室检疫手段,使得防疫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饲养的措施,如果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出现病情蔓延,保证健康养殖工作的有序落实,促进养殖场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屠宰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