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法治方向,为企业输送最清新的“空气”

2021-01-11 08:33赵杨洋
人民与权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营商企业家知识产权

本刊记者 赵杨洋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的持续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不见面审批”品牌推广全国,“3550”改革加快推进,始终将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品牌性工作来抓……近年来,江苏各地全力以赴推动服务再优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切实把各类惠企政策落到企业“账本上”。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出台政策、减税降费等硬举措,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法治护航企业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2020 年省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项目,在坚持“开门立法”的基础上,条例一审前,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程赴南京、南通等地开展立法调研;表决通过前,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率调研组赴盐城、苏州多地,走访调研企业,实地了解部分市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听取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家、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社会进行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这些举措均为制定条例及条例通过后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让服务保障的效果不断显现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问题,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集散,发展动力的强弱。调研中,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因素,使政府更好服务于企业,这就要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担当责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前段时间,锦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荆斌华接到了来自税务局的电话。“他们告诉我,公司部分员工可以享受增值税的抵扣,有的员工一年甚至可以抵扣掉六千元。”荆斌华感慨,“政府的服务理念正不断深化。原先,好政策需要企业主动去找,现在是政府主动找到我们。”

近些年,“服务于企”的导向已成为江苏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南京市供电公司疫情期间,推出电费降价政策,为客户节约用电成本4亿多元;南通开通24小时畅通融资服务热线,针对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内多次融资受挫的企业,开展线下“点对点”金融服务;苏州创新建设“互联网+营商”中台,完成了160 多个接入服务,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对办事进程可视化、可跟踪、可预期……政策的利好,不仅惠及当地,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到江苏驻足。

润阳悦达的智能车间内,调研组看到生产线全天候运行,歇人不歇机,产品正源源不断发往世界各地。“起初项目投资定位在其他地方,后来才到盐城考察。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我们最终决定:在盐城投资!”说起几年前初次来盐的情景,公司董事长陶龙忠记忆犹新。

半天时间可以做什么?盐城有自己的答案。依托省“全链通”企业登记服务平台,为新设企业在线全程办理登记注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等注册服务,盐城可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

今年年初,《2020年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新鲜出炉,以8方面38项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为主线,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地纷纷亮实招,让“放管服”改革真正放得更彻底,放出活力;管得更高效,管出质量;服得更精准,服出实惠。

从开办、施工许可办理,到注销登记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环节,南京全力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并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一件事”和“银行开业验收一件事”两个服务事项列入2020年第一批标准化“一件事”改革清单,真正让“一窗通办”落地见效;盐城在全国率先推行个体经济豁免登记,扶持发展豁免登记个体经营者近万人,并探索建设项目“容缺审批”新模式,对节能审查、规划许可事项进行容缺审批试点,用企业“承诺书”代替部分审批文书,变“等待期”为“工作期”,立项到开工的时间进一步缩减。

“条例中应充分吸纳江苏在‘放管服’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让成果制度化,打造高效常态的营商环境。”“建议将目前行之有效且相对完善的改革措施用法治化的手段,在全省高标准推广。”“制定《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在将江苏的亮点特色、创新做法汇总提炼,形成法律制度,展现营造专属于江苏的营商环境。”……在多地的立法座谈会上,各相关部门均希望条例能展现江苏“样本”,并将其固化。

优化服务,给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以更大发展空间,不仅是各地当下要交出的答卷,更是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必然课题。在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蓝军看来,未来,各地相关部门应以更符合发展要求和时代特色的市场“放管服”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各类不必要的行业壁垒。调研交流中,盐城市住建局副局长邢晓峰也提出,条例应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工程建设审批综合协调机构,建立责权清晰、分工明确的并联审批协调机制,杜绝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释放创新驱动的无限潜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技术、是产品,如何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便需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

到访过远景能源的人几乎不会将这家公司与传统风电设备制造商画上等号。在企业的运营中心内,调研组可以看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远景在全球管理的超过5,000 万千瓦(50GW)的新能源资产动态,可以随时查看风电场的任意一台风机的运转状况,也可以结合气象、位置等周边大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风场的发电效率。这背后离不开一批创新人才的支撑。

身为民营企业家,南京锦江园林景观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德金多年来深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通过对条例草案的仔细研读,其中提到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内容,是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的总结,并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省对人才引进培养的重视,把集聚人才作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价值导向。”

此外,企业要想持续创新发展,无论是“向外”争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这个竞争力指标,还是“向内”寻求创新发展动力,都绕不开知识产权保护。但在实际调研中,不少人员提出,目前部分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充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工作的执法人才队伍,提升其专业化水平,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目前,南京建立知识产权法庭和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各巡回审判点,发挥其快速审查、确权、维权、服务功能,扩充相关人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集聚各方资源,加大引才力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行长吴瑚认为,应针对国家级新区、自贸区、高新区等区域赋予政策上差异化、创新性授权,在构建企业知识产权闭环保护结构的基础上,也要对创新领域进行监管,营造行业自律的法治环境。对此,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芮铭珍也认为,要瞄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司法护航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创新破产审判机制、深化繁简分流改革等几个重点领域,塑造“江苏经验”,打造“江苏模式”,全面提升全省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盐城将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作为工作重点,现已实现县(市、区)分中心的全覆盖,并成立以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中心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仲裁院”。在盐城市发改委主任王旭东看来,条例除依法平等合理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外,还要特别关注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司法、行政保护和行业自律,完善代理、运营、鉴定、维权援助等服务体系,加强保护新业态的知识产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和协调解决机制,切实增加企业家在我省投资经营的安全感,大力提升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目前,南通在建成商标受理中心的基础上,正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在南通建设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南通市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纺织产业的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绿色保护通道,并探索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开展线上侵权假冒行为和网络侵权盗版行为集中整治,维护良好的电子商务秩序。

弘扬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11 月12 日,在江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先进事迹,并称赞他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如今,张謇的先进事迹对锻造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仍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事业上有成就感,促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与深化,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已然成为调研中大家达成的共识。当前,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尤须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南通专门将5月23日设立为“南通企业家日”,以法定形式要求全社会尊重、支持企业家,这在全国属首创。“南通企业家日”设立以来,通过土地、人才、金融等方方面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创业创新创优的宽松发展环境和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南通市政企通微信群已成立并运行良好,200 多家企业负责人入群。涉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都已进群,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相关惠企政策,并主动回应企业家关心的问题。为帮助企业顺利应对疫情带来的运营困难,南通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在政企通App增设“抗击疫情共享互助”平台模块,设立政企结对、供需对接和银企对接三大功能,切实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及环节融资难题。

这些年,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建华最大的感受便是,苏州在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所做的努力。“通过为我们建立企业家月度沙龙、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等三项机制,真正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意见、落实诉求。这次立法座谈会上,得知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结率达90%,作为一名企业家代表,深感为让我们安心谋创新、寻发展,各相关部门真正做好了‘店小二’的角色。”

对杰出企业家进行表彰,也已成为各地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普遍做法。从法治化建设的角度而言,各相关部门均表示,应将这些举措制度化、规范化,并从立法的角度探索促进企业家素质提升的新路径,积极打造更具实效的企业家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估计创新的容错免责机制和表彰先进的激励机制,让企业家们以更广视野、更大情怀、更强担当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重大冲击往往也是众多创新涌现、成长的契机。《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这一时间节点亮相,总结近年来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把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取得的改革成果,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定下来,激活着这一江经济活水奔腾向前。

猜你喜欢
营商企业家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对话“疫线”企业家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