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乳仔猪腹泻的母源性和非母源性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

2021-01-10 08:37熊程辉
饲料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母源酮体猪只

黄 进,熊程辉

(1.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系,郑州 450001;2.河南大陆农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0001)

仔猪腹泻是现代化养殖场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猪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每年都给猪肉产业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仔猪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腹泻是多种疾病的表象,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仔猪肠道微环境不稳定、肠道免疫系统不成熟、早期补饲和断奶等因素往往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功能紊乱引发腹泻[1]。另外,大肠杆菌、非洲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应激、饲养环境变化等均可引起仔猪腹泻。

1 引起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

1.1 母源性因素

母体可从多个方面影响仔猪使之发生腹泻,称之为母源性腹泻。母源性腹泻主要表现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一般有分为肝源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和酮体性腹泻。

肝源性腹泻发病日龄一般在产后1周内。母猪表现为眼睛比较脏,泪斑明显,并且打针无效。病因为母猪使用抗生素保健时,造成了肝脏损伤。另外,饲料霉菌毒素超标或剩料霉变也可导致母猪肝脏损伤严重、胆汁分泌异常,仔猪无法消化乳脂而发生腹泻。母源炎症性腹泻发病多在产后第2周,母猪表现为阴户脏或有石灰尿。打针有效,针停复发。病因为母猪有生殖系统炎症,如子宫炎、阴道炎、乳房炎等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母猪通过奶水把病菌传给仔猪引发仔猪腹泻。母猪生殖道炎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程过长。仔猪酮体性腹泻一般发生在15~17日龄以后。如果母猪窝产仔猪在13头以上,并且掉膘明显,仔猪腹泻则可以考虑酮体性腹泻。酮体性腹泻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母猪消化吸收率差,采食量上去不,或者饲喂次数过少,导致母猪的采食量满足不了仔猪对奶水的需求量,天生母性的原因诱导母猪通过消耗自身的体营养来满足奶水的供应,从而产生过量的酮体,导致仔猪酸中毒而发生腹泻。

1.2 非母源性因素

非母源性腹泻分为生理性腹泻、病原性腹泻、营养性腹泻、环境性腹泻四种情况。

1.2.1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主要是由仔猪胃酸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母源抗体逐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仔猪腹泻,以及断奶、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仔猪腹泻。胃肠是抵御有害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断奶初期的仔猪胃肠发育不完善,功能较弱。并且,胃与神经系统之间没有完全建立条件反射,壁细胞分泌的胃酸不足,游离盐酸缺乏,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没有经过完全消化的腐败饲料为小肠内致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发生腹泻。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好,能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断奶应激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仔猪抗病力差,不能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和繁殖,导致腹泻等多种疾病发生。另外,换料、转群等应激因素均可影响肠道完整性及其正常功能[2]。断奶应激进一步影响仔猪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研究表明,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补充内源酶,提高仔猪的消化能力,仔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得到了改善[3]。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腹泻率著下降[4]。

1.2.2 病原性腹泻

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仔猪腹泻最常见的原因[5]。引起细菌性腹泻常见的病原有梭状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6-7]。对我国养猪生产危害较大的病毒有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EDV和TGEV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PEDV感染的仔猪,结肠黏膜和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仔猪有显著的不同。感染PEDV猪结肠中有害微生物,如埃希氏菌、梭菌、球菌的比例提高了,而有益微生物,如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的拟杆菌等的含量则出现了下降,从而打破了微生态平衡[8]。K.Katsuda等[9]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病原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哺乳仔猪中,60.8%的腹泻病例由单一病原感染引起,22.2%的腹泻病例由联合病原感染引起。在断奶仔猪中,43.1%的腹泻病例是由单一病因引起的,47.4%的病例是由联合病因引起的。轮状病毒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病例中最常见,分别占67.3 %和65.5 %。球虫主要来自哺乳仔猪,大肠杆菌主要来自断奶仔猪。87.5%的哺乳仔猪检测到单一组轮状病毒,51.6%的断奶仔猪检测到多组轮状病毒。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球虫、蛔虫、线虫及小袋纤毛虫等,还有其他种类的寄生虫,例如隐孢子虫、鞭虫等,也偶尔引起仔猪的腹泻。仔猪腹泻在不同程度上与多种病原体有因果关系。大多数发病病例都是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混合感染,共同作用于机体,引起仔猪的腹泻及死亡。这也是仔猪腹泻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原因。

1.2.3 营养性腹泻

营养性腹泻主要与饲粮蛋白质含量、抗营养因子、pH值等有关。饲料中蛋白含量较高时,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腐败的蛋白质产生尸胺、腐胺等有毒胺类腐蚀肠道,引起仔猪腹泻。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抗原蛋白、血球凝聚素、脲酶、致甲状腺肿物、抗维生素因子(脂肪氧化酶)、非淀粉多糖(NSP)、低聚糖、植酸等。最主要的还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和大豆抗原蛋白[10]。大豆抗原蛋白可引起仔猪过敏反应,除引起仔猪腹泻外,还可引起仔猪体重下降甚至造成仔猪突然死亡。

1.2.4 环境性腹泻

温度和湿度也会引起仔猪腹泻,猪只适宜的环境湿度是70%~75%,哺乳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29~33℃,保育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在养猪生产中,有些猪场喜欢在夏季进行冲圈,冲圈导致猪舍湿度增加,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另外,在冬季,由于猪舍保温工作不到位,也会因为寒冷或者忽冷忽热引起仔猪腹泻。

2 滥用抗生素控制仔猪腹泻的危害

养殖场多用抗生素来防治仔猪腹泻的发生。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有益菌群,导致猪只体内的菌群失衡,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紊乱,可能出现二重感染。仔猪肠道菌群的发育影响断奶后腹泻的发生情况[11]。在养猪生产中,育肥猪多发性的回肠炎就是仔猪甚至母猪阶段滥用抗生素导致猪只肠道菌群失调而造成的一种肠道疾病。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会发生疫苗免疫失败,抗体不合格所造成的猪病发生。多数养猪生产者第一反应是疫苗的质量问题,很少去考虑是否是由于母仔猪阶段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疫苗免疫失败而引起的问题。如滥用抗生素导致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失败,造成了用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后保育猪却仍然发生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药三分毒,做为机体的解毒、排毒器官,滥用抗生素一定会破坏猪只的肝肾功能。生产中常遇到猪只泪斑和尿液异常,滥用抗生素也是引起这类症状的一种原因。抗生素滥用危害极大,不但让猪只抗病力下降,猪只不好养,也威胁到人类自己的生命健康。抗生素不仅会残留在肉质中而且会随着粪尿进入环境,引发环境污染。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进行饲料端禁抗、严控抗生素使用的根本原因。

3 乳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

使用优质母猪料,夯实母源健康,从母猪源头解决母源性腹泻。从后备、怀孕、哺乳各个阶段全面使用优质母猪料,通过改善母猪的繁殖器官,调节母猪机体代谢功能,从而彻底解决产房发生的常见母源性的仔猪腹泻。选用优质教保料,最大程度消除蛋白质抗营养因子影响,最大程度地保全有益菌的肠道生态,通过营养手段提高仔猪肠道健康。饲养者要做好仔猪防寒保暖的工作,应科学加强温度、光照、通风的管理。分娩舍、保育舍的温度与湿度要保持恒定与舒适。舒适的环境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在为仔猪创造适宜环境的同时也应兼顾母猪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产房仔猪,特别是7日龄内仔猪需要温度为30℃。而母猪在22℃时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如果只考虑仔猪的适宜环境不考虑母猪所需的温度,产房温度过高,母猪采食量就会受到影响,母猪的泌乳能力就会降低。适宜的环境,是母乳质量的保证。乳汁过浓或过稀、含有酮体等都会导致仔猪腹泻[12-13]。

免疫接种是控制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有效手段。饲养者应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疫苗防疫。接种灭活苗或二联苗,如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等。研究表明,妊娠晚期母猪鼻腔内接种PEDV灭毒疫苗,母猪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得到了改善,并且接种组的仔猪死亡率显著降低[14]。总之,要从营养、环境、免疫等方面来解决仔猪腹泻的问题。

猜你喜欢
母源酮体猪只
绵羊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尿酮体“±”或“+”代表啥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